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走查指导书
一、目的
1、根据需求、设计尽早发现在各个单元中存在的缺陷,从单元测试阶段抓质量;
2、依靠单元测试,执行代码走查,更快地掌握、了解需求、设计的变更,发现问题并
及时修改测试用例;
3、从另一方面去促使开发人员提高软件编码及单元测试的质量;
4、使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业务,掌握项目信息;
二、前提
测试人员需要深刻理解需求、理解设计;
三、测试环境
由测试leader负责搭建一个简易的测试环境,数据库最好与开发部公用;
注:单元测试的很多数据无法通过系统功能去制造,避免因数据的不规范而引发缺陷,所以尽量不要直接在数据库操作;
四、测试范围
1、设计的完整性;(根据提交的单元测试页面及实时变更记录测试)
2、业务的正确性;(根据项目的业务需求测试)(以1为测试前提)
3、功能的正确性;(根据详细设计测试)(以1、2为测试前提)
1)页面所有事件元素(增、删、改、查、上传等按钮、控件的操作)的测试;
2)页面初始状态的默认值测试;
3)设计要求的必输项测试;
4)系统统一设计风格的测试;(如清空查询条件的清空按钮)
5)边界数据的测试;
6)Html源码的测试;
7)接口测试;(以相关接口单元已完成为前提,该测试由测试leader不定期进行,原因:一、多留点时间给测试组员设计、修改测试用例;二、以测试leader的理解
去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可作为对组员测试工作的检查。
)
五、缺陷的记录与修改
1、在测试范围1~6内发现的所有缺陷均记录在SPMS之同级评审--测试走查内;
2、在测试范围7内发现的所有缺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项目负责人;
六、人员职责划分
测试leader
1、测试版本控制;(开发部提交所有已完成页面的编译包)
2、测试任务的分配(最好是谁写测试用例谁负责测试)、测试时间的控制及测试
结果的发布;
3、查看所有缺陷,过滤一些非缺陷问题,整理共通问题并通知开发人员;
4、接口测试并跟踪修改结果;
测试组员
1、按照任务分配及时完成测试,有效提出缺陷并跟踪修改结果;
2、及时修改测试用例。
3、参照测试代码规范,检查代码,并记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