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关于a的方程2(a+2)=a+4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x-3)-b=7的解.(1)求a、b的值;(2)若线段AB=a,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 =b,点Q为PB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AQ的长.【答案】(1)解:2(a-2)=a+4,2a-4=a+4a=8,∵x=a=8,把x=8代入方程2(x-3)-b=7,∴2(8-3)-b=7,b=3(2)解:①如图:点P在线段AB上,=3,AB=3PB,AB=AP+PB=3PB+PB=4PB=8,PB=2,Q是PB的中点,PQ=BQ=1,AQ=AB-BQ=8-1=7,②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3,PA=3PB,PA=AB+PB=3PB,AB=2PB=8,PB=4,Q是PB的中点,BQ=PQ=2,AQ=AB+BQ=8+2=10.所以线段AQ的长是7或1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两个方程的解相同,所以根据第一个方程的解,可求出第二个方程中的b。

(2)分类讨论,P在线段AB上,根据,可求出PB的长,再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PQ的长,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Q;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根据,可求出PB的长,再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BQ的长,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Q.2.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N?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①∵∠AON+∠BOM=90°,∠COM=∠MOB,∵∠AOC=30°,∴∠BOC=2∠COM=150°,∴∠COM=75°,∴∠CON=15°,∴∠AON=∠AOC﹣∠CON=30°﹣15°=15°,解得:t=15°÷3°=5秒;②是,理由如下:∵∠CON=15°,∠AON=15°,∴ON平分∠AOC(2)解: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AON+∠BOM=90°,∠CON=∠COM,∵∠MON=90°,∴∠CON=∠COM=45°,∵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AOC﹣∠AON=45°,可得:6t﹣3t=15°,解得:t=5秒(3)解:OC平分∠MOB∵∠AON+∠BOM=90°,∠BOC=∠COM,∵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COM为(90°﹣3t),∵∠BOM+∠AON=90°,可得:180°﹣(30°+6t)= (90°﹣3t),解得:t=23.3秒;如图:【解析】【分析】(1)①根据∠AON+∠BOM=90°,∠COM=∠MOB,及平角的定义∠BOC=2∠COM=150°,故∠COM=75°,根据角的和差得出∠CON=15°从而得到AON=∠AOC ﹣∠CON=30°﹣15°=15°,根据旋转的速度,就可以算出t的值了;②根据∠CON=15°,∠AON=15°,即可得出ON平分∠AOC ;(2)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AON+∠BOM=90°,∠CON=∠COM,从而得出∠CON=∠COM=45°,又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根据∠AOC﹣∠AON=45°得出含t的方程,求解得出t的值;(3)根据∠AON+∠BOM=90°,∠BOC=∠COM,及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故设∠AON为3t,∠AOC为30°+6t,从而得到∠COM为(90°﹣3t),又∠BOM+∠AON=90°,从而得出含t的方程,就能解出t的值。

3.如图1,已知,在内,在内,.(1)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如图2,________ ;(2)若图1中的平分,则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旋转了多少度?(3)从图2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试问:在旋转过程中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请求出它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100(2)解:∵平分,∴,设,则,,由,得:,解得:,∴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旋转了12度;(3)解:不改变①当时,如图,,,∵,,∴;② 时,如图,此时,与重合,此时,;③当时,如图,,,;综上,在旋转过程中,的度数不改变,始终等于【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EOF= ∠AOB+ ∠COD=80°+20°=100°【分析】(1)根据∠EOF=∠BOE+∠BOF计算即可;(2)设,得,,再根据列方程求解即可;(3)分三种情形分别计算即可;4.用“ ”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 和b,规定.如:.(1)求的值;(2)若=32,求的值;(3)若,(其中为有理数),试比较m、n的大小.【答案】(1)解:∵∴ =(2)解:∵=32,∴可列方程为;解方程得:x=1(3)解:∵ = ,;∴;∴【解析】【分析】(1)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直接代入计算即可;(2)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即可;(3)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得出m、n,再进一步作差比较即可.5.有两个大小完全一样长方形OABC和EFGH重合着放在一起,边OA、EF在数轴上,O 为数轴原点(如图1),长方形OABC的边长OA的长为6个坐标单位.(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2)将长方形EFGH沿数轴所在直线水平移动.