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收稿FJ期:2004—11—21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3025) 作者简介:孙健(1980),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兽
药残留。E mail:sunjl030@tom.corn
通讯作者:吴国娟
1.4激活补体系统 补体是体液中正常存在的一 类具有酶原活性的蛋白质,被激活后可以产生多种 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溶菌、杀菌、灭活病毒、溶解靶细 胞等作用[6]。研究发现许多中药的多糖均有激活补 体作用。徐红薇等(1992)报道,黄芪水煎剂能促进氢 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免疫复合物溶解,并使降低的 总补体水平回升[4]。谭官屏指出雷公藤茎、叶、花均 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总补体含量[7]。此外,从当归、 艾叶、薏苡仁、柴胡、紫草中提取的多糖都与补体系 统的激活关系重大。3]。 1.5 提高血清溶菌酶的活力 溶菌酶是一种低分 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 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 物中。它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切断 连接N一乙酰葡糖胺和N一乙酰胞壁酸的聚糖链,使细 胞壁丧失其韧性,使细菌发生低渗性裂解,从而杀伤 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因肽聚糖外面有脂蛋白、脂多糖 等包围・般不受溶菌酶的影响[6]。能提高血清溶菌 酶活力的中药有枸杞子、黄芪等[】]。 1.6增加血清备解素的含量 备解素是血清中一 种高分子蛋白成分,参与补体结合反应,可在补体的 协同下杀灭细菌和病毒[1]。能增加血清备解素含量 的中药有鱼腥草等u]。 2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1 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 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 疫器官。许多中药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物 质,能促进正常和免疫低下的免疫器官的发育,激活 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方德新等(1987)报道,北沙参 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32 mg/kg,用药7天,可使小鼠 胸腺重量明显增加,对脾重量亦有增加趋向[4]。骆和 生(1986)报道,牡丹皮中的成分丹皮酚25 mg/kg小 鼠腹腔注射,连用6天能明显增加脾重,且能对抗可 的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脾重减轻[4]。此 外,麦冬、黄芪、当归、五味子、何首乌、肉苁蓉、淫羊 藿、肉桂、青蒿、刺五加等均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2.2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 导的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可以抵抗细胞内 微生物如病毒和宿主细胞内增生的细菌感染。可促 进在细胞内将微生物破坏或溶解的感染细胞。丁雁 等报道,淫羊藿多糖可促进小鼠胸腺成熟细胞的释 放,并直接增强了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5]。王超英研 究指出,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女贞子、猪苓等对 鸡淋巴细胞花环(ERFC)形成率、外周血淋巴细胞 转化率有促进作用[7]。此外,柴胡、黄连、黄芩、金银 花、蒲公英、黄芪、夏枯草、当归、薏苡仁等均可增强
公司,2004.
E103王志强,陈杖榴.兽用中草药与抗菌西药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EJ3.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3):16. [11]周金黄.中药药理学EM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2]穆祥,陈武,吴国娟.从经穴的微循环特性浅析中药研究的新 思路一微循环筛选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1 5(1):20—23.
(DIC),家兔肾小球微血管的检出率,减少微血栓密 度∽J。,高淑娟等(1992)报道,金银花、连翘、地丁、蒲 公英、败酱草提取液可直接摧毁内毒素而不是短暂 抑制其活性。杜学仁等(1981)报道,甘草的主要成分 甘草甜素及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对破伤风毒素有明 显的体外中和作用El O]。王志强等(2000)报道,天麻、 天南星、全蝎、僵蚕、蝉蜕、朱砂等也具有对抗破伤风 外毒素的功能[1 0|。此外,地锦草有中和白喉杆菌外 毒素的作用,板蓝根、青蒿、鸭跖草具有抗细菌内毒 素的作用。 4抗炎作用 细菌微生物可引起其侵袭的器官组 织发生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病理,即炎症。许 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组织胺、5一羟色 胺引起的血清通透性增加;抑制渗出和分泌增多或 出血;恢复和提高器官组织的机能;减轻细菌微生物 及其毒素对组织的损伤和破坏等,从另一侧面起抗 菌作用。如赤芍中的芍药甙对角叉菜胶或右旋糖酐 诱发的大鼠后爪浮肿有抑制作用n…。莪术油腹腔注 射对烫伤小鼠局部水肿、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 症、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脾下琼脂肉芽肿均 有抑制作用[4]。此外,紫草中的紫草素、乙酰紫草素, 秦皮中的秦皮乙素,夏枯草中的木犀草素,青蒿中的 青蒿素,丹参中的丹参酮均具有抗炎作用。 5 改善微循环微循环理论认为:(1)微循环的改 善可以改善细胞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有助于 细胞代谢产物的排出。(2)微血管分泌的局部激素具 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白细胞的活化。(3) 微血管壁的振动有类似摇床的功能,可以促进中性 粒细胞、巨噬细胞与病原,酸性粒细胞与抗原抗体复 合物,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充分接触。药物可以通过寒 热温凉来调节微循环,一般而言温热药具有强心、升 高血压、提高微血管的血流量及提高微血管子路运 动的振幅、有助于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善:寒凉药 多具有降低血压,降低微循环的血流速度,降低组织 细胞的代谢水平口…,药物通过这两种作用使微循环 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起到对炎性产物的移出和对 病原的吞噬作用。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
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2期43
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 2.3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由B细胞介 导的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可以防御细胞外微 生物和毒素。王天然等报道给小鼠注射淫羊藿黄酮, 不仅可以使小鼠脾脏显著增大,而且可以使脾脏空斑 形成数量显著增加,提高血清抗体的水平口]。周勇等 (1985)报道,给小鼠每日腹腔注射参芪注射液(每毫 升含生药党参、黄芪各0.5 g)连续5天,结果使体液免 疫反应明显增强,血清抗体效价提高[5]。张梅等 (1997)报道,旱莲草中木犀素和槲皮素在0.01~ 0.0001_ug/m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T、B淋巴细胞的转
