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三、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四、卫生事业的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4、卫生事业具有垄断性。
五、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1、以人为本的观念;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3、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六、卫生事业的主体与对象1、主体: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对象: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七、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1、计划方式: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2、法律方式:约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3、经济方式: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自觉性;4、行政方式:政策和行政命令;5、项目方式八、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的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提升卫生系统功能九、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十、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3、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政策相适应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1、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2、卫生事业的主要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3、卫生事业的主体——政府4、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过程——计划、组织、控制5、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药品管理、中医药管理、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6、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计划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行政方式和项目方式7、计划方式的特点——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8、法律方式的特点——约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9、经济方式的特点——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和自觉性10、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11、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政策、卫生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有效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
二、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的角色:①挂名首脑或头面人物;②领导者;③联络人。
2、信息传递的角色:①监控者;②传播者;③发言人。
3、决策制定的角色:①创新者;②混乱处理者;③资源分配者;④谈判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四、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五、管理者的工作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观器官的直接察看或其他科学手段,对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等资料进行收集和记录的方法。
二、观察法的种类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对观察对象的观察,间接观察是对自然物品、社会环境、行为痕迹等的观察。
2、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以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对象之中区分,后者可以避免观察中的不自然偏差。
3、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研究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项目和要求,并严格执行和记录;非结构式观察是对调查的内容事先不做严格的规定,而是根据现场情况随即决定的观察。
三、访谈法:访问者通过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题目、内容,有序地以口头交谈等方式,利用面对面的交换刺激的作用,向被访问者了解其行为、特征、动机以及相关的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四、访谈法的类型: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个人深入访谈;焦点集体访谈五、文献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者记录了解情况的方法,可以在较快的时间内了解研究相关的各种情况,但是收到可读文献以及这些文献的可靠性的严重制约,多用来初略了解项目有关的大体情况。
六、文献分析的分类:1、内容分析法:根据文献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态度和特征等。
2、二次分析: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再次分析,一种是利用这个资料进行不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另一种是用不同或者相同的方法对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
七、头脑风暴法:通过小型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然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
八、德尔菲法: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
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1、选题的来源——实际工作、日常生活、文献资料2、选题的原则——重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3、卫生管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4、探索性研究包括的内容——文献回顾、咨询专家、实地考察5、研究设计中分析单位主要的类型——个体、群体、组织、社区6、时间维度的类型——横剖研究、纵向研究7、纵向研究的类型——趋势研究、队列研究、同组研究8、研究方案的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确定分析单位、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抽样方法、制定问卷或访谈提纲、确定调查场所和时间表、研究经费的安排9、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试验法那些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P64:政治性;价值选择性;相对稳定性;目标性;强制性;普遍性;相对稳定性三、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公共政策的指导功能: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确立目标,规范方向;教育指导,统一观念2、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的调节、调试功能3、公共政策的控制功能:对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将社会公共资源在政府服务的公众中正确有效分配四、公共政策的类型:1、按社会生活领域:①政治政策:(旨在促进民主)②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繁荣)③社会政策:(旨在促进合理对待与个人发展)④文化政策(促进教育科技发展)2、按政策层次:①元政策: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②总政策:具原则性和指导性,一定时期人们的行为准则,处理一切问题的总方针,是制定其它政策的依据③基本政策:基本政策则侧重于目标陈述,为相应范畴内的所有的具体政策规定总目标④具体政策: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五、卫生政策P66: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会组织的目标、行为指南、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六、卫生政策的特征:政治性;目标性;复杂性;阶段性;系统性;价值选择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七、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八、我国的卫生改革政策:改革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二、卫生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体系。
狭义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
三、卫生组织体系构成:1、卫生行政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组织;其他相关部门2、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服务组织;预防服务组织;妇幼卫生组织;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其他卫生组织3、卫生第三方组织:学会;协会与基金会;其他形式组织1、组织——只为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结构形式、规则和程序所形成的权责角色结构。
2、卫生组织——指以促进、恢复和维护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机构或团体。
3、卫生组织体系——为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卫生规划、卫生立法等形式,已恢复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组织群构成的系统。
4、组织变革——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的内在结构,对组织结构中不适应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正,甚至对整个组织进行重新构架,以提高组织效能,适应客观发展需要的管理活动。
5、医疗保障组织体系——指从事医疗保障服务,以实现居民疾病风险分担,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为目标的组织集合。
第九章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一、★卫生法的概念: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2、卫生法应突出其社会性;3、卫生法是一系列卫生法律规范的总称;4、卫生法属于独立部门法,是行政法的一部分,与民法和刑法相交叉。
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及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国际组织之间及其内部因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生产、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卫生法主要调整以下几种社会关系:1、卫生组织关系;2、卫生管理关系;3、卫生服务关系;4、综合性卫生关系;5、国际卫生关系。
三、卫生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健康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中西医协调发展的原则;4、国家卫生管理和监督的原则。
四、★卫生法的渊源(包括哪几个方面):1、宪法;2、卫生法律;3、卫生行政法规;4、卫生部门规章;5、地方性卫生法规;6、技术性规范。
五、★卫生监督的概念: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及相关权益的,扰乱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或由法律授权的卫生监督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