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方式1 方式2 方式3
单层位属性提取方式
解释 方式4
层位
a
层间属性提取方式
层间方式1 层间方式2 层间方式3 层间方式4 解释 层位 1
(1)沿一个解释层 开一个常数时窗,在 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 性 ,提 取方式有 4 种 。
(2)用两个解释层 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 的地震属性,提取方 式也有4种。
b
(1)、 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 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 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 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 值振幅值。
2 2
A(t)
反射强度
瞬时频率由瞬时能量作加权;它提 供了瞬时频率的最强估计,有利于 道内异常或随机信息的压制或削弱。
计算时窗的选择原则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单道瞬时地震属性 具有很高的分辨力,但同时它们也十分 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因此,实际计算 可以通过调节统计时窗的宽度来提高可 信度和压制干扰的目的,但这样会相应 地降低地震属性的灵敏度。因此实际计 算时应尽可能在保持可信度的前提下, 提高地震属性的灵敏度。
7.常用地震属性的定义和应用
(二)频率属性类 频率属性应用的理论基础
地震波在穿越不同厚度和不同颗粒沉积的地层时会 产生调谐和共振的作用, 薄层调谐频率高,厚层调谐频率低;细颗粒共振频率 高,粗颗粒共振频率低。 油气层对频率的高频部分有吸收作用。 因此,可利用频率的变化来计算储层厚度和进行沉积 颗粒的解释,频率向低频移动的现象往往发生在含 油气岩性中,频率横向上的变化能反映出岩层厚度 或岩性、岩相和含油气性的变化。它的突变则可能 反映出气—水、油—水界面的边缘。
( 14) 、振幅的立方差 (Skew i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立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所有采样点求取平 均值,然后减去每道的平均值,计算差值的立方,求出这些值的总和,除以采样点 数就可得到。
6.地震属性地震属性主要是通过空间不同提 取方法来达到发现空间地震信息变化为 目的的计算方法,因此这类方法都基于 求取地震道的空间相似性和空间差异性 来发现地震属性和地质信息的变化关系。 其中,常规基本多道计算方法有相干数 据体(差异性)和波形聚类(相似性)方法。
PAL 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Peak Amplitude = 125
( 4) 、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 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平均振幅解释总结
• 总结以上平均振幅的沉积相解释可以看 出,它从正 26 ~负 26 毫秒期间宏观经历 了湖泊 河流 湖泊的沉积环境变化。 通过平均振幅属性的解释可以看出,它 可以比较敏感地反映岩性(波阻抗)空 间的变化,特别是它较清晰地刻画出不 同时期扇体的沉积位置和演化过程,这 对于解释有利储层是十分重要的信息。
沿层属性提取方法
6.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单道计算地震属性理论
复数地震道公式:
x(t ) xr (t ) ixi (t )
瞬时相位计算公式:
(t ) arctan( x r (t ) x (t )) i
瞬时频率计算公式:
f (t ) d (t ) dt
瞬时振幅计算公式:
A(t ) xr2 (t ) xi2 (t )
采用了3毫秒~-3毫秒的时窗进行计算。根据以上的时窗计算了从标准层下(正) 26毫秒到标准层上(负)26毫秒的沿层瞬时频率切片。根据这些瞬时频率切 片,从老(正)至新(负)解释地震属性与古沉积环境的关系如下。
-26ms
26ms
瞬时频率解释总结
1 • 以上瞬时频率的解释可以看出,在 J1S 2 时期 由下向上存在水退和水进的沉积旋回,它与平 均振幅的解释是相同的。 • 开始物源来自北部,后来的沉积主要是由东部 的物源提供。 • 对比平均振幅和瞬时频率可以看出平均振幅对 沉积的扇体更敏感,而瞬时频率对沉积的颗粒 变化反映更突出。 • 对于扇体沉积的位置,两个地震属性反映是相 同的。但对于拐19和拐203井两井的沉积差异 在瞬时频率没有能反映出来,而在平均振幅有 所反映。这说明瞬时频率没有平均振幅敏感, 同时也表明两井的宏观沉积环境基本相同 。
( 8) 、总绝对值振幅 (Total Absolute Amplitude) 总绝对值振幅是计算确定时窗内的所有道的绝对值振幅值。
Total Absolute Amplitude = sum of absolute values of amplitudes = 1045
( 9) 、总振幅 (Total Amplitude) 每一道的总振幅是,在层内对采样点求取总的振幅值。
振幅加权瞬时频率
[ f
2
(t ) dr(t ) / dt] / [ f (t )]
2
f(t) 瞬时振幅
dr(t)/dt
瞬时频率
瞬时频率由瞬时振幅作加权,它提供了 更强或更光滑的瞬时频率估计,也不易 受噪音的影响
能量加权的瞬时频率
[ A (t) dr(t) / dt] / [ A (t)]
(三)瞬时相位地震属性
瞬时相位属性应用的理论基础
瞬时相位表示在所选样点上各道的相位值,以度或弧度表示。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 |-90| = 90
