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1 君臣尊卑秩序与宗法制的瓦解(君臣尊卑所反映的“家国 同构”)
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 的神主(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做法被孔子认 为不符合“礼”。这是因为此做法 A.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 B.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
√C.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 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 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 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 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 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颁布《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3 古代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 右图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
C.边疆畜牧业迅速发展情形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
解析 答案
2.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及转换原因 (1)地位
(2)转换原因: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解析 答案
3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 对史料信息提取理解不到位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 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替代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 成,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了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 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 独尊地位。文学、汉字、科技等成就非凡。
考点一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政治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干知识排查
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1.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D.鲁、齐在诸侯国中政治地位突出
解析 答案
考点三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文化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商周时期 1. 商 朝 甲 骨 文 是 比 较 成 熟 的 文 字 , 殷 周 时 期 出 现 了 铸 在 青 铜 器 上 的 “金文”。 2.夏商时期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即周礼。 3.“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
②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以
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④官营手工业陈旧
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点拨
真题例证4 官营手工业和市场的联系 (2017·山西太原高三期末考试)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 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 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 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以法治国,主张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法”“术”“势” 法家 韩非
三合一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 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虽然失传,但后人据此辑成《石氏 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3.文艺:《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帛画《人物龙凤图》等。 4.教育:“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出现,游士游学现象活跃。 三、秦朝 1.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严控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人讲学。
2 热考重点深化
1.先秦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内在联系
(1)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的进步。原始社会至春秋以 前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夏、商、周三代有少量青铜工具用于生产,这就 决定了其耕作技术是“刀耕火种”或“石器锄耕”。落后的工具需要集中 更多的劳动力,所以春秋以前的耕作方式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随 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使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生 产模式成为可能。 (2)耕作方式(经营方式)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与原始 社会土地公有制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紧密相连。小农户个体经营是建 立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解析 答案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西周 以血缘关系为纽 分封制 带,家国一体; 最高统治者尚未 实现权力高度集 中
秦朝 以皇权为中心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体制。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封建的官 僚政治
考点二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经济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远古时代 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 水稻的国家。 2.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和缫丝等技术。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查短 补短 答案
针对练1 (2017·山东济宁二模)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 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 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点拨
真题例证3 农业收益与小农经济的形成 (2015·课标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 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二、商周时期 1.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商代出现 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三、春秋战国时期 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 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2.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 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 热考重点深化
1.先秦时期“家国一体”的形成与演变 (1)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受宗法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 结合,宗族不但是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 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分封制崩溃,但其核心的宗法观念与家国一体的 传统,逐渐嬗变成为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系爵位、父权家长制等 封建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 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 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 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2 周秦之际社会变化对天命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 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 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点拨
真题例证1 家国同构对中国古代统治者执政理念的影响 (2016·海南单科,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 “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 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02~公元220) 1.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在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演变为州一级行 政区划。 2.君主专制强化: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 强化。 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 官的主要途径。 4.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县学,学习儒家经典,儒学教育官 方化、制度化。
二、春秋战国时期 1.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