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液方法和计算

补液方法和计算

补液方法和计算1. 补钠计算器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器(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2. 补铁计算器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贮存铁量[ mg]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

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4.电解质补充计算器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times;体重(kg) &times;0.6(正常mmol/L-测得mmol/L)&times;体重(kg)&times;0.6克数=----------------------------------------------------------1g电解质所含mmol数5.静息能量消耗计算器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女性:REE(Kca l/d)=655+9.6W+1.7H-4.7A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6.药物输液速度计算器(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液体量(ml)滴速(gtt/min)时间(h)500304500403500602(2)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times;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divide;[输液总时间(h)&times;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divide;(每分钟滴数&times;4)(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times;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times;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7.肌酐清除率计算器(1)Cockcroft公式:Ccr=(140-年龄)&times;体重(k g)/[72&times;Scr(mg/dl) ] 或Ccr=[(140-年龄)&times;体重(k g)]/[0.818&times;Scr(umol/L)]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times;0.85(2)简化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times;(Sc)-1.154&times;(年龄)-0.203&times;(0.742女性)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尿肌酐浓度(μmol/L)&times;每分钟尿量(ml/min)Ccr=-------------------------------------------------------血浆肌酐浓度(μmol/L)8.体表面积计算器中国成年男性BSA=0.00607H+0.0127W-0.0698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9.血气分析(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

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

>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

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 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

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

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10.糖尿病饮食计算器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

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劳动强度消瘦(千卡/公斤)正常(千卡/公斤)肥胖(千卡/公斤)卧床休息20~25 15~20 15轻体力劳动35 30 20~25中体力劳动40 35 30重体力劳动45~50 40 3511.血透充分性评估Gotoh和Sargent根据美国透析研究协作组(NCDS)的研究结果提出以Kt/V 作为透析是否充分的指标,是目前国内外各透析单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透析充分与否的尿数动力学模型参数。

Kt/V实际上是尿素清除指数。

故Kt/V可以看作是一次透析治疗量的一个指标。

Daugirdas第二代对数公式:Kt/V=-In(R-0.008&times;t)+(4-3.5&times;R)&times;UF/W其中I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divide;(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用小时表示;UF是超滤量,用升表示;W是患者透析后的体重用公斤表示。

12.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腹膜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

虽然腹膜透析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对于透析“充分”性客观标准和认识模式没有得到明确的统一。

既往透析处方的设定主要是靠经验决定,“充分”透析的治疗量就是保持病人存活和相对无症状,但是由于主观的不可靠性和临床表现与病情严重的不一致性,因此,给予一个定量的评价及其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确定临床表现、预后和生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还能指导透析处方的设定,评价透析治疗治疗效果。

尿素清除率(KT/V):反映透析时的参数,它描述了假定透析间期体重无增加情况下,透析时血尿素氮下降情况。

k代表透析的尿素清除率(升/周),T为透析时间(每周透析天数),V为尿素分布容积。

它用来反映透析治疗总水平或指导透析“剂量”的一个指数。

其中尿素分布容积(V)的计算最为常用方法为:男性(体重(kg)*0.6)\女性(体重(kg)*0.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