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海南卷)分析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基鸣海口实验中学漆长庆2010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海南卷)依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海南省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以及海南省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试卷为单科独立试卷。
一、试卷结构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试卷各题的基本情况统计表2.题型及分值结构2010年海南高考物理试卷的题型与分值与2009年相同,没有变化。
各种题型题量、分值图表102030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模块选做题题量、所占分值试卷的题型及分值结构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
3.内容分值结构注:其中的数据为粗略统计.从内容分值结构中可以看出:试卷在必修一模块中内容分量占的较重。
特别是涉及牛顿定律的内容分值占到25之多。
在必考的四个模块中所占比例较大。
二、试题基本特点从上面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以下一些特点: 1.关注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试卷中涉及的必考内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圆周运动”、“静电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电势、电势能”、“楞次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选考内容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等等。
这些知识点均为“说明”中基本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属于基础性要求,几乎年年必考。
如:试题3是一道选择题,通过一系列的选项设计,将对“速度的矢量性”、“力与平衡”、“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尽收其中;题15考查了“共点力的平”、“匀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等多个知识点。
2.重视能力的全面考查考试大纲中强调考核的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在试卷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其中关于理解能力的考查贯穿始终,它是各种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
如:试题1中“直流发电机”到“直流电动机”的“偶然”转变,需要对两者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试题6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也是基于对“摩擦力”以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而题4、5、7、8、9、10、11、12则中重点关注推理能力的考核,如第10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在充分理解“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等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推理的能力;题13、14显然重点考查实验能力,虽然常规,但包含了实验中的“原理运用、电路连接、长度测量”等基本能力元素的考查,综合性很强。
题15、16、17、18、19等计算题和选考题则是要求针对物理问题,在理解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模型(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电荷)、物理规律和数学工具等综合加以解决,重点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第11题结合运用对静电场的知识考查,联系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很广的“静电除尘器”;第18题结合对“波的干涉”内容的考查,联系日常随处可见的“喇叭啸叫”等问题,将知识的实际应用及环保等内容融入考试内容中对引导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4.无偏题难题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没有任何的偏题、怪题和难题。
而且绝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背景,熟悉题型。
在全卷19道答题中,其中的17道试题均可以在往年的高考试题和各类复习资料中找到类似的题目。
从整份试卷可以看出,2010年海南物理高考试卷比较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海南省高中学生的学情和实际的物理教学情况。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考生考试结果数据统计(考生人数:34533人)表一:2010高考物理学科客观题和主观题每小题平均分统计表表二:2010年高考物理学科各分数段分布统计表表三:2010年高考物理学科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表四:2010年高考物理学科选考题选考人数及小题平均分统计表2、总体情况分析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卷平均分接近32分,难度值0.32,这与近几年的情况基本一致,尽管偏难,但总体还是相对稳定。
从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看,填空题的得分情况相对较好,难度值0.52,选择题、实验题等难度值在0.35~0.45之间,算是中等偏难,这个结果与命题者设计试题的初衷有些相悖,显得过难,本来想用来区分低端水平的考生,结果却成了区分中等水平的考生的最好工具。
计算题和选考题难度均在0.10~0.25之间,综合起来看属难题,有利于区分高端的考生。
就单个试题而言,全卷只有第2题和第11题两道题的难度为0.65,对于海南的考生来说,算是较容易的题,但由于分量较轻(7分),对低端水平考生的区分能力很有限。
而中等难度的题(0.5左右)也只有题8、题10和题13等3个,合起来总分值为21分,只占总分值的21%,显然不理想。
多数试题的难度值为0.32至0.45(8道题),分值占了24%。
其余7个题的难度值均在0.3以下,其中6道题就是排在后面的14至19题,除第14题为实验题外,其它均为计算题和选做题,属难题。
这部分试题尽管数量不占多数,但因为都是大题,分值总和达55分,比重最大,对难度值的影响最大。
从表二的数据看,70分以上的考生有1002人,只占考生总数的3%,40分~69分的考生有6842人,占总考生数的19.8%,而39分以下的考生占总数的77.2%,在低分段大量积压。
