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最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增加了综合说明
明确了结论与建议要求,强化了保障措施
2、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
水土保持评价的内容都是涉及到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破坏生 态环境的: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制约性因素分三种情况分析(绝对限制类、严格限制类、普 通要求类)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 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提出要求或补充设计)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
◆我国地域广阔,情况多样,建设项目类型 各异,在新国标中针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特殊条款。针对风沙区、 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土石山 区、西南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 高原冻融侵蚀区、平原和城市地区的突出问 题,国标都提出了特别要求。
对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开采、 电力、石油等不同行业,也提出了特别的规 定和要求,限制和禁止了落后的施工方式。
◆国标还明确要求,建设项目应采取拦渣、护坡、
土地整治、防洪排导、降水蓄渗、临时防护、植被 建设、防风固沙等措施。
◆新国标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
的基本目标。一是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 失得到基本治理;二是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 效控制;三是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 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 效;五是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 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 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必须达到国家 规定的量化标准 。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工程界定:原措施体系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 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为主,新增措施为辅。现 重新界定水土保持工程,不再区分主体设计 已有和方案新增。对不属于水土保持工程的 范畴,可以评价并提出要求。
典型设计:原为泛指的典型设计,现需针对 不同分区的某一个具体的地形进行设计,并 注明其它尺寸的应用条件及估计个数。不仅 要求剖面或断面图,还要求有平面布局图。
国标从项目前期论证开始,对选址选线、工程布 局、施工组织、建设管理等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性规 定,从源头上限制不利于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与环 境的工程项目和施工行为,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控, 对不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开发建设项目,将予以否 决或修正。
2、国标提出新的一些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选线选址时,必须兼顾水土 保持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 的水土保持功能,并提出了应避开易引起严 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等6条规定;
5、水土保持投资
原以主体计列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投 资为主,新增防治措施投资为辅。现不再区 分新增和已列水土保持投资,重新计算投资。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 术规范
主要内容
一、新旧规范比较
(一)新国标的特点 (二)新旧规范在内容上的主要区别
二、新国标对水保方案章节内容要求
(把报告书章节内容与有关条文联系起来分析)
一、新旧规范比较
(一)新国标的特点
1、修编的指导思想-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控
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和水利部出台过一些规章和行 业标准(旧规范),主要是对项目建设中可能产生 的水土流失采取治理措施,多属被动式的。
◆新国标还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作出了新规 定,如项目建议书中应编制水土保持篇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中应有 水土保持方案专项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阶 段应有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以保障水土保持 措施和投资的落实。同时,对工程招标投标、 建设监理、监测、检查和验收各个环节,提 出落实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的要求。
◆新国标对工程建设提出了5条必须做到的强制条 款。一是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 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减 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二是开挖、排 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及 其他整治措施;三是弃土(石、渣)应综合利用, 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的存放地,并按“先 拦后弃”的原则采取拦挡措施,不得在江河、湖泊、 建成水库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布设弃土(石、渣)场; 四是施工过程必须有临时防护措施;五是施工迹地 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其 利用功能。
(二)新旧规范的主要区别
1、章节编排及内容 2、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 3、水土流失预测 4、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工程界定 5、定量计算以建设章节结构作了调整:将评价和责任范围提前,然后 是分区、预测、措施规划及设计,再是监测和投资, 共12章。
强化了评价内容,增加许多限制性规定
◆对取土取料场的设置提出了不得在可能诱 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方设置等4 条规定;
◆对弃土弃渣场的设置提出了禁止在对重要 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 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等5条规定;
◆对工程施工提出了13条规定,如对在高陡边坡、 沿江临河、城镇景区等重要敏感区建设的项目提出 了保护措施规定,对在城镇及其规划区、开发区等 的项目提出了保护自然景观、改变单一工程防护为 植被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要求,对因项目不合理取 用(排)水导致生态恶化、群众生活受影响的提出 了限制性规定,对工程施工提出了保护好熟土层用 于恢复土地和植被,土方施工应缩小裸露场地,减 少裸露时间,防止暴雨和大风产生水土流失和环境 污染的规定。
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提出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 (1)明确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可行性 (2)明确取土场、弃土场的合理性 (3)要求与建议
3、水土流失预测
预测基础:不采取任何措施→尊重主体设计功能。 如:隧洞出渣量的流失,原来预测基础为直接弃于 洞口,方法多为流弃比。现为预测将弃渣运至指定 地点、但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时的水土流失量。
预测时段:基建期 + 运行期→基建期定量预测, 运行期只作简单分析,无需定量计算。
结果表示:原来强调新增水土流失量,现为在计算 总量的基础上,再分析新增水土流失量。
方法公式:原来有流弃比、类比法、经验公式法、 试验观测法,现推荐类比法,类比基础为周边可比 项目的监测数据,新增量不能为负值。对通用方程, 要有长时段的对比观测资料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