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录学概论》教学大纲

《目录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书目控制思想的起源
二、书目控制的经验积累
三、书目控制的深刻变革
四、UBC的产生与发展
五、UBCIM与网络环境下的书目控制
第二节书目工作的标准
一、文献著录与编目标准
二、分类标引标准
三、文献数据库标准
四、文献生产与代码标准
五、信息处理与交换标准
六、数字化信息组织标准
第三节文献范围与控制
一、微观控制
二、宏观控制
一、孔子及其文献整理
二、《七志》、《七录》、《七林》与《古今书录》
三、《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与《直斋书录解题》
四、元明清私藏目录概述
第四节专科目录与特种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专科目录的产生
二、佛经的翻译传播与《汉录》
三、《综理众经目录》与《出三藏记集》
四、《大隋众经录目》等佛经目录
五、《三洞经书目录》等道藏目录
一、我国目录学研究
二、国外目录学研究
三、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与目录学
第六节目录学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一、关于目录学理论基础的认识过程
二、目录学理论基础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官修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官方文献整理
二、《别录》与《七略》
三、从《中经》到《隋大业正御书目录》
四、《群书四部录》及其他唐代官目
五、书目整体设计与辅助索引
第二节文摘编纂法
一、文摘的特点与类型
二、文摘款目与摘要短文
三、文摘选题与文献搜集
四、文摘款目制作
五、文摘编排与辅助索引
六、各类文献的文摘
七、文摘的文体与评价
第三节索引编纂法
一、索引的理论基础
二、索引类型
三、索引的结构
四、索引编制程序
五、索引的校印
六、索引评价
第六章书目控制
第一节书目控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网络书目文献资源的类型
三、网络书目文献资源利用的具体策略
第七节书目文献资源利用新趋势
三、单元教学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目录学基础理论
讲述书目、书目工作、目录学的概念;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基点、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应用原理、发展原理、基础理论原理;目录学的学科性质,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目录学研究发展趋势,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与目录学的关系;目录学基础理论的构成要素和认识过程等。
一、导读的起源
二、导读与禁读
三、《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
四、《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五、《读书次第》
六、《经籍举要》与《书目答问》
七、近现代导读书目
第六节近现代书目工作
一、西学书目
二、公共图书馆藏书目录
三、20世纪书目工作
第七节从古典目录学到现代目录学
一、古代目录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二、郑樵的目录学思想
三、胡应麟与祁承 的目录学思想
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书目编制方法,文摘摘要的内容构成、制作步骤与评价,厘清索引与书目的关系,掌握索引的编制方法和评价。
第六章书目控制
从书目控制思想的起源、经验积累、深刻变革以及UBC的产生与发展、UBCIM与网络环境下的书目控制等方面介绍书目控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介绍文献著录与编目、分类标引、文献数据库、文献生产与代码、信息处理与交换、数字化信息组织等方面的书目工作标准,并对文献范围与控制进行介绍。
教学要求:首先立足宏观,通过课堂讲授从整体上介绍对文献进行揭示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微观深入,从概念、作用和方法这三大方面入手,结合各种实践,介绍并讲解各种文献揭示基本方法具体的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独立完成各种文献揭示成果,并运用到平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中。
重点难点:了解文献揭示的基本方法,掌握书目提要、书评和综述的特点、作用与撰写方法,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
教学要求:结合PPT展示,使学生明确目录学的基本概念,确立目录学的内容和范围,学习和研究目录学理论;通过认识目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目录学研究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了解各类型书目的概念和区别;认识网络环境下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了解网络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与目录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七章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
分别介绍书目情报的含义、书目情报的需求、书目情报的需求者、书目情报的意识、书目情报的能力效用信息,并对影响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因素、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以及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书目情报、书目情报需求、意识、能力、服务等基本概念,了解书目情报需求分析的内容、书目情报服务的意义,以及新的形势下,网络环境下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书目文献资源利用的目的
二、书目文献资源利用的形式
第四节综合性书目文献资源利用
一、检索中文古籍
二、检索近现代中文图书
三、检索外文图书报刊
第五节专科书目文献资源利用
一、专科书目的产生与发展
二、常用专科书目文献资源的利用
