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总工的工作职责(一岗双责)。
二、简述铁路桥梁混凝土浇筑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及控制标准。
1、在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5Mpa,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
2、浇筑前清除模板内杂物和积水,如垫层干燥,应洒水湿润。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3、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cm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c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4、机械振捣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振捣棒作业: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动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波纹管、预埋件等。
振动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下层初凝前)的深度应不小于5~10cm。
在振动过程中应不断地将振动器上面抽动,使混凝土均匀受振,振动器拔出时应缓慢。
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和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和物。
三、简述铁路桥梁预应力张拉程序、实际伸长量计算、预应力压浆技术要求。
1、张拉程序:
精轧螺纹钢筋:O→初应力(20%бcon)→100%бcon→持荷2min(锚固)
钢绞线:O→初应力(20%бcon) →40%бcon→100%бcon→持荷5min (锚固) 纵向束张拉两端同时进行,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20%б
con)→40%σcon→100%σcon(持荷5min检查无滑丝现象)→(回油锚固,测
定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横向束实行单端张拉,张拉程序为:0→20%σcon→40%бcon→100%σcon(持荷5min检查无滑丝现象)→(回油锚固,测定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竖向束实行梁顶张拉,0→20%σcon→100%σcon(持荷5min后拧紧上螺母)→20%σcon(测定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回油锚固。
竖向预应力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即在第一次张拉完成1天后进行第二次张拉,锚固时锚具回缩量不得大于1mm。
预应力施工时以张拉应力和张拉伸长量进行“双控”控制,并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
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锚固后可切割端头多余预应力筋,切割后的外露长度3~5㎝。
2、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ΔL的计算公式如下:
ΔL=ΔL1+ΔL2-ΔL3-ΔL4
式中:ΔL1——从初应力至最大控制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其值由0.2σk与0.4σk之间的伸长量(相邻级的伸长量);
ΔL3——两端工具锚夹片的实测回缩值;
ΔL4——其他需要扣除的压缩值。
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不得大于理论伸长值的±6%,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停止张拉,锚固查明原因,确保预应力控制应力符合设计要求。
三、。
1、锚具、夹具和连续器所使用的材料性能指标不低于45号钢的要求,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夹片式锚具的限位板槽深应和钢绞线的直径相匹配,限位板和
工具锚应采用同生产厂的配套产品,不得分别使用不同生产厂的产品。
锚具、夹具和连续器使用前应按批次和数量抽样检验外观和外形尺寸、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
工作锚和工具锚不得互相代替使用。
锚垫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长度应保证钢绞线在锚具底口处的最大折角不大于4°,端面的平面度不应大于0.5㎜,端面应设有锚具对中凹口。
2、张拉完成24 h内(特殊情况不应超过48h)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
压浆前应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并使用高强度水泥浆封闭锚具空隙。
孔道压浆顺序应自下而上进行。
梁体纵向和横向孔道的最大压力不宜超过0.6MPa,当孔道较长时,最大压力宜为1.0MPa;梁体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0.4MPa。
压浆充盈度应达到另一端饱满并于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浆体为止。
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少于3min的稳压期。
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前应首先进行抽真空,使孔道内的真空度稳定在
-0.06~-0.08MPa之间。
压浆顺序先下后上,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宜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
四、简述铁路桥梁施工钢筋绑扎接头、单双面焊缝搭接焊的技术要求及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要求。
1、钢筋绑扎接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内的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180°弯钩,弯曲半径不小于2.5d,钩端直线段长度不小于3d,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90°弯钩,弯曲半径不小于3.5d,钩端长度不小于5d。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由两钩端部切线算起)应符合:
○1光圆钢筋,受拉区30d+半圆形弯钩,受压区30d;
○2带肋钢筋,受拉区35d+直角形弯钩,受压区25d;
○3搭接长度在受拉区不得小于300 mm,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 mm。
2)受压区光圆钢筋的末端,可不作弯钩,但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
2、钢筋单、双面焊缝搭接焊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接长度:单面搭接焊:光圆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8d,带肋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双面搭接焊:光圆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4d,带肋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5d。
焊接前应对钢筋进行预弯,焊接后保证两条焊接钢筋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3、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2)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3)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
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 mm。
五、简述移动模架纵移过孔的总体流程和操作步骤。
1、总体施工流程:
1)脱模横移
整个模板在脱模系统及垂直大油压千斤顶的作用下,整体下降;然后拆开底模及桁架的中间连接,形成两组模架;两组模架在水平油缸的作用下分别向两侧外推,从而完成脱模工作。
2)纵移过孔
当两组模架横向打开以让出桥墩空间,作完辅助工作后,即可分别驱动在两侧模架下的纵移油缸(Fmin=400kN),通过油缸的顶推完成移动模架模架的前移过孔。
3)合拢横移
当两组模架纵向移动到达下跨桥位后,两组模架分别在水平油缸的作用下向内推,连接底模及其桁架的连接螺栓,从而完成合模工作。
4)顶升就位
模架纵移到达下跨桥位并合拢后,以桥中心线为基准,通过横移油缸的顶
推来校核模架底模中心;核对无误后,用竖向大油顶顶升模架使其底模达到桥梁标高。
这时锁定模架,以待转序。
2、纵移过孔操作步骤
步骤一:
箱梁张拉完毕,拆除墩顶散模及墩顶处侧模对拉措施;
拆除吊杆、拆除底模及侧模纵横连接螺栓,拆除模架横向对接螺栓;
辅助支腿油缸伸出与桥面顶紧,后支腿油缸收回脱空并吊挂前移至指定位置;
辅助支腿及前支腿支撑油缸收回脱空,整机下降0.27m;
底模架横移开启并临时锁定,准备第一次前移过孔。
步骤二:
(1)启动造桥机纵移过孔,整机纵移10.7m(32m)或8m(24m,30m)后停止;
(2)造桥机后支腿油缸伸出与主梁转换支点牛腿顶紧,解除前支腿与墩顶间锁定;
(3)后支腿油缸伸出顶升0.1m,前支腿脱空,准备吊挂前移。
步骤三:
(1)辅助支腿与桥面竖向预应力筋或桥面预留孔锁定;
(2)前支腿脱空后吊挂前移至前墩顶指定位置安装,并将立柱与墩顶临时斜拉杆张紧,与墩顶预埋件间锁定,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后支腿油缸收回,准备第二次前移过孔。
步骤四:
(1)启动移动模架纵移机构,整机前移到位;
(2)操作模架横移油缸关闭底模架,连接左右模架间连接螺栓;
(3)前后支腿油缸顶升0.27m至工作状态并锁定;
(4)安装吊杆并调整,模板测量并调整,拆除前支腿立柱临时斜拉杆;
(5)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筋;
(6)安装拆装式内模;
(7)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筋;
(8)浇筑箱梁混凝土并养生;
(9)混凝土养生至张拉强度,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10)以上步骤循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