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与液体1

固体与液体1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本课说明:本课研究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它们的区别。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大多数物质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液体只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知道固体不容易流动。

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的体积用量筒、量杯等进行测量。

③知道在条件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可以是固体变成液体,也可以使液体变成固体。

④知道物体具有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可以用天平、磅秤、电子称等测量物体的质量。

⑤知道胶水、果汁、自来水等不同液体的粘稠程度不同。

⑥知道不同固体的硬度、人性有所不同。

⑦只应当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前设计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当包含实验目的、实验用品、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过程和方法①会自己制作简单的量筒,能够用量筒或量杯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

②学习根据实验的过程、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设计简单的实验表格。

③能够根据实验要求,与其他同学配合做好简单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体、液体、气体等多种形态。

②不同物质各自具有自己的嗲,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需要认真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研究问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实验前需要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设计表格,实验时实事求是地测量和记录数据,实验后进行细致的分析。

课时安排:固体与液体的形状1课时固体与液体的体积1课时物质的状态变化1课时形成认识1课时扩展认识3课时固体与液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通过给物体分类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有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②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知道可以用表格记录观察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合作观察记录物体形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协作的意识。

②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学准备:橡皮、铅笔盒、纸盒等,盛着不同液体的不同形状的容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准备好的固体和液体摆在讲桌上)同学们,老师桌子上有一些物体,你能给他们分成两类吗?生:分类师:你能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吗?生(固体和液体)师:板书并说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固体与液体,先从他们的形状开始吧。

二、进行新课生:讨论分工生汇报分工(为什么这样分)3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

4汇报观察结果5归纳比较: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6师:请你用一句话说固体的形状,再用一句话说说液体的形状。

生:用一句话描述固体和液体的形状7师:请把你的结论写下来。

三、总结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你学到的,老师希望你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记录你的观察结果的?小组合作时分工合理吗?上这节课有什么体会?生:按老师的提示总结自己的学习。

汇报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固体和液体的形状固体课后小结:固体与液体的体积教学目标:技能:①通过比较固体的体积知道固体有一定的体积。

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是用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来量度的。

②通过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知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2过程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方法,能用量筒和量杯比较液体体积1知识的大小。

3情感态度:①通过比较固体体积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通过比较液体的体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要借助一些工具。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通过制作量筒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通过比较固体的体积知道固体有一定的体积。

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是用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来量度的。

②通过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知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难点:通过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知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正方体、盛有液体的不同形状的容器、量筒、量杯、透明矿泉水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形状。

老师带来了两个物体,你来判断它们是固体还是液体?(出示一个正方体和一瓶矿泉水),生:进行判断师:那谁来说说固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液体的形状又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固体和液体的又一个性质: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进行观察比较1认识物体体积师:老师这有两个正方体,你来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师:通常我们说固体的大小,一般指的就是固体的体积,那我们在比较时就应该说蓝盒子的体积比黄盒子的体积大。

我们说蓝盒子的体积大,黄盒子的体积小实际上就是说蓝盒子占据的空间大黄盒子占据的空间小。

现在你在咱们教室中找一找哪个物体占据的空间比较大,哪个物体占据的空间比较小。

生:找到并回答师:你能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按照体积的大小排列顺序吗?生:给学习用品排列顺序2认识液体的体积师:出示三瓶不同容器中等体积的液体问:哪个容器中的液体体积大?为什么?生:比较并回答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一比生:讨论怎样比较液体的体积的方法,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议生:按照讨论好的方法比一比汇报比较的结果师:看来有时候我们的眼睛还是不能准确的判断事物,还要借助一些仪器的。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度量液体体积经常使用的工具有量筒和量杯。

量筒和量杯壁上标有刻度,单位一般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

有些烧杯也带有刻度。

如果带刻度的烧杯最上方的刻度线表出的是500ml,这就表示当液面到达此刻度时,体积是500毫升。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量筒和量杯测量刚才我们比较的液体的体积。

可能会更准确。

希望你们能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练习:师: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要测量液体的体积,但不是谁家都有量筒、量杯。

这时候该怎么办?1出示糖浆及服用方法问:“你怎么能量出10毫升?”2测量洗衣液3你在生活中是怎么知道液体的体积的?4那我们来自己做一个量筒吧。

师:介绍制作方法生:动手制作四、总结:师: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固体的体积吗?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液体的体积吗?板书设计:固体与液体的体积课后小结:物质状态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通过对水的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②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过程方法①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②通过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愿意与别人交流。

②通过对现象的思考和分析渗透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水的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③难点: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一些性质。

你们还记得吗?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了什么?生:回忆并回答师:不过今天老师要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了,固体永远是固体吗?液体永远是液体吗?气体永远是气体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习新课1师:各小组讨论生:讨论汇报结果2师:很多物质都不是用远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水。

请一个同学来填出水在改变温度时的变化吧。

()()冰水水蒸气()()生:填写3师小节:当改变温度时,其他物质也能像水那样变成气体和固体吗?谁能举个例子。

生:举例说明生:读书上9页的铁的变化生:看图说说铁变化的过程三、总结: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板书设计:()()冰水水蒸气()()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互相转化。

课后小结:固体与液体的比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固体与液体性质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固体与液体性质的不同和相同。

过程方法:①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②通过整理资料使学生学会用表格比较整理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需要认真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固体与液体性质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固体与液体性质的不同和相同。

难点:学会小组合作整理资料,知道自己提出的家和要有依据。

教学准备:白纸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整理。

板书课题:固体与液体的性质二、整理分析1提问: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把你知道的写在一张纸条上。

学生:把自己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写在一张纸条上。

2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固体是坚硬的的时候,老师要追问:“固体都是坚硬的吗?”……3小结;看来我们对于固体和液体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有的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提出来,一会我们一起讨论。

教师把学生存在的困惑都写在黑板上。

4指导讨论:同学们,我们先来一起讨论一个话题:固体都是坚硬的吗?固体的形状能改变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讲清理由,但不要否定学生的看法,只要让学生意识到任何观点都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就可以了。

5生: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讨论,把同学们的意见记录下来。

提示学生任何观点要以事实为依据。

6师:指导整理资料:通过刚才同学们激烈的,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请三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可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固体都是坚硬的吗?固体都不是透明的吗?液体可以变为固体吗?……学生作品课后小结:固体与液体一些可以测量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通过讨论知道物体有很多可以测量和比较的性质。

②通过测量和比较物体的质量、软硬等,使学生认识到初步了解物体都是有质量的,以及质量、软硬等词的含义。

过程方法:①通过测量比较物体的质量使学生会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

②通过比较物体的软硬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软硬的方法。

③在小组同学的合作下,设计并记录实验,知道实验报告单包括哪些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测量物体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小组共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通过讨论知道物体有很多可以测量和比较的性质。

②通过测量和比较物体的质量、软硬等,使学生认识到初步了解物体都是有质量的,以及质量、软硬等词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