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助行器课件

助行器课件


患者向前迈步过于靠
近助行架,减少危险

轮式助行架 适用范围:凡需要用助行架而不能用无轮者均可 适用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要求路面要平整,上下坡时 能灵活运用车闸以保安全
交互型步行架 适用范围:上肢无力,平衡能力差的患者
助行台 适用范围:上、下肢衰弱或不协调,上、下肢均 受累而不能通过腕、手负重的患者
【定第义一】节 概述
助行器:(walking aids)步行辅助器,一大类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
【分类】
按结构和功能划分 :
1、无动力式助行器 简单、方便 最常 用
a:助行杖(手杖、 臂杖、腋杖)
b:助行架(轻型步行式、轮式)
2、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 3、动力式助行器 【作用】
三点步:步行时总有两个点支持体重,稳定性好 方法:迈出手杖 迈患肢 迈健肢 或迈出手杖 迈健肢 迈患肢
两点步:多在轻病例或恢复后期运用,速度快 方法:手杖和患肢同时迈出 迈健肢
第三节 助行架
【种类】
轻型步行式助行架
又称讲坛架或 Zimmer架,该助行架 还有一种用铰链结构的 ,可以左或右侧先向前 移动,然后右或左侧再 向前移动,称交互式助 行架
助行架(步行式>轮式)> 腋杖> 臂杖> 手 杖(多脚> 单脚)
影响步行辅助器选用的因素
平衡能力 下肢承重能力 下肢肌力、步态和步行功能情况 上肢的力量和手的握力 身高、体重和年龄 全身情况、疾病诊断 环境 生活方式 认知能力 应用步行辅助器的理由
第二节 助行杖
【种类】 按结构和使用方法:
分担体重,减轻下肢关节应力负荷,保护伤痛关 节
扩大下肢支撑面积,维持平衡 保证步行安全 增强肌力和耐力,对上肢伸肌及有关肌肉具有增
强肌力作用和增强全身耐力的作用
【影响助行器稳定性的因素】
与地面上左右下肢与助行器支点间的地面积成正 比
与助行器本身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成正比 与使用助行器时重心高低成反比 与助行器本身的重量成正比 助行器按稳定性大小排列
【使用助行架的步行方式】
轻型步行式助行架 方法:提起架子放在前方 向前迈一步,落 在架子两后退连线的水平附近(如有一腿较弱 ,先迈弱腿) 迈上另一腿
使用轻型步行架步态示意图:
臂杖 分类 前臂支持型(臂套位于
肘关节下方) 肱三头肌支持型(臂套位 于肘关节上方) 临床常用的是洛氏拐( lofstrand crutch) 优点:轻便、美观、用拐的 手可以自由活动 缺点:稳定性比腋杖差
适用于握力差、前臂力量较 弱但又不必大、稳定性好、
手杖
肘拐
腋杖
平台杖
1、手杖(stick/cane)
单脚手杖 优点:轻便、易于携
带、上下楼梯方便等 缺点:稳定性较差
适用于握力好、上肢 支撑力强,具有一定 步行能力的患者
多脚手杖(三角、 四角)
优点:易于携带、上 下楼梯方便等
缺点:稳定性比单脚 手杖好但比臂杖差
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 ,用单脚手杖不安 全者
虚弱需要比上述各种辅助器更大的支持,如 老年性骨关节炎或股骨骨折、多发性硬化或 帕金森病等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a迈腿时不要迈的太靠近助 行架,否则会有向后跌倒的危险b步行时不 要把架放的离患者太远,否则会扰乱平衡, 架的四足也不能牢固的放在地面负重
h
在助行架两条后腿同
患者膝部高度系一彩
h1
绳或橡皮条,可防止
【测量】
助行杖的测量主要是长度(高度)的测量 ,选择合适长度的杖是保证患者安全,最大限 度发挥杖的功能的关键。
手杖(stick/cane)
自然战立位(可佩带支
具),地面至尺骨茎突的垂
直距离为手杖的长度(h)
;战立有困难者可仰卧位,
测量尺骨茎突至足跟的距离
再加2.5cm即为手杖的长度
h
(h)。
臂杖
h
腋杖(固定式 、可调式)
腋杖的高度(h):身 高(cm)—41cm ,手柄的 高度(h1)同手杖,手柄的 高度太高会使病人悬挂在腋 杖上,从而压迫腋窝神经和 血管,太低会使病人的身体 倾斜,力不能完全传到腋杖 上
h h1
【使用助行杖的步行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步行活动应先在步行训练用 双杠或平行杠内练习以保安全,其后应在杠外借 助拐杖行走,最后才是独立行走。
四点步:提骨盆肌有力时可进行,接近自然走路, 稳定性好,速度慢
方法:迈左拐 迈右腿 迈右拐 迈左腿
两点步:常在四点步后运用,步行速度较四点步快 ,稳定性较四点步差
方法:一侧拐和同侧足同时迈出 迈出另一侧拐 和足
三点步:其作用主要是用双拐支撑体重,减轻病退 负担
方法:迈出双拐 迈患肢 迈健肢
2、持手杖的步行方式
轮式助行架
一种是前方两腿各有一个轮子,后方两腿 有橡皮套头当闸用的架子,叫Rollator,还有一 种只有三条腿,但每条腿都有轮子。
助行台
又称前臂助 行架或四轮式 助行架,患者 通过依靠前臂 托或台面支撑 部分体重和保 持身体的平衡
【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轻型步行式助行架 适用范围:下肢单侧无力或截瘫,广泛地软弱和
前臂支持型:杖柄到臂 托的长度(h2)要短 于前臂的长度,一般 臂托的上缘应位于肘 关节下方2.5cm,手 柄的高度同手杖
肱三头肌支持型:杖柄 到臂托的长度(h1) 要长于前臂的长度, 一般臂托的下缘应位 于肘关节上2.5cm, 手柄的高度(h)同 手杖
h2 h1
h同手杖
平台杖
自然站立 ,测量肘关节 尺骨鹰嘴至地 面的高度(h )
1、持双腋杖的步行方式
摆至步:主要依靠背阔肌,步行稳定,速度慢 方法:双拐同时向前迈出 支撑向前摆动身 体使双足摆至双拐落地点的邻近
摆过步:常在摆至步成功后开始应用,速度快,姿 势较美观
方法:双拐同时向前迈出 支撑向前摆动身体使 双足摆过拐落地点稍前方(全身屈曲,屈膝,注 意防止跌倒)
摆过步示意图:
特别是侧方稳定性好 缺点:携带不方便,使用不当易
压迫腋窝神经和血管
适用:一般双侧使用,常用于截 瘫、截肢、下肢骨折或外伤较 严重的患者
平台杖 又称类风湿拐,是在腋杖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支持前 臂的平台
优点:支撑面积大、稳定性 好、特别是侧方稳定性好
缺点:携带不方便,使用不 当易压迫腋窝神经和血管
适用:一般用于类风湿患者 或前臂功能差的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