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第五章汇率制度.
又称“清洁浮动”,“完全浮动”,政府没有任何干预
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Dirty Float
又称“肮脏浮动”,“不完全浮动”,“中间汇率制度”, 即在有限时间内允许自由浮动,政府可以随时干预。 干预方式包括; 1)直接干预;2)运用货币政策;3)实行外汇 管制。
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采用此种浮动形式。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 汇率确定的原则与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安排和规定。
第一节 固定汇率制度
定义: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只允许在限定范围 内波动
一、不同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书305页)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至20世纪30年代各国纷 纷放弃 以货币含金量为基础,汇率波动范围受黄金输送 点自发机制约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
“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汇率 其它国家根据其货币对美元比价确定其含金量
例如,1946年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为1英镑=4.03美元 则1英镑的含金量: 4.03× (1/35)=0.12盎司黄金
“双挂钩”体系
1盎司=35美 元 固定
第五章 汇率制度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 张晓明
第五章 汇率制度
1 2 3 4
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比较 人民币的汇率制度
学习目标:
知道固定汇率制度的含义和不同货币制度 下的固定汇率制内容; 熟悉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说明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类别 能熟练的比较各种汇率制度; 了解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迁与进步
牙买加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
(三)牙买加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 即纸币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同黄金脱钩
汇管制、举债、利率 等方式,很难完全维持汇率稳定。
二、固定汇率制维持汇率稳定的方法
—动用外汇储备 —法定升值(贬值) —外汇管制 —举借外债或货币互换 —利率政策
特里芬难题
为了满足国际支付需要, 美国只能通过逆差向世 界输送美元。 其它国家持有大量美元, 不知道美国是否有能力
美国逆差!
信心危机?
用黄金将这些美元换回,
各国难以保持对美元的 信心。
(三)牙买加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 牙买加协定:1976年达成协议
– 强调汇率体系的灵活性,使浮动汇率合法化 – 实行“黄金非货币化” – 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
d.“BBC”型汇率制度 BBC——basket, band and crawl, “篮子, 区间和爬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篮子——钉住一篮子货币 区间——设定小幅波动区间 爬行——定期小幅调整汇率
美元 USD
+/-1%波 动幅度
固定
各国货币 日元… 英镑…
此种固定汇率制的特征:
1.固定性:本国货币与美元平价一旦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 就基本固定,不得随意变动 当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长期不平衡时,须经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批准才能调整本国汇率水平 2.按照《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各国汇率可有±1%的浮动。 3.一旦本国汇率波动超过上述限制,政府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 以维持其稳定
结果
1945年12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 行) International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 (World Bank, WB)成立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 林体系
怀特计划
• • • 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一是所有货币均与黄金挂钩,各种货币与美元之 间维持固定的比率关系。 二是所有货币均可以调整平价,但如果调整幅度 超过10%,则必须与会议决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协商。
1944年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以怀特计划为蓝本、 凯恩斯计划为补充的《布雷顿森林协定》
凯恩斯计划
• 一是建立世界结算机构(世界银行),所有国际间 的结算都通过这个机构进行。贸易顺差国的顺差 在这个机构中表现为累积的存款。如果贸易顺差 国的顺差额持续过大,超过一定限度也要受惩罚, 因为它使其他国家长期处于巨额逆差状态,故要 对顺差额征收利息。 • 二是发行一种叫“班科bancor”的世界流通货币。 以黄金计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 不可以用“班科”换取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1. “双挂钩”“特利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
早在5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美元 无法按固定比价维持同黄金的可兑换性。美元 的增加发行必然引起人们对美元可兑换性的怀 疑。 信心危机。
2、国际收支的失衡难以依靠市场力量自发调节;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率不高,并且不对称, 逆差国负担过重; 4、容易丧失国内经济目标。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西欧实力削弱 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过程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布雷 顿森林44个国家召开 “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 会议”,探讨国际金融 体系的重建 英国提出“凯恩斯计 划”,美国提出“怀特 计划”
会议期间:英国“凯恩斯计划”PK美国“怀特计划”
第二节 浮动汇率制度
定义: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特征:
1.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币、黄金平价; 2.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 3.中央银行无义务维持汇率波动界限义务; 4.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5.国际收支变化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浮动汇率制的类别
(参见书111页) 自由浮动Free Float/Clean Float
中间汇率制的主要形式
钉住单一货币
钉住浮动
有管理浮动 中间汇率制度 无法定独立货币 货币局制度
钉住一篮子货币 爬行钉住 BBC汇率制度
中间汇率制的主要形式
1、钉住浮动:许多发展中国家将本国货币钉住某个 发达国家货币,通常是自己的主要贸易国,以稳定本 国的出口数量。 a.钉住单一货币浮动:过去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 通常钉住英镑,一些国家钉住美元等。 b.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 c.爬行钉住汇率制度:定期小幅度调整汇率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