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起石的功效与作用
块状、致密的阳起石被中医认为性温咸,有温肾壮阳的功效,用来治疗阳痿,遗精,早泄等症状。
(一)阳起石的作用
治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
阳起石(煅,研令极细)、钟乳粉各等分。
共为细末,酒煮附子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济生方》白丸)
治阴痿、阴汗:
阳起石(煅,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
(《普济方》)治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变生他证:
阳起石(火煅红,别研,令极细)二两,鹿茸(去毛,醋炙)一两。
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饮下。
(《济生方》阳起石丸)
治丹毒:
阳起石(烧,研末),新水调涂肿处。
(《儒门事亲》阳起石散)治丹毒肿痒: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
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直至病愈为止。
阳萎阴汗: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
(1)白丸(《济生方》):阳起石、钟乳石,研末,泛丸,治疗元气虚寒,精滑不禁。
(2)阳起石丸(《济生方》):阳起石、鹿茸,研末,泛丸,治疗虚寒之极,崩中不止。
(二)阳起石的功效
【性味】咸,温。
《本经》:"味咸,微温。
"
《药性论》:"味甘,平。
"
《医林纂要》:"咸辛,温。
"
【归经】入肾经。
《纲目》:"右肾命门气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
【功能主治】温补命门。
治下焦虚寒,腰膝冷痹,男子阳痿,女子宫冷,症瘕崩漏。
《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阴痿不起,补不足。
"
《别录》:"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
"
《药性论》:"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
《日华子本草》:"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
"
王好古:"补命门不足。
"
《医学入门》:"能助人阳气,主男子下虚阳衰乏。
"
《纲目》:"散诸热肿。
"
《玉楸药解》:"治寒疝。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1.5钱。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桑螵蛸为之使。
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
畏菟丝。
"
《药性论》:"恶石葵。
忌羊血。
"
《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者忌之。
阳萎属于失志,以致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及崩中带下由于火盛而非虚寒者,并不得服。
"
《本草汇言》:"营虚血热者不宜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