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
(3)楔状绿地布局
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 由宽变窄的绿地,为 楔状绿地。一般利用 河流、起伏地形、放 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 田防护林来布置。 能使城市通风条 件好,有利于城市艺 术风貌的体现。 如合肥市。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四、布局要求 1.公园绿地布局首先应满足居民游憩需要,城市各级综 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布置,应符合均布率要求,千 米均布率应覆盖全市居住区。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重视城市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 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用地布局,对各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 3)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 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需 要,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 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 10.分期建设规划 11.实施措施 12.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避灾绿地规划
1) 城市概况
a.自然条件: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资料、植被资料、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b.社会条件 历史与文化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史料、民族与民俗情况 经济与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
3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可归纳为4种: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状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1)块状绿地布 局: 均匀分布,方便居 民使用,但对构成 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 城市小气候条件的 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天津、武汉、 青岛、大连。
(2)带状绿地布局 利用河湖水系、城 市道路、旧城墙等 因素,形成纵横向 绿带、放射状绿带 与环状绿地交织的 绿地网。容易表现 城市的艺术风貌。 如哈尔滨、苏州、 西安、南京等城市 。
2 绿地系统的标准形态
•中心绿地 •环状绿地(点状绿地) •楔状绿地 •郊区大面积绿地
田园风光的优点引进城市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到 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沿 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提 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展, 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又给 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小区游园服务半径为0.3-0.5公里 确定服务半径的依据:城市的大小、公园的规模、 公园的性质、公园主要服务对象
生产绿地的规划
1).选址要求:交通方便,土质良好,水源充足 2).内容与规划:城建〔1993〕784号”文件规定,城市生产绿 地的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防护绿地的规划
规划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依据由相关法律、法规;技术 标准规范;相关各类规划和当地现状基础条件等四个方 面的内容组成。
1)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c.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 [1993]784 号 d.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00号 e. 当地的《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 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 本原则、目标、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 局结构、各类绿地规划要点、投资框算 等。 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 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 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 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 书、规划图则和基础资料汇编等4部分 组成 。
a.勘察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管理水平,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公园----级别、性质、特色 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其他绿地----类型,规模,分布情况, b. 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 素等。 c.绘制绿地现状图 、搜集现状照片 d.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2) 绿地现状与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是整个规划 工作的基础,所收集资料要求准确、全面、科学,通过现场 踏勘和资料分析,了解掌握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属性、绿地 建设与管理信息、绿化树种构成与生长质量、古树名木保护 等情况,找出绿地系统的建设条件、规划重点和发展方向, 明确城市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工作范围,作出城市绿地现状的 基本分析和评价。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 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 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 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2.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 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第六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
一、布局原则 •结合城市其它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 二、布局目的 •满足全市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6)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不能以丧失绿化用地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 •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从而达到建设园林城市的 目的。 7) 重视使用地带性树种 •坚持以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 辅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乔、灌、花、草比例,以乔木和 灌木为主,同时考虑植物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
•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
三、布局形式 1 绿地分布的基本模式
•点状布局:主要出现在旧 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的 空间进行绿化。 •环状布局:绿地和城市用 地由市中心一层一层分布出 去。
•网状布局:由城市中的道 路、水系等一些线形要素的 绿化相互交织而成的。 •楔状布局;由郊区伸入城 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 可增加城市通风。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他绿地规划
其他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 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 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 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满场恢复绿地等。
三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分区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各类绿地详细规划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
现场调查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2)、确定各级公园的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是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 日文为“诱致距离” 英文为“attractive distance ”、“service distance”
国内的参考指标:
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2.0-3.0公里 区域性公园服务半径为1-1.5公里 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为0.5-1.0公里
二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 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
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 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 的意见,并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4.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地、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6.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公园绿地规划
公园绿地规划
1)、确定各类公园的选址、性质、级别及主要内容
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儿童公园:(位置、教育内容、尺度、安全) 植物园:(含树木园、专类植物园) 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专类动物园) 风景名胜公园、历史名园
游乐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2)标准规范: a.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GBJ137-90 b.《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3)已获批准的与绿地系统相关的规划(多指上一层次 规划) 专门编制的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有一定深度的专项 规划,既把相关规划作为规划依据,又要根据绿地系 统规划内容的深化,对相应的规划提出修改或调整意 见,以使相关规划更加完善。 4)当地现状基本条件,是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依据, 贯穿整个规划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不作为基本规 划依据写入文字说明书中。
2.城市带状花园绿地的设置应满足道路景观、滨河景观、 铁路景观以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 3.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 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 4.楔形绿地的布置应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条件,满足 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等要求,搞好楔形绿地建 设
5.结合上述绿地布置,在城市中建立各绿地间的有机 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结 构。 6.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 求,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 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
c.环境状况:
城市的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和环保情况等 d.城市基本概况: 城市结构、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 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
e.技术资料: 城市总体规划及已完成的相关规划 相关的法规与文件 城市绿地建设、经营与管理现状 相关图纸 (1:5000--1:10000)
4)各类公园绿地达到均衡分布,满足不同居民的出游 需要 各级各类公园绿地及附属绿地,原则上根据人口的 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的公园绿地,而且在级别上要配 套,服务半径要适宜。 5)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 考虑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合理 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保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 一定水平的绿地规模,使各类城市绿地的增加不低于城 市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