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速度训练、办公软件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些知识在小学和初中学生们都接触过,因此学生并不觉得新鲜,有些同学还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中职计算机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标签: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一、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在初中教学中,每节课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原因是初中阶段重理论轻实践。
但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
因此可以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是每节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合适的案例和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
而且这些案例一定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讲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本节的案例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样学生会提出这个任务是通化什么命令或什么方法来完成的。
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分析和讲解。
在学生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相应的解答。
通过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兴趣和问题,很自然的会去想探究一番,展开对问题的学习,而不再是把学习当成任务或者只是仅仅的去听一堂课的内容。
现在中职的学生都是各学校文化课比较薄弱的学生,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仅要从课程的设置上要下功夫,还要从教师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从心理接受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就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当成一种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去完成。
并且会在他们完成后的第一时间请老师批阅,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导。
二、巧妙的运用语言,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一些专业的术语,对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可以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硬件和软件,硬件很好理解,而软件我们就可以把计算机比喻成人,硬件像人的躯体,而软件就像人的血液。
再比如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我们就可以把它比喻成人的大脑,能够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项工作。
比如对于光盘是硬件还是软件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清楚光盘本身是硬件,而光盘里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是软件。
再如在讲解文件压或路径时可以画图的形式来打比方,画一个树形,有根、枝和叶。
分别比作根目录(c∶d∶e等)文件夹和文件。
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三、注重上机实践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考试中会发现,理论知识考试学生成绩很好,但实训考试时成绩就不尽人意了。
究其原因就是平时上机的时候少,缺乏大量的实训机会。
因此在整个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节课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进基本功的训练。
在训练中注意学生训练态度和指法的正确性,训练方法要科学。
通过不断的上机实践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是他们提高实际计算机水平,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不要怕犯错误,要多动、多练,平时机房管理老师也应该在机房的电脑里多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机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与当堂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注重实践培养不仅仅是基本功的训练,更是专业知道能够应用到实践中的一种体现。
因此实践课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体现出来,并且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演示。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侧重于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的应用。
这两种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实践教学与训练。
比如在清明节前根据学校的要求事先了解清明节扫墓的事宜,在PPT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布置学生任,制作一有关清明节知识及扫墓注意事项的幻灯片。
教师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
这样学生就会通过网络等查找有关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另外在进行实践训练前最好能把学生分生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兴趣特长各异,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有利于共同进步与成长。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每个中等职業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其中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希望通过这些体会和探索,对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梁玉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改革[J].科技与企业,2011(08).
[2]李春杰.能力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孙念恒.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9).
[4]曾翰颖,奚浩波,廖丽嵘,章芬芬,王惠平,王铖伟.面向信息素养培养和专业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