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设计教师:张启专1·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学习目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歌颂三元里:三元里抗英知能一能知道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影响1、原因:清军_____ 清政府_______ 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及附近103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围攻。
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
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缅怀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知能二能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国内背景,过程,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2)国内背景: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喀什葛尔,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
)1871年,俄军直接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策略:“先南后北,缓进急战”。
3、过程: 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消灭阿古柏势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
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曾纪泽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收回伊犁,但俄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结果:(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行省___,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定格黄海英魂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知能三能知道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史实,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1、黄海海战:(1)爆发: 1894 年9月,日军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其仓促应战。
(2)代表人物:丁、刘、邓、林、叶(3)过程:(回答书上31页学习思考问题。
)(4)结果:直接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最终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
(2)概况:①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北部,台湾巡抚唐景崧逃跑。
②台湾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共同痛击日军。
③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人民不畏强暴、为保护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思考:你认为台湾全部沦陷的原因是什么?(客观:敌强我弱主观:清政府的腐朽)(四)纪念义和团: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知能四能知道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发展、失败及意义1、兴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②客观原因:国势垂危,无法指望清政府,中国人民只能挺身而出。
③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2、兴起: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进行反清斗争。
3、发展:(1)义和团反帝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直接原因:1899年底,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血腥围剿义和团。
②主观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的镇压,没有受“扶清”的限制。
③客观原因:清政府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
(2)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表现:1900年6月,扒铁路、毁电线,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围攻落垡、廊坊一带的侵略军。
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
5、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②主观原因:对清政府放松警惕;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
意义:(1)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2)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二、问题与例题1、材料一近代诗人张维屏在《三元里》中写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强强徒锤。
”材料二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残毒之害也!——《申谕英夷告示》材料一描写了近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一、二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爱国精神?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历史事件有何特点?2、材料一:清光绪六年(1880年)69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挥师进驻哈密,表示与外国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浩然气概。
材料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颂左公西征甘棠》)根据材料及所学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我们如何评价左宗棠?3、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材料二:日本吉田松阴1855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今日日本北海道),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材料三: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的《清国征讨方略》,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
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材料三:“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日本)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列宁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黄海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并能概述黄海海战经过。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第一次是164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二次是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第三次是1949年蒋介石退踞台湾。
阅读材料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若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是邱逢甲于1896年4月17日写的《春愁》,材料三: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台独而否认日本人,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否认了台湾人,…既丢了根,又抛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对。
”材料一放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活动后的心情?材料二、三台湾军民为何“同一哭”?为此进行了哪些斗争?5、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材料二最恨合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掠同群。
《拳匪纪事》材料三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材料四先砍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材料五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清政府仍然奉行卖国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2)材料三、四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灭洋(3)材料四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抚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4)材料五“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指当时义和团不畏强暴的英勇斗争精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以华制华”扶植清王朝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5)总结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政策有何变化?反映什么本质问题?变化:剿——抚——剿本质问题: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小结:合作探究:本课所讲述的斗争有何共同特点?你认为: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共同特点: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拍牺牲的斗争精神。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
主要原因:列强争夺中国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是在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三、目标检测1、三元里抗英斗争是()A、清政府统一组织领导B、以外国教堂作为目标C、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D、被中外反动势力绞杀2、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张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C、率兵收复新疆D、兴办洋务企业3、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B、辽东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4、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斗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台湾人民发布檄文,誓与台湾共存亡B、各族人民组织义军,与黑旗军共同伏击日军C、斗争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D、表现了台湾人民不愿脱离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5、义和团运动是下列哪一矛盾的必然产物()A、阶级矛盾B宗教矛盾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民族矛盾6、《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
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B.盲目排斥洋货C.极端排外情结D.维护传统社会四、课后配餐A组题1、最能反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特点的是()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D、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