结合以上的难度系数,不难看出,本试卷对中、高分段的考生有很好的区分,但对人数最多的低分段,区分不好。
3、各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如表三中的数据)题1考查的是关于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平均分0.65,难度0.22,一半的考生选择D (交流发电机),表明考生对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以及交流发电机原理的理解不清不楚。
题2的平均分1.96,难度值0.65,是全卷最低的难度之一,表明多数考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及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比较好的。
但7千多考生选择C 项,同时也说明部分考生对楞次定律的本质一知半解。
题3、4、5、6四题考查的都是如:“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场的叠加”、“牛顿运动定律”等一些必考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用,试题设计的难度也不是很大,但考后的难度值均在0.4左右,表明对考生而言并不是很简单。
结合表三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考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矢量的合成”等存在很多的模糊认识;其中题5:在光滑段运动时,系统及物块b 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有N cos sin 0F F q q -=,N sin cos 0F F mg q q +-=;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系统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物块b 仍相对静止,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则N sin cos0F F mg q q +-=仍成立,但N cos sin 0F F ma q q -=<,因此绳的张力F 将减小,而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二是物块b 相对于a 向上滑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是超重,因此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 的支持力增大,C 正确。
题7主要考查电感及楞次定律的概念,具体就是当线圈中电流变化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关系问题。
考后难度值为0.39,难度显得偏大。
主要问题是近三分之一(11487人)的考生选择B (当线圈中电流反向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原电流的方向相反),说明不少考生对“自感”现象中的“阻碍”概念模糊不清。
题8考查“超重与失重”的概念,0.51的难度,表明一半以上的考生能够拿到分,说明考生对此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
题9考查的是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对输入、输出端相关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影响,考后难度0.39,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出在选项C (若输入电压不变,负载电阻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入功率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 ),光单选此项的考生就有5631名,多项选择中选择该项的也还不在少数,关键是将“负载”增加(阻值是减少的)和“负载的阻值”增加混淆。
题10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应用,难度值0.48,属中等难度。
单选中选择C 、D 两个错误选项的考生就有8449人,显然是将“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与运动半径成正比”概念轻率地运用到这里,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更不能很好运用。
(2)非选择题题11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场强”和“静电的应用”,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在“填空”中蕴含“选择”,可谓别具匠心。
数据如表所示 从给分统计可以看出,平均分2.61,难度值0.65,是难度最小的试题, 90.64%的考生能够得分,对多数的考生有很好的区分。
题12,本题结合力的分析和力与运动的概念,考查学生推理能力,试题同样是“选择”的方式。
考后数据如表,平均分1.51,难度值0.3775,得满分的不到10%,0分人数28.27%,81.32%的考生得分没有超过一半。
题13 该题为电学中的测电阻及连线题,相对往年的电学题来说,本次实验题目较简单,电路也不复杂,很常规。
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上手。
本题涉及的原理为利用串联的知识求解伏特表的内阻;涉及到的仪器包括:伏特表、电源、单刀单掷开关的使用及两个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
所用器材简单常见,实验思路清楚,符合考试说明,给分段24得分率(%) 9.36 50.91 39.73给分段 0 1 2 3 4得分率(%) 28.27 20.5 32.56 9.8 8.88给分234 56得分率% 25.67 0.23 3.47 67.11 5 3.47涉及到的方法是电路最典型的连接方法。
不涉及相对较难的实验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等内容,因此本实验题更像一道计算加连图题。
计算难度较往年也降了许多。
本题满分6分。
其中连图4分,计算结果2分。
考后平均分2.99,难度0.498,满分率仅占3.47% 。
零分率占25.67%。
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连接电路。
电路连接典型错误题14是一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常规实验题,满分9,平均分2.54,难度0.28, 15%的考生得0分,60%的考生得分在2分以下。
说明平时的常规实验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较差。
给分0 1 2 3 4 5 6 7 8 9 比例% 15.02 30.51 15.36 10.36 7.91 5.49 4.02 3.55 3.38 4.41题15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为:共点力的平衡、匀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