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试验段的选取原则及意义
试验段的施工作为全线大面积展开工作提供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工期安排、安全、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对编制、优化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影响路基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填料的力学性质和压实设备的功能、填料的含水量、铺层厚度、填料的级配等。
路基碾压时,应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制订试验方案,其目的是在给定压路机的情况下,找出达到压实标准的最经济的铺层厚度和碾压次数。
即寻求铺层厚度与碾压次数之比的极大值。
现场压实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试验时记录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
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试验结束后,如压实度达到质量标准,该试验段可作为路基的一部分。
用于填方的每种类型的材料,都应进行现场压实试验。
在施工中如果材料有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压实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通过压实试验段,确定合适的压实机具、摊铺和压实方法、遍数和速度、含水量的控制、施工厚度和施工程序等。
试验结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该种土的施工控制的依据。
二.工程概况
根据人员、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我部拟将试验段选定在PK68+860~PK69+060及PK69+260~PK69+380填方段,填筑长度320m,坡比为1:1.5,路堤底宽41m左右,填料来自1#取土场。
计划填土三层,松铺厚度按35cm~40cm考虑,试验段填土约10500方左右。
三.施工组织及安排
1、本试验段所经地区地势基本平坦,路基施工以填方为主。
计划安排1个土方机械化施工队组织施工。
施工时间安排及相关科室工作范围:
2008-1-2~2008-1-5 便道整修
2008-1-7~2008-1-11 试验段及土场翻晒
2008-1-12~2008-1-15 原地碾压检测合格、放边线及洒方格网
2008-1-15~2008-1-26 土方摊铺压实同时采集试验数据
相关科室工作范围:
1)、总工程师:负责全面指导及协调工作;
2)、测量队:试验段边线放样,并洒网格线设标高点控制填筑厚度,网格
尺寸6*6m.;
3)、技术科:监督便道修筑质量,土场及地面翻晒,试验段原地面翻晒、
平整、碾压并通知试验室检测。
全程监控土方填筑、摊铺、碾压及试验
数据采集工作,做好相关资料填写及照片收集。
4)、试验室:土样检测、原地面检测,每碾压一遍后进行试验检测。
5)、设备科:配合施工队对施工机械及车辆进行检测、保养、保障施工机
械用油等;
6)、机运队:及时检修机械车辆,确保正常使用;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指
挥倒土位置及倒土顺序,安排车辆调度。
做好夜间加班准备,安排专人
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7)、办公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合理安排上下班接送车及加班用餐问题,
施工现场标识牌加工及安装,土场防护带的购买;
8)、1#营地施工队负责取土场防护施工。
2、取土场位于PK115+300右侧800米左右,毗邻小河,面积2公顷,可取土3.5米深,地势平坦,地表作物以草为主。
取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设置安全标牌及防护措施。
具体取土方案如下:
①、平面布置
②、排水
施工时从靠近河沟处开始开挖,保证坡度,开挖临时排水沟,使雨水等流至河沟内。
③、环保
在土场的使用过程中,要按合同要求及地方政府对环保的要求,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与文明施工,干旱季节要经常洒水,防止扬尘。
④、安全防护措施
设置安全警示牌及防护带等明显的标志,土场四周插钢管,按每五米一根,单根高两米,由项目部指定安全及防护人员进行管理,在土场入口放置可移动栅栏,防止非施工车辆随便进出;施工现场设专人指挥车辆,确保土方运输有秩序。
⑤、取土场便道
土场中间有条小路,与当地乡村路连接,可做为施工便道,取土前应将原有小路改建,主便道的修筑要求达到8米,清除两侧淤泥及草根,铺30cm河卵石压实,施工时应注意作出路拱(1%~2%),保证雨天不积水,以满足土方运输的需要。
四.资源配备
(一)机械及试验仪器配置
路基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二)人员配置情况
(三)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五.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施工采用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即装、运、摊铺、平整、碾压、测试采用配套机械设备,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程序组织施工,做到施工正规化、标准化。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含水量及填料质量,以灌砂法、环刀法及沉降量观测进行检测,确保路基填筑压实度。
路基施工采用机械施工,主要内容包括:挖掘机取土、自卸车装土、推土机推土、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
根据该路段地形情况采取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即按设计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经压实检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再填上一层,逐层填压密实。
路堤填土采用平地机摊平,填筑均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填土区、平整区、压实区、检测区。
八流程: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边坡夯拍。
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
(1)施工准备
本标段按设计交桩已完成复测工作,内容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路基中线的恢复和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
测量完成后,对测量记录进行了整理,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人员及主管技术干部共同签字,并提交监理工程师核查认可。
依据监理工程师核准的测量成果进行施工放样,现场放出路基中线、边缘的具体位置,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试验段图纸已审核,施工现场的地下、地上构筑物及公用管线已调查清楚;路基范围内的植被已砍除、征地拆迁手续完善;对试验段的填料进行了土工试验。
(2)地基处理:
清除所有非适用材料及其它腐植土,清表厚度不小于0.3m,表土予以清除并堆放在弃土场内。
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工作,经试验压实度达到90%,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3)水平分层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土,用设计、监理指定的回填料。
卸土时先低处后高处、先两侧后中间,每层采用同一种填料,为控制
虚铺厚度,卸土时先在路基两侧及中央作三条土带,经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为计划厚度,以此作为参照,进行大面积卸土、摊铺整平作业,摊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
当地形高低不平,应由低处分层填筑。
为保证路堤全断面压实,边坡两侧超填0.5m,路基边坡的压实采用平行中线碾压,与线路中线成45º角斜行碾压,完工后刷坡整平边坡。
(4) 洒水或晾晒:洒水或晾晒应在平整工作前或伴随平整作业,无论洒水或晾晒,应使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间。
路堤施工作业中各层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表面应做成2%~4%的横坡。
(5) 摊铺整平: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将填料按合理层厚摊铺平整,拟定整平工艺,以便获得均匀的压实效果。
(6) 碾压夯实: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分析碾压遍数与压实度、土质的关系,确定碾压参数。
碾压作业时,行间(横向)重叠0.3至0.5m,碾压区段间(纵向)应重叠2m以上,如填料含水量达不到要求,则在碾压前采取洒水或翻晒等措施。
(7)检验签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及控制指标进行检测,以填层的干密度、相对密度或地基系数等指标判定是否合格。
不合格者应重新碾压,达到合格标准。
(8) 边坡夯拍:边坡宜随填层的填筑逐渐将其夯拍密实,全部路堤填筑完成后,再将坡面整理平顺,增加美观。
(9) 施工控制与质量检验:在整个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对压实土层的密实度进行检验。
压实土采用灌砂法和环刀法进行检测。
①路基填土每填一层都要进行检测,并随机进行抽检。
②每一填层抽检频率按CCTP规定进行。
路基自检频率及验收标准(按CCTP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