①若移动后的长方形EFGH与长方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长方形OABC面积的一半时,则移动后点F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②若长方形EFGH向左水平移动后,D为线段AF的中点,求当长方形EFGH移动距离x为何值时,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答案】(1)6(2)①3或9②如图所示: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点E表示数为:,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则解得:,当移动x为4的时候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得:A表示数为的长,故答案为:6.( 2 )①当向左边移动的时候,刚好移到矩形长一半的时候,此时重叠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此时为9,当向右边边移动的时候,刚好移到矩形长一半的时候,此时重叠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此时为3;故答案为:3或9.【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结果;(2)①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向左或向右平移;②根据题意得出D所表示的数为,当D、E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时互为相反数时点E表示数为:,则,解出答案即可.6.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2,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写出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A点B和点P(点P在原点)同时向右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1、1个长度单位/分,问:多少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解:∵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2,∴AB=6,∵点P到点A. 点B的距离相等,∴P到点A. 点B的距离为3,∴点P对应的数是−1(2)解:存在;设P表示的数为x,①当P在AB左侧,PA+PB=10,−4−x+2−x=10,解得x=−6,②当P在AB右侧时,x−2+x−(−4)=10,解得:x=4(3)解:∵点B和点P的速度分别为1、1个长度单位/分,∴无论运动多少秒,PB始终距离为2,设运动t分钟后P点到点A. 点B的距离相等,|−4+2t|+t=2,解得:t=2【解析】【分析】(1)根据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结合数轴可得答案;(2)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P在AB左侧时,②当P在AB右侧时,然后再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可得无论运动多少秒,PB始终距离为2,且P在B的左侧,因此A也必须在A的左侧,才有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设运动t分钟后P点到点A、点B 的距离相等,表示出AP的长,然后列出方程即可.7.已知,两正方形在数轴上运动,起始状态如图所示.A、F表示的数分别为-2、10,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个单位长度,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个单位长度,两正方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正方形的速度是大正方形速度的两倍,两个正方形从相遇到刚好完全离开用时2秒.完成下列问题:(1)求起始位置D、E表示的数;(2)求两正方形运动的速度;(3)M、N分别是AD、EF中点,当正方形开始运动时,射线MA开始以15°/s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至MD结束,射线NF开始以30°/s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至NE结束,若两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时,求MN的长.【答案】(1)解:∵A、F表示的数分别为-2、10,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个单位长度,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个单位长度,∴D表示的数为:-2+2=0,E表示的数为:10-4=6(2)解:设小正方形的速度是2x个单位/秒,大正方形的速度是x个单位/秒,则有2(2x+x)=2+4,解得:x=1,∴小正方形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故小正方形速度2个单位/秒,大正方形速度1个单位/秒(3)解:设运动时间为t,由题意可得若想要两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则有①15°t+30°t=90°或②15°t+30°t=270°,①15°t+30°t=90°,解得t=2,此时小正方形运动了4个单位,D点在数字4的位置,大正方形运动了2个单位,E点也在数字4的位置,即D,E重合,∵M、N分别是AD、EF中点,∴MN=3;②15°t+30°t=270°,解得t=6,此时小正方形运动了12个单位,D点在数字12的位置,大正方形运动了6个单位,E点在数字0的位置,∵M、N分别是AD、EF中点,∴此时M点位于数字11的位置,N点位于数字2的位置,∴MN=11-2=9;综上:当t=2时,MN=3;当t=6时,MN=9.【解析】【分析】(1)利用图象和正方形的边长即可得出;(2)设小正方形的速度是2x 个单位/秒,大正方形的速度是x个单位/秒,然后列方程计算即可;(3)由题意可得若想要两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则有①15°t+30°t=90°或②15°t+30°t=270°两种情况,根据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8.如图,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A、B所表示的数;(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 x﹣8的解①求线段BC的长;②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a+3|+(b﹣2)2=0,∴a+3=0,b﹣2=0,解得,a=﹣3,b=2,即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