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2015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 ASEAN Community) 正式建成。
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APSC) 、经济共同体( AEC) 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ASCC)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
自 2007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 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到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
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
2003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07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
早在1997 年12 月,东盟宣布的"2020 年东盟远景目标"( ASEAN Vision 2020) ,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
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广泛领域的合作。
200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 AEC) 的构想。
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
2020 年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恰当时机,到那时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
2003 年 10 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第二个《东盟协调一致宣言》(Declaration of ASEAN Concord Ⅱ) .各国同意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
[1]在此次会议,时任泰国总理他信建议将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表提前至 2015 年,这一建议得到新加坡的支持,其他成员国也同意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
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
各国确定了在 2010 年之前率先实施 11 个领域的一体化,这 11 个领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品、航空以及旅游等。
该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不仅是要建成单一的市场,而且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向全球推出"东盟制造"的品牌。
2004 年 11 月,在老挝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加快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确定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稳定、繁荣、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内货物、服务、资本和熟练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确定了原有 6 个成员国在 2007 年之前率先实施上述 11 个领域的一体化,新成员国将在2010 年前实现这一目标。
2007 年 1 月,东盟通过了《东盟提前在 2015 年建立共同体宿务联合宣言》,确定将实现东盟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
[2]2007 年 11 月,在第十三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 Declaration on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 ,该蓝图确定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时间表和具体措施。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 ( 1) 创造一个单一市场与生产基地,包括促进商品、服务、投资、资本、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重点发展优先一体化部门行业; ( 2) 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包括制定竞争政策、保护消费者机制、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 3)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包括加速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东盟区域一体化倡议行动计划;( 4) 融入全球经济,包括采取一致方式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提升全球供应链的参与度。
[3]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将分阶段实施,2009 年前,将实施短期内落实的优先项目,如 2008 年起,东盟 6 国推行"东盟单一窗口"( ASEAN Single Window) ,以简化货物通关手续; 到 2011 年,各成员国将落实现有的各项行动计划;2012—2015 年,各成员国的相关领域都可提出有助于实现总蓝图目标的愿景。
在区域经济整合中,东盟将尽可能灵活采用"东盟减 X"的方式,即让一些成员国率先实施某些领域的开放,加速区域经济整合,其他成员国可在日后跟上。
[4]截至 2013 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所规定必须采取的 279 项措施中已完成 229 项,完成率达 82.1%.[5]据报道,除新加坡外,印尼称其完成率已达 80%,越南称其完成率达 90%,是完成工作量最多的两个国家。
2015 年,东盟区域经济整合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至今仍未能落实的措施主要涉及如农业、航空业以及服务业等敏感领域。
根据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表,在 2015 年和 2018 年前将制定一般产品和敏感产品的关税减免时间表,2015 年将逐步把外国资本在服务业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70%,并实现在会计、建筑师、牙医、医生、工程师、护士、勘测技术人员和旅游等 8 个专业人才资质的互相认可,(范文先生网 以建成包括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务自由流动的经济共同体。
总之,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经济共同体",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相对自由流动,它标志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建立经济共同体的实质是形成一个共同市场。
在这一共同市场内,它要求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不过,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法律体系均不相同,决定了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有限的共同市场。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目标和措施 2007 年 11 月,在第十三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 ,它确定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时间表和具体措施。
该蓝图提出了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四大支柱、17 个领域和 176 项优先行动,这四大支柱是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 single market and production base) 、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competitive economic region)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Equ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和融入全球经济(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到 2015 年,将东盟经济共同体打造为商品、服务、投资、资本和技能工人自由流动的经济区。
[6] ( 一) 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 建立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是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提出,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建设,包括了商品、服务、投资、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涉及 12 个优先一体化部门、食品、农业和林业,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商品贸易自由化 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实现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目标的基础,也是建设全球生产中心和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虽然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东盟已经在削减关税方面取得显着成果,但削减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便利化的进展较慢。
在关税削减方面,东盟将修订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的条款,除了需要分阶段削减关税的特殊产品外,取消所有产品的进口税。
东盟 6 国( 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被列入敏感和高度敏感产品清单的产品须在 2010年之前取消进口税,东盟新成员国( 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 的产品须在 2015 年之前取消进口税,一些被列入该清单但允许有一定灵活性的产品须在 2018 之前取消进口税; 2007 年之前东盟 6 国必须在 12 个优先一体化部门取消产品关税,2012 年之前新成员国必须取消优先一体化部门的产品的进口税; 完成敏感产品清单中剩余产品的逐步取消关税过程,分阶段实施列入一般性例外清单的产品。
在非关税削减方面,增强非关税措施的透明度,规定在 2010年前东盟 5 国( 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2012 年之前菲律宾,2018 年之前东盟新成员国消除所有非贸易壁垒。
在原产地规则方面,简化操作认证程序,调整共同有效优惠关税的原产地规则。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评估东盟区内贸易促进条例和合作机制,加快关税结构、关税分类和海关估价一体化,建立东盟电子关税,简化海关手续;建立东盟单一窗口服务,2008 年前东盟 6 国实现单一窗口服务,新成员国在 2012 年前实现单一窗口服务。
2、服务贸易自由化 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重要环节。
在现有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加快服务业部门和行业自由化的步伐。
2010 年取消空运、电子东盟、医疗保健和旅游业等 4 个优先服务行业的所有限制,2013 年取消物流业的所有限制,到 2015 年取消服务贸易其他行业的所有限制;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的服务贸易分类清单( W/120) 的分类体系,安排每两年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行业数量; 放宽外资在服务贸易部门的持股比例,2008 年、2010 年分别允许 4 个优先服务行业的外国参股等于或超过 51%、等于或超过 70%,2008年、2010年、2013 年物流业分别允许外国参股等于或超过 49%、等于或超过 51%、等于或超过 70%,2008年、2010 年、2015 年其他服务行业分别允许外国参股等于或超过 49%、等于或超过 51%、等于或超过 70%; 到 2015 年,逐步取消世界贸易组织( WTO) 有关服务贸易方式的市场准入限制; 实施《相互承认协议》,2008 年之前完成建筑服务、会计服务、测绘和医生的相互承认,2009 年完成牙医的相互承认,2012 年之前完成其他专业服务业的相互承认,并与2015 年完成; 通过东盟-X 的模式推进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允许各成员国先行,其他国家随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