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16 年 3 月)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候 ) 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 ,,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C.脆弱性 D .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 2006 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 、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 .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 .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A .山东B .山西C.江南 D .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A .南朝时期B.唐朝前期C.唐朝后期 D .北宋时期.10、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 夏朝到春秋时期B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 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 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 交通便利B 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 靠近政治中心D 经济重心所在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 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 、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20、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 ?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 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 .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2、 17 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 阿姆斯特丹B. 伦敦C. 威尼斯D. 巴黎23、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 D. 发展种植园2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 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2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而后推广到其他国家B.英国由此变成“世界工厂”C.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D .内燃机技术应用到交通业,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27、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发明和使用C.工厂制度的建立D.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第Ⅱ卷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40 分)42、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下》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请回答: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498 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
”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材料三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请回答:⑴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先后顺序在材料一图中标出①②③④。
⑵简要叙述每一次航行的具体线路。
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条件。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查试卷一卷:1、 B2、 B3、C4、 B5、D6、A7、 D8、B9、C 10、 A11、 B 12、 D 13、B 14、C 15、 D 16 、C 17、 D 18、 D 19、 C20 、 B 21、D 22、 A 23、 B 24、 B 25、B 26、 D 27、 D 28、C29 、 B 30、C 31、 A 32 、C 33、 D 34、 D 35、 D 36、 C 37、A38 、 C 39、 C 40、 C41、( 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2) 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之间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2、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3、答案②①③④⑵①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
②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
③从欧洲沿非洲西海岸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路。
④从欧洲渡过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到达欧洲的航路。
⑶动机:欧洲贵族与商人要求与东方进行香料贸易,获得黄金;欧洲君主为了对外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强化王权,支持远航;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
⑷影响:欧洲与亚非美各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者通过贸易和掠夺,积累巨额的财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全球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