三、宗教书目文献资源的利用
第六节网络书目文献资源利用
一、网络书目文献资源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求:通过PPT展示,使学生一要了解什么是书目控制,以及书目控制的机构、作用和发展特征;二要了解UBC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元数据的含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元数据规范;三要掌握文献著录与编目标准,文献范围与控制的结构与内容。
重点难点:了解书目控制的含义、起源、机构与作用;世界书目控制的发展特征;掌握较有影响的书目控制标准、元数据;了解文献控制的内容范围。
重点难点:掌握西方目录学的体系;区别分析目录学与列举目录学。
第四章文献揭示与组织
讲述文献揭示、文献著录的基本方法,分别介绍书目提要、书评、综述的作用、类型、编写方法,以及对文献组织的方法(含网络信息资源)。
实验内容:(1)利用知识地图为工作来揭示文献之间的关联;(2)利用知识地图为工作来发现学科发展的主要前沿问题。
《目录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陈传夫
课程中文名称:目录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Bibliography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3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图书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目录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新的信息环境下目录学的发展趋势;了解中、西目录学发展的历史,和代表人物的重要目录学思想;掌握揭示报导文献信息、编制各类型书目文摘索引的方法。培养书目情报意识,具备书目情报服务的能力。将目录学知识与图书馆工作结合起来,具备书目工作实际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PPT展示,从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目录等类型书目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目录学史;从西学书目与公共图书馆藏书目录等方面了解近代书目工作;了解中国目录学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
重点难点:掌握《别录》与《七略》的历史地位、四部分类法;《隋书》与《明史文艺志》的历史地位;区分《七志》、《七录》、《七林》与《古今书录》;书目工作的近代化历程;目录校勘的目的;古代目录学的两个高峰——章学诚与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的比较。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实例,使学生对书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有关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本课程内容基本包括理论、历史、方法、管理、应用等几个方面,是一门含实践/实验的概论性课程。掌握目录学课程是为从事书目工作实际、学习专科目录学和为今后进一步从事目录学研究打基础。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案例讨论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一章目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目录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书目
二、目录工作
三、目录学
第二节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一、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二、目录学的学科基点与内容范围
第三节目录学的基本原理
一、目录学应用原理
二、目录学的发展原理
三、目录学基础理论原理
第四节目录学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目录学的学科性质
二、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目录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二节联合目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联合目录概念
二、联合目录编撰简史
三、联合目录的编制方法
四、编制联机联合目录的实质性进展取决于MARC技术
第三节图书在版编目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图书在版编目
二、图书在版编目特点
三、实行图书在版编目的意义与作用
四、在版编目计划的由来与发展
五、CIP的著录内容与发行形式
第七章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
第一节书目情报需求
一、书目情报概念基础
二、书目情报需求分析
第二节书目情报服务
一、书目情报服务的意义
二、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国家书目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国家书目的特点
二、缴送本制度
三、国家书目的简要回顾
四、现代技术环境下国家书目编纂的原则、标准
六、《录鬼簿》等戏曲专目
七、《古今书刻》、《汲古阁诸刻题跋》与《汲古阁珍藏秘本目录》
八、《两浙古今著作考》、《蜀中著作记》与《关右经籍考》等
九、《医藏书目》与《阅藏知津》
一十、《经义考》、《小学考》与《读易别录》
一十一、《勿庵历算书记》、《方舆书目》与《古今方舆书目》
一十二、其他
第五节导读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书目文献编纂法
讲述书目编撰的理论基础与编制方案,文摘的特点、类型、内容构成、款目制作与评价,索引与书目的关系,索引的构成、分类、结构、编制方法与评价。
实验内容:利用书目文摘索引等工具来揭示和报导文献。
教学要求:主要从基本概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和评价这三个大的方面对书目文献编纂法进行讲解。其中,书目、文摘和索引的具体编制方法是本章讲解的重难点。通过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三种书目文献的编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