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知道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标要求1.天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会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会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量、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点知识梳理一、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天气符号: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多云、阴天;风力风向等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4、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二、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3、气温的测定:百叶箱 一日4次(8时、14时、20时、2时); 4、气温日较差一天气温年较差—5.运用气温资料,学会气温曲线图的阅读与绘制,并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6、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7、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9、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反之。
10、、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
三、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的仪器:雨量器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5、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2123252729313329.724.5最高值最低值气温日较差气温(℃)时刻(时)5.2℃29.7℃14时24.5℃日出前后我会读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2、世界主要几种重要气候类型。
3、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纬度位置影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
4.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有些人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绿化、兴修水利、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玻璃或塑料薄膜做顶棚的蔬菜大棚,保证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等。
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有害气体,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使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②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以及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③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建筑,并对植物、水体等造成危害。
链接中考1.(2015·济南学业考)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2015·潍坊学业考)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载体,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四幅可爱的动物图片。
请根据这些动物习性特点,回答2、3题。
2.图片中四种动物与其生活的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①—撒哈拉沙漠B.②—西伯利亚北部C.③—内蒙古高原D.④—格陵兰岛3.图中动物与其生活地区的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AB.②—BC.③—CD.④—D4.(2013·威海学业考)聚焦中低纬度,探究区域差异下图区域是世界陆地人口最为集中区域,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主要分布于此,该区域,地理区域差异现象也非常明显,需要同学们进一步探究。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代表的大洋是____________;B、C大洋间的航运捷径需经过D洲北部的______________海峡。
(2)该图图幅范围没有包含的大洲、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大洲相比,D大洲泥石流发生范围小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4)图示区域跨越了哪些热量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E、F两地区位置和对应气候资料(图甲或乙)写出E地区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夏季E地区大量游客到F地区去享受“阳光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模拟结业1.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描述语言,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4年2月19日,北京晴空万里;第二天2月20日,北京遭雾霾袭击,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北京首次启动黄色预警;21日,预警升级为橙色。
据此回答2~4题。
3.下列分别表示雾和霾的天气符号的图例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③4.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北京大气环境的是( )A.学生上学时尽量坐校车B.西电东送,改善北京的能源消费结构C.首都钢铁厂是重点纳税企业,应该继续保留在北京城区D.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5.当出现雾霾天气的时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保持早上晨跑的习惯,将晨跑坚持到底B.各类排污企业照常生产C.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良好的流通D.出门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6.下列关于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等温线稀疏处,气温差别大④等温线密集处,气温差别大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下图是“地形对气温和降水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A.AB.BC.CD.D8.若C地的气温是12℃,则D地的气温大约是( )A.6℃B.15℃C.18℃D.2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__________半球,B地在______半球。
(3)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气候特点相符的是______地。
从A、B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对集中的是________地。
(4)写出A、B两地的气候特点:10.读图 3.2-17回答:(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洲,最冷的地方位于洲。
(3)亚洲中部的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这是为什么?(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①。
②。
③11.读图“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出发,途中所经过A地的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上图所示,描述其气候特征:(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到C地沿途自然景观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分析其原因是。
(3)马可·波罗返回时D是海峡,E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马可·波罗返回的途中,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下了一场大雪,出现大的冰冻灾害B.当地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高架竹屋C.虔诚伊斯兰教徒在清真寺诵读《古兰经》D.许多热情奔放的黑人跳起草裙舞12.气候影响区域环境,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例,从图中找出中、美两国东南部共有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3)图中A地与B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4)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比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纬度偏高。
其主要原因是深受____________影响。
试卷第9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