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季羡林谈人生心得体会

季羡林谈人生心得体会

季羡林谈人生心得体会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前段时间有幸读了季老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季老谈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人生画面季老在书中谈到人生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把它说出来从你呼吸世界上第一口空气时,已经接任了这项工作在这期间,有人会怂恿你,还有人会鄙视你无所谓,人生的步伐不在于走的快,而在于走的稳俗话说“稳中取胜”虽然别人鄙视你,但不代表自己鄙视自己人生等着你探索,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为人生而精彩的背后就是志向没有志向怎能立足天下就像我国古代岳飞,一位抗金英雄如果他不重视人生,也必定没有志向,因没有志向,才成不了大器为人民而奋斗,为国家而奋斗,这就是人生立志的原因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启后的历史责任就在于个人在人生阶段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有的人虽然有钱算的上是成功人士,可从来没为社会做过贡献那他的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一味的读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交谈,不同的作者给你不
同的信服感和季羡林这样的大师交谈,你始终会觉得他是那么高大,那么令人景仰,而自己又显得那么卑微和渺小提到季羡林我就想到这样的一幕,在清华园的小道上,一个穿着中式长袍的长者在散步,和他擦肩而过的人无不肃然起敬,止步敬礼一个人的高大绝不是他身材的高大,而是精神的崇高一个可以在北大和清华两所名校之间选择的人一定有他的高人之处,而他之后在研究方面的卓有研究又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就是这样的学术伟人,他也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要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死亡临近的时候,每个人似乎才能幡然醒悟,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我会做怎样的选择?可是人生是线性的单程,不能任意往返,不能随意下站,这样的单程只有起点和终点我信任季羡林这样的大师,我羡慕那些能和他一起研究、学习的弟子我接受着季老无声的润泽,我祈望着在身边能出现像季老这样学识渊博、待人诚恳、为人谦和、润物无声的人物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和季老面对面,但是我们可以在现世默默地祝福他,默默地与远在另一个世界的季老精神相会“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欣赏季老身上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欣赏他的那种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
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是有我们自己决定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做自己要做的事,应尽便须尽,无须想的太多,尽人事而听天命知足知不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知足长乐,很是不容易,人生或许就是一种平衡,有得必有失其实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缺点,所以在为人处世的同时,又要三思而后行,做到有为有不为,不见利忘义,不损人利己,在大是大非上有自己的原则,在小善小恶上,有自知不糊涂一本书,一段人生,季羡林谈人生,可以说,季老就是一部人生史90多年,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十年浩劫”到新千禧,从穷小的官庄到足迹遍布几大洲,从清华到哥廷根再到北大,从诸子百家到古印度文明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别人看来,季老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了不起的人物,但季老却能用一颗平常心却看待对于我这个还没过而立之年的人,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没本书是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作者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
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可,究竟人生是什么?季老在这本书中用数十篇千字随笔解读了他的人生观这一篇篇随笔语言
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似乎是喊口号,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许多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和尖端的技术,需要的是一以贯之的认真态度和发自本心的责任感,如此一来才会在日积月累的经验扶持之下,能力节节攀升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对天下事,凡涉及必负责,如此一来,什么事不是都变得美好起来了?就像我们教育学生,事无巨细,如果都秉着责任心,对学生负责,那教育的人生就是有作为的季老说幸福是一种心态,不满足是人生常态,麻烦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一切,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一种心态,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对此,季老的态度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通过积极有为的人生,促进不利条件向有利条件,不满意态向满意状态转变对于人生,他还提出:“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另一个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路
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与挫我读《季羡林谈人生》最近我看了一本对我的人生非常有益的的书,那就是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这是一篇随笔共53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在这本书中,季爷爷在书中谈到了人生、缘分、命运、处世、朋友、爱情、成功等众多话题季老先生用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先生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他说,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季羡林觉得,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在季羡林的《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中最后一句是这样说到:总之,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而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真的,一个家庭的气氛会影响着我们,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家,要面对不同的家庭气氛,在学校里我们也有一个小家我记得老师曾今告诉过我们学校是一个染缸,会把我们染黑,我们必须在这里洁身自好,学校的气氛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气氛更加影响着我们走过了近六十载春秋的我,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潮起潮落的人生,岁月无尽,生命有终,不是命运决定人生,而是人生决定命运,不完美才是人生从《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果而结果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犹豫和茫然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忘昨天,憧憬明天,珍惜今天季羡林爷爷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的人生感悟他告诉我们: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凡人,没有一个是一个完美的人,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人说你才读初一,怎么会看这么深奥的书,我当时并没有回答,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看每一本书,做每一件事,只有用心去看去做,这样即使没有看懂没有做好,那都不会遗憾只要你用心去理解,去看这本书,你就一定会从中有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