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提纲写作及分论点拟写”教学指导

“议论文提纲写作及分论点拟写”教学指导

由; • ⑥从事物、事理的正反两面去寻找支撑中心论点的理由; • ⑦从达到目标的条件、方式、措施等方面去分解中心论点
拟写分论点注意事项
• 1.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 A、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紧扣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 • B、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
值的实现相结合; • ③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就要让发展成果共享,让更多的人参与到
中国梦的建设中来。
并列式分解 角度四:果(分析结果)
• 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 响),可以简称为“果”。
• 即“会怎样?” • 思考关键词:(关键词句)可以、才能…… • 例:做真正的自己。 • ①做真正的自己,世俗的围墙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 • ②做真正的自己,厚重的夜幕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 • ③做真正的自己,岁月的樊篱将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
• 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 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
论据
• 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 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 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并列式分解 角度二:因(分析原因)
• 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 即:为什么? • 思考关键词:是因为…… 如果……那么…… • 例:《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 中心论点: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 ①人无礼则不生,文明礼仪展示个人品德风貌; • ②事无礼则不成,文明礼仪团结社会力量; • ③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彰显大国气度。
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 C、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 例如:个人——集体——国家,物——人,自然——社会 • 2.分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语言要精练。 • 3.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单独成段。 • 4.分论点数量以三个为佳,至少两个,不超过四个。 • 5.分论点的句式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 • 6.分论点的表述要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 7.常用修辞:比喻、引用、化用、设问等。
•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 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 点一致。
•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 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 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 要求。
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
递进式分解 角度二 按论点内涵递进
•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 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 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 例:《传先人之言 铸民族之魂》 • ①传承民族语言,是我们对先人智慧应有的认同与赞慰; • ②传承民族语言,是我们对当今社会深邃的思索与表达; • ③传承民族语言,是我们赋予未来最好的礼物与恩泽。
思路结构
• 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 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
• 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 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 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 深化主题。
• 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 (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
•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 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 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 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 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 B、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
滞不前。
小 结:分论点基本的展开角度
• ①从“为什么”角度探求原因、理由; • ②从“怎么办”角度寻找措施、方法; • ③从“是什么”角度挖掘内含、意义。 • ④从“会怎样”角度思考结果效果后果.
分论点基本的展开方式
比喻式分解
• 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 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当然这不是论点分 解的主要形式,但别有一番情趣,可以增加作文的形象性。
• 例:《中国精神》 • ①何为“中国精神”?如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
• ②何为“中国精神”?如梅——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 ③何为“中国精神”?如兰——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
• (3)集中解决家族间的重大问题。
• 这样看似有三个维度,但细细推敲,这三个维度实际 上是一个维度,即都是从家族会议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上进 行的分析,实属同一个平面的同一维度,这样说理就缺乏 深度。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既然是大家族,就必须有 大家族子民的义务与素养,需要传承“大”的传统性与独 特性。
•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 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 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 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 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 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 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 层进式)。
分论点升格示例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 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 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 《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 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递进式分解 角度一 按议论步骤递进
• 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环 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
• 例1:《人生的加减法》 • 是什么:人生的加减法,就是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
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 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
• ①从此事物与他事物的种种关系去寻找支撑中心论点的理由; • ②从行为的种种意义去寻找支撑中心论点的理由; • ③按事物、个人、集体、国家,或历史、现实、未来等思路去
分解和展开中心论点; • ④按现象(表现)、危害、根源、本质、方法的认识过程去分
解和展开中心论点; • ⑤从事物的属性、意义、作用等方面去寻找支撑中心论点的理
议论文提纲示例
• 标题:谈意气 • 论点:用雏鹰翱翔天宇、骏马驰骋万里引出中心论点:英雄创业靠的是舍我其
谁勇战万方的勇气。(类比) • 分论点1: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例证、引证) • 论据:李贺、陈胜、孟子豪言壮语(意义分析法) • 分论点2: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例证、排比) • 论据:布鲁诺、哥伦布、红军的事例(因果分析法) • 分论点3:勇于探索的意气使人发挥潜力。(例证) • 论据:杨振宁、李政道、吴剑雄、王淦昌(因果分析法) • 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 • 结尾:用浆、巨轮、彼岸作比归纳全文,激励人们。(比喻)
• 不少同学不愿意拟写作提纲,觉得麻烦,耽误时间, 结果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任意发挥,从而出现观点 不明、重点大意遗漏、条理不清、结构松散等弊病。 为了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证写作质量,我 们一定要首先学会写提纲。
提纲的构成
• 1.标题 • 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 3.思路结构; • 4.论据; • 5.论证方法; • 6.论据分析方法
自香!
对比式分解
•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 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 例1:《适度的爱 》 • a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 b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
身心的健康发展。
• 例2:《如何估价自己》 • A、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点
• 并列式分解 • 递进式分解 • 比喻式分解 • 对比式分解
并列式分解 角度一:类(阐述内涵)
• 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简称“类” • 即:是什么? • 可用格式:关键词——是…… (“是”的后面往往是
一个比喻修辞中的喻体。) • 例:《我心中的中国味儿》 • ①我心中的中国味儿是自强不息、勇于抗争的品格; • ②我心中的中国味儿是踏实苦干、团结拼搏的坚韧; • ③我心中的中国味儿是荣辱不惊、从容淡定的心态;
写出好提纲,
文章思路清
“议论文提纲写作及分论点拟写”教学指导
学习目标
• 1.学会列提纲,规范作文思路。 • 2.学会拟写分论点。
为什么要写提纲
• 写作是需要相对严谨的逻辑思维。写作前必须明确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构 思,这就如同盖楼房要先绘出“图纸”一样。有了 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一个轮廓,写起来心中有数, 有条不紊。
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 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递进式分解 角度一 按议论步骤递进
• 例2:《风度》 • 是什么: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
风采 • 为什么: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
有利于和睦相处 • 怎么样: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