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雨果的戏剧《欧那尼》引发了法国文坛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决
战。
2.《巴黎圣母院》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对比。
3.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敲钟人。
4.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悲惨世界》的一条红线。
5.乔治.桑的成名作是《安蒂亚娜》。
6.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系统阐述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
7.“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句话
写于《悲惨世界》的序言中。
8.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9.警察沙威无休止地追捕迫害冉阿让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个人恩怨。
错
10.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宣扬人道主义,主张仁爱,坚决反对革命
暴力。
错
11.爱丝美拉达是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
12.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敲钟人。
13.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九三年》。
14.在《悲惨世界》中主要围绕着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等人的命运
展开情节。
15.乔治.桑本人的经历在那个时代可谓惊世骇俗,她的作品也强烈表
达了追求个性解放与男女平等的思想。
对
第十章
1.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诗人,其作品具有“病态”
与“颓废”的特征。
2.《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作者是海涅。
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讽刺。
4.《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优秀作品。
5.在诗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作者把分裂的德国比作三
十六个粪坑。
6.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7.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开创性塑造了俄国19世纪文学中“小人
物”形象。
8.普希金被称作是俄国文学之父。
9.以诺瓦利斯为代表的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热衷在作品中表
现怪诞、疯狂、神秘、恐怖等,被认为是“积极”的浪漫主义。
错
10.塔吉雅娜是小说中高度理想化的正面主人公,第一个高尚的、纯
洁的、迷人的、成为民族灵魂的的典型形象。
对
第十一章
1.《草叶集》的作者是惠特曼。
2.被称作是“美国文学”之父的是华盛顿.欧文。
3.《红字》中女主人公被迫长年穿着胸前印有红色的A的衣服。
4.霍桑在《红字》中从清教徒的视角探讨了罪与罚。
5.“一块黑色的土地上刻着红色的A字”,是小说《红字》中的男
女主人公的墓碑碑文。
6.《白鲸》中大鲸鱼被命名为莫比.迪克。
7.《白鲸》的结局是:双方同归于尽,只有以实玛力逃生。
8.《红字》中海丝特的丈夫是齐灵渥斯。
9.惠特曼开创了自由体诗歌,自由的创作,自由的韵律,表达自由、
独立的主题。
对
10.《红字》中的“A”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是耻辱与处罚的标致。
错
第十二章
1.《红与黑》中于连是一个个人奋斗者的形象。
2.19世纪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小说。
3.《红与黑》中与于连发生情感纠葛的是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小姐。
4.巴尔扎克的寓言体小说是《驴皮记》。
5.巴尔扎克毕生创作构成了他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
6.《高老头》中伏脱冷这一人物是资产阶级野心家、冒险家的形象。
7.在《高老头》中,鲍塞昂夫人的结局是封建贵族走向没落这一主
题思想的体现。
8.《红与黑》的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
9.《红与黑》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末期法国社会的特征,
表现了劳资矛盾的政治主题。
错
10.从政治的角度反映时代风貌,是司汤达创作的一大特色。
对
11.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2.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擅长以真实的环境描写来透视人的内心。
13.于连是一个个人奋斗者的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的艺
术典型。
对
14.巴尔扎克运用分类整理法和人物再现法将他的作品相互联系起
来。
第十三章
1.《卡门》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梅里美。
2.卡门在小说中的身份是走私犯罪团伙成员。
3.福楼拜的代表作品是小说《包法利夫人》。
4.狄更斯以《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
5.《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带有半自传体的小说。
6.《双城记》中,卡尔登是一个典型的利他主义者。
7.《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与露西是父女关系。
8.《双城记》中卡尔登的职业是律师。
9.小说《双城记》中,狄更斯在肯定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的同时,
又反对群众运动和革命暴力。
对
10.小说《双城记》里,得伐石太太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又是一个可
怕的复仇者。
对
11.狄更斯创作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12.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受剥削的广大中下层人民。
13.卡门是西方文学中一位典型的叛逆贵族妇女形象。
错
第十四章
1.《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2.《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
3.简.爱所爱的人是罗切斯特。
4.《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是哈代。
5.《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6.苔丝因为杀死了亚雷而被处死。
7.下面哪部作品不是英国哈代所著:《被欺凌与被损害的》。
8.简爱与圣约翰的关系是表兄妹。
9.简爱一生追求的是独立与平等。
对
10.《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
造成小农经济解体,个体农民走向贫困破产后的悲惨生活和命运,以及他们试图寻找新出路的痛苦过程。
对
11.《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是一个复仇者形象。
12.《呼啸山庄》的结局是:下一代继续了两家的仇恨,相互报复。
13.苔丝爱上了青年克莱。
14.在哈代的小说中,充满神秘的无法抗拒的宿命因素。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