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10403
专业负责人:
所属系部:
二O一四年十二月
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招生对象: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考生
学制:三年
学习形式:全日制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专业介绍: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依托印刷行业,采用订单培养方式,根据印刷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强化学生素质培养,为社会以及新闻出版传媒类行业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本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教学实施条件、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和培养方案论证意见十部分。
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的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印刷传媒出版行业,面向社会,实施“2.25+0.25+0.5”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构建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一)印刷出版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印刷产品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印刷出版仍占有主体地位。
可以说,印刷产业是表征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有关数据表明,印刷产业被认为是世界主要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的印刷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和包装印刷)总产值接近8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5%-3.5%,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以较快速度增长。
我国的印刷业是一个处在快速发展中的行业,我国印刷业中传统的出版行业稳步发展,包装装潢印刷更可谓飞速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印刷业主要的增长点。
随着印刷业尤其是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发展,对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目前的专业教育满足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加之目前出版印刷行业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借助其平台开始了转型。
而图文信息自始至终作为有效的传播媒介也伴随其逐步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并积极为互联网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
随着国家“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及省级和各市、县级出版印刷发行、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的强大发展需求,各种各类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大量涌现,对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各级广告公司、数字媒体公司更是近千家,每年需要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人才上千人。
我院隶属于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其他高职院校相同专业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媒行业的发展为本专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根据前期调研和分析发现,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贴近行业需求,能够从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与岗位需求对接。
本专业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能够满足岗位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需求。
(二)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
随着印刷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印刷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印刷业的发展,体现在产品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档、精美;装备上不断更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日新月异。
这些都急需大量受过较高专业层次培训、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印刷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一直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轻实践,而且主要围绕出版行业要求的岗位群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与印刷业的发展是极为不相称的。
如烟标、酒标和药标的印刷已成为印刷业的三大巨头。
国家提出的《“九五”后三年至2010年我国印刷工业发展方针及重点》阐明了“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28字方针。
它必将对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
包装产品的印刷与书刊印刷的工艺上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的印刷方式与现代化的印刷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仅仅以出版行业的岗位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是跟不上现代印刷业的发展和要求的。
本专业面向印刷包装企业、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平面设计师、印前制作师、图文信息工程师、图形图像制作工程师、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平版制版工、电子图像处理工等能胜任印刷企业、报社、杂志社、广告公司的印前图文处理、制版、印刷工艺生产与管理、印刷业务及营销等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走访行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三个就业岗位(群),见表一所示。
四、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立足大众传媒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掌握印刷色彩学、图形图像及版式设计、制版工艺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排版软件以及能实际操作制版设备,了解印后加工工艺,具有包装印刷印前设计,印刷工艺方案设计,具有从事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技术等基本能力,能在广告公司、多媒体制作公司、出版印刷服务公司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书籍及报刊排版等相关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备从设计到印刷、产品质量检测的能力,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印前设计、数码影像处理、制版、数码印刷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培养规格总体要求
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印前图文设计与制作能力、计算机直接制版能力、印刷工艺方案设计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数码印刷能力、印刷出版产品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专业设备的操作、平面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印刷与印后工艺设计与制作、印刷品质量检测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必须的专业能力,积极实践,认真归纳,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能够在出版、广告、多媒体服务等行业从事印前设计、广告设计、印前图文处理、制版、印刷工艺生产与管理、印刷业务及营销等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3、专业特色
(1)坚持“就业导向,产学结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相适应,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2)注重软件操作能力。
重视学生对各种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通过大量训练,达到设计效果“想到做到”的目标。
(3)采用“设计项目教学法”、“知识模块教学法”,构建个性化、开放性、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4)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突出以“技能”为核心。
(5)实行“双证制”,使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取获业界高度认可的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
同时本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印前制作师”、“图文信息工程师”、“图形图像制作工程师”和Adobe公司认证的“平面设计师”等。
五、培养模式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本专业建立“两个平台+四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以校内多媒体机房、校内外实践相结合,在机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欲聘请行业一线专家担任实践课程
的指导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为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在前2.25学年完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第五学期安排半学期的时间学生完成专业综合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第六学期学生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
六、课程体系构建
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群建设,加强各课程之间的优化整合。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根据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构建本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二)学习领域开发
在设置本专业的学习领域时,主要参照以下几个原则:
1.按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要求,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使整个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2.学习领域开发在对行业企业做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岗位群的深入分析,在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设置。
表二职业能力与学习领域转换表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
表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表五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