(6) 、平均波谷振幅(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负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 窗里的负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 7) 、最大绝对值振幅 (Maximum Absolute Amplitude) 计算每道的最大绝对值振幅的求取方法是,首先在分析时窗内计算出波峰和波 谷的值,得出最大的波峰或波谷值,然后, PAL 画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波峰 或波谷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绝对值振幅值。 PAL 画一个适合这三个采样点的曲线 并且沿着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Absolute Amplitude = 123.6
•把地震属性参数值(振幅、频率、相位等)从地 震数据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称为地震属性提取。
2.研究地震属性的目的与意义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具有波阻抗差的地层界面, 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必将导致地震反射波 特征也发生变化,即地震属性发生了变化。因此, 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特征的信息,这是利 用地震属性预测地层岩性及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 基础 ,也是研究地震属性的目的所在。
专题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一、地震属性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四、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和应用 五、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数值关系分析 六、应用实例
1.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的定义
•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与地震波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征有关的具 体参数值。
4.地震属性分类
• 地震属性内容十分丰富,多达百种。 • 从计算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频率、 相位和振幅类属性。 另一类是多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相干 体(差异性)和波形聚类(相似 性)。 • 从地震属性的拾取方式可分为: 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
5.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Total Amplitude = sum of amplitudes = 559
( 10) 、平均能量 (Average Energy) 对于每一道的平均能量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振幅值平方相加,对总 数除以时窗内的采样数求得。
( 11) 、总能量(Total Energy) 对于每一道总能量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振幅值平方相加求和得到 的。
Total Energy = sum of squared amplitudes = 83,945
( 12) 、平均振幅 (Mea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平均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振幅值相加,总数除以
零采样点数得到的。
34.94
( 13) 、振幅的平方差 (Variance i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平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每个振幅值减去平 均值累加,总数除以非零采样点数得到的。
地震数据体的振幅、能量、相位、频率等 多属性与储层物性、含油气关系以及沉积 特征密切相关。
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八十年初,地震属性信息的提取和利用为开始阶段,如三瞬剖面,
亮点剖面的利用曾取得一定的成功。八十代末,有关利用地震信息预
测储层参数分布的方法开始出现。 九十年代为地震属性广泛利用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已应用到储层预测、 油藏描述、油气检测及油藏监测的研究之中。 主要地震属性的处理、提取和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软件: LandMark公司的PostStack、PAL、 Rave Discovery bay 公司的 Seismic Analysis System Schlumberger公司的RM、 Paradigm 公司的 EPOS等软件。
7.常用地震属性的定义和应用
(一)振幅(反射强度)属性类
• 振幅(反射强度)属性能直接反映反射系数(波阻抗界 面)、AVO(振幅随炮检距)和储层孔隙中的流体不同 的变化,它反映出地下相邻岩性的变化或含油气岩层的 存在。振幅横向的逐渐变化通常反映岩性的变化或含油 气岩相的变化,它的突然变化可能是断层存在或油气特 别是含气岩层的边缘,因此,振幅属性可直接用于描述 储层变化、预测含油气性。 • 在叠后提取的振幅属性种类很多,其中有均方根振幅、 平均振幅、绝对振幅、峰值振幅、反射能量等等。这些 振幅属性宏观上讲基本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间存 在一定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