42
巾同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2期
抗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剥、
健,吴国娟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北京昌平102206)
中图分类号:¥853.7007)02—0042—02
中药在防治疾病上作用,是以调动机体一切有 利因素,调动机体的反应性、提高免疫功能和防御功 能而法除病邪,康复机体口]。抗菌中药作用机理也是 如此,少数是其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菌体,大多数抗 菌机理是激发调动动物机体内在的抗菌积极因素, 以及降低细菌毒力和减轻细菌对组织细胞的破坏作 用等途径起到抗菌作用。 I对病原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r 1.1 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许多抗菌天然 物中草药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结构和代谢而达到抗 菌。如黄连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抑制作用机理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的各个环 节,包括细菌的呼吸、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 脱氢过程以及蛋白质及核酸合成的抑制;小檗碱抑 制福氏痢疾杆菌的抗菌机制为抑制痢疾杆菌的呼 吸,特别是抑制天冬氨酸和琥珀酸钠的氧化过程。大 蒜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大蒜辣素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 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结合, 使后者变为非活性物质,干扰了细菌代谢,而抑制细 菌的生长和繁殖[2]。此外在对一些中药的研究中发 现,清热解毒药、补虚药、理血药、泻下药等类中的大 部分药物均对畜禽的一些病原体有直接抑制和杀灭 作用,如板蓝根、野菊花、连翘、藿香、蒲公英、金银 花、鱼腥草、黄芪、党参、白芍、大黄等。 1.2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 生物体中的网状 内皮系统具有吞噬、排除老化细胞和异物及病原体 的作用。从三七根中分离出的多糖可显著增强网状 内皮系统的活性,并增加小鼠、绵羊红细胞抗体的生 成¨]田庚元等(1995)报道,从防风中分离出的酸性 多糖,以50 mg/kg剂量给药,可显著的激活网状内 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1.3对自然杀伤细胞(NKC)的促进作用 自然杀 伤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一种,能 在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起到免 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余上才等(1995)报道,牛膝多 糖50、100 mg/kg,每天1次,共用5天,可显著增强 NK细胞的活性,可对抗环磷酰胺对NK细胞的抑 制作用[4]。张崇泉等(1990)报道,绞股蓝总甙400 mg/kg给小鼠灌胃10天,能显著提高因环磷酰胺引 起的脾NKC活性低下。此外,生地、熟地、山药、补骨 脂、仙灵脾均能使老龄机体NKC活性明显升高口]。
化。此外,白术、淫羊藿、恂杞子、绞股蓝均能增强机体
的体液免疫使血清IgG、IgA、IgM水平提高[5]。 2.4对白细胞及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免疫促进作 用 白细胞及单核一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病原 体作用,是机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近年来发现许多中 草药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正常或免疫抑制机体的白细 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能力。朱作金等 (1994)报道,牡丹皮中的芍药甙、氧化芍药甙在体外 亦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乳液的吞噬功能;丹 皮酚的雾化吸入还能提高肺部细胞的巨噬细胞的吞 噬率[4]。李逢春等(1994)报道,丹皮酚注射液皮下注 射能显著改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吞噬作用[4]。此外,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121服 液能显著增强小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板蓝根多糖 能明显提高小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巴戟天能 使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上升,并对抗T射线照 射引起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下降∽j。 2.5 对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细胞因子是免疫活 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 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类蛋白性物质。细胞 因子主要包括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介素(II.)、集落刺激因子(CSF)等,是介导特异性 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小分子,他们在免疫系 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干扰素是由病毒感 染的细胞产生的一种因子,可抵抗病毒感染,干扰病 毒复制,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等 作用[4])。钱瑞生等(1985)报道,用青蒿酯钠50 mg/ kg,由尾静脉一次注入小鼠体内,2 h后或24 h后采 取血清测定干扰素含量发现青蒿琥酯在体内能诱生 一种耐酸不耐热的干扰素。胡国俊等(1995)报道,拘 杞对活化淋巴细胞的II。一2产生及其受体a和p的表 达均有促进作用。此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人参多 糖、商陆多糖、当归等也可促进动物机体II。一1、2, IFN等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产生”J。 3抗细菌毒素 细菌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 随时释放,或死亡后释放能损伤机体的毒性物质,此 类毒性物质称为细菌毒素,是构成细菌微生物侵害 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药可中和细菌毒素 或者减轻毒素对动物的损伤。马守江等(1992)报道, 连翘有抗内毒素作用,能拮抗内毒素所致的溶血,提 高家畜对内毒素的致死的耐受性,促进小鼠内毒素 血症降低[9]。鱼腥草注射液在体外有直接抗内毒素 作用,并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