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020/12/10
13
表2.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废水排 放系数/m3t-1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系数/kgt-1
名称
排放系数
制革(以原皮加 工量计)
45~70
SS BOD5
S2Cr3+
25~30 30~35
0.2 0.2
酒精制造(玉米 为原料)
120~130
CODCr SS
910~950 420~460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 境质量目标;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 生的源强;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
制;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在调查和分析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 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建设项 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功能区、水功能 区、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影 响范围与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明确给出地表水环境 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
2020/12/10
15
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 大气中、地面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城市垃圾、农村 畜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 物质或有机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受纳 水体造成的污染(Line D. E.1998;Parry R.,1998)。
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 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 表及地下水体。
11
a.点污染源
定义——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 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 生活污水: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餐饮 业、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 工业废水:来自工业生产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水量水质随生 产过程而异。
2020/12/10
12
点污染源的估算 实测法 排污系数推算法(类比法) 物料平衡法
水环境功能区:根据水域使用功能、水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
受能力(环境容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的要求,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水环境,分为9类功能区:自然保
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区、混合区、过渡区、保留区。
水功能区: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
2020/12/10
8
水质
底部沉 积物
水体环 境质量
水生 生物
水体环境质量各决定因素
环境质量(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化参数)
环境目标:对环境管理时提出的定量评价指标。
2020/12/10
9
水体污染
定义——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 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 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 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生物组成(种类、 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 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功能。
啤酒
20~30
BOD5 SS
16~25 8~13
合成氨
2020/12/10
1.2~2.0
NH3 NH4HCO3
0.045
0.045
14
b.非点污染源(nonpoint source)
定义——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 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主要包括:城镇排水、农田排水、农村生活废水、 矿山废水、分散的小型禽畜饲养场废水,以及通 过大气污染物重力沉降和降水过程进入水体等所 造成的污染废水。
2020/12/10
16
非点源污染
径流(产流)
土壤流失
污染负荷(产污)
城市非点源负荷——不透水下垫面为主 农田非点源负荷——透水下垫面为主
2020/12/10
17
1.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体污染物
耗氧有机污染物 营养物 水中有机毒物 水中重金属 非金属无机毒物 病源微生物 酸碱污染 石油类 热污染
建设项目排放水污染物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 求,同时应满足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管理要求,并与排污许可管 理制度相关要求衔接。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还应满足生 态流量的相关要求。
水 体—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 地表水—河流、河口、海洋、湖泊(水库)和湿地等各种
水体的统称
图1 地球上的各类水体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 3号)印发,各地在实践中更加倾向以水功能区划作为主要管理依 据
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水污染影响与水文要素影 响,其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复合影响型。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标准规定的评价等级开展相应的评价 工作。
2020/12/10
18
水体自净:指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向下游流动过程中浓度自然降低 的现象。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物理自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混合稀释过程:紊动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推流(水流的推动)、
离散(横断面上流速分布不均匀) 2、化学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的理化性质变化等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混凝、吸附) 3、生物自净: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
染物当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分解成无害的的简单无机物。 (DO、有机污染物性质、浓度、微生物种类数量)
1.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1.4水体自净
迁移和转化
推流迁移
2020/12/10
10
表1 水体污染源分类(导则)
按排放方
点源
式分类 污
非点源


持久性污染物

类 按污染性 非持久性污染物
质分类
酸碱度
如工矿废水、生活污水通 过管道、沟渠集中排放 如农田排水、矿山排水、 城市与工业区路面排水 如无机盐、重金属等
如好氧有机物
以pH值表示
热效应
以温度表示
2020/12/10
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 源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
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水功能区划分为两级,一级水
功能区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4类;开发利用 区进一步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 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7类二级水功能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