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陈刚+高职高级能人才陈刚工作室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陈刚+高职高级能人才陈刚工作室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工科-08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 高职高技能人才陈刚工作室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完成单位:(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成果主要完成人:陈 刚、吴元祥、叶志娟、刘 兵、
尹慧玲、张 磊、张红卫、刘小宁
室现已申报“一种刀头可旋转的便携折叠螺丝刀”等国家专利两项, 指导徒弟和学生获“牙刷便利筒”等国家专利 9 项。主编《车工技术》教材;公开 发表论文 6 篇,主持武汉市“十二五”专项课题《武汉市职业院校模具制造专业高 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与研究》课题;主持社会服务四项与课题一项,并圆满 完成。参与湖北省、武汉市等七项课题的研究。和工作室及团队成员一起(近 3 年) 培训指导了学生参加钳工、机修钳工和工具钳工职业资格考证学生超过 1200 名,95% 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高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 字以内)
2016 年 1 月,入选武汉市黄鹤英(高级能)才计划,2016 年 11 月获湖北省师 德先进个人;2014 年 1 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首席技师”;2015 年 1 月武 汉市总工会命名成立:“陈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015 年 8 月带领并指导学生参 加两岸四地机器人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 2015 全国 3D 大赛获得湖北赛区两个二等 奖; 2014 年 12 月指导学生参加亚洲机器人运动竞技大赛获得第一名;2015 年参加 武汉市第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二名,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第十九届 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模具 14 级学生叶颂参加武汉市第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 第七名,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第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2016 年 6 至 10 月,工作室指导学生许平恒、黄治刚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逆向 设计”湖北赛区比赛二等奖。2016 年 6 至 10 月,工作室指导学生许平恒、黄治刚 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数字建筑设计大赛”、“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 湖北赛区比赛两个项目的三等奖。2016 年 5 月至 11 月,组织了武汉市职业院校(高 职)工具钳工比赛,所指导的三名学生获得了前三名。2016 年 10 月至 12 月,指导 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获得三等奖。2016 年 10 月至 12 月, 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第五届技能状元大赛 3D 打印大赛获得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湖 北省第五届技能状元大赛工具钳工赛项获得三个三等奖。2016 年 1 月,“技能大师 工作室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 2015 年度湖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 奖。2016 年 9 月,“高职高技能人才陈刚工作室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获得第三届市 属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竞赛 教学管理
教学 学生管理
教学 教学与教学管理 科研与教学管理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 字以内)
“武汉市技能大师陈刚工作室”是武汉市人民政府首批批准的五个技能大师工作 室之一,也是武汉市高职院校中第一个获得政府批准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开展 实训教学和技能竞赛取得显著成效。通过 2014 亚洲(台湾)机器人运动竞技大赛第 一名;2015 年两岸四地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14 至 2016 全国 3D 大赛;2016 年湖北 省技能状元大赛;武汉市第十八、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 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不断的检验出学生的高技能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 的提高技术技能,使学生也更热爱更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实践的动力。以《钳工基础》、 等实训教学为起点,改变“老师一个人讲”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基础实践能力、综 合实践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围绕实训项目,自 主实践、自我检查、互相检查和教师检查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样的 平台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显著的提高效率和技能。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 字以内)
工作室编写的《钳工基础》、《车工技术》教材,从 2014 年出版使用以来《钳工 基础》使用量超过了 6000 册。该教材从钳工的基础知识入手,以介绍钳工操作步骤 和加工方法为重点,突出钳工职业能力。和企业联合指导了企业一线职工卫利军、 吴增友获得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三等奖,2014 年 1 月卫利军获得武汉 市政府授予的“武汉市技能大师”称号。工作室申报的“一种刀头可旋转的便携折 叠螺丝刀”等国家专利,指导徒弟和学生获“牙刷便利筒”等国家专利。整体设计 新颖独特,结构合理紧凑,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工作室指导参加的 亚洲机器人大赛、两岸四地机器人大赛、全国 3D 大赛、湖北省第五届技能状元大赛、 武汉市第十八、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的工艺过程和好的加工方法,已 经运用在工具钳工、机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和教育教学当中,让更多学生 适应最新的工艺和较好的方法,和工作室及团队成员一起(近 3 年)培训指导了学 生参加钳工、机修钳工和工具钳工职业资格考证学生超过 1200 名,95%的学生获得 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 均教学工
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陈刚 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32 全面负责教学、竞赛等
吴元祥 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 叶志娟 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 刘兵 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88 尹慧玲 讲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 陈帆 讲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88 张红卫 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 刘小宁 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