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分封制 p6
1. 概念:分封,即“封邦建国” 。 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 拱卫王室。
2. 目的: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3. 分封的对象: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4. 权利: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世袭统治权
秦朝以前,采用世官制和军功爵制。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 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C. 演变: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备于唐朝,明清八股取士,清朝( 1905 年)被废除 。 D. 科举制度的影响 a. 积极性: ①将读书、考试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②打破了贵族世袭官职局面,削弱士族门阀势力; ③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选官范围和封建统治基础。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尊师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⑥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对我国人才选拔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都有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b. 消极性: ①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②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导致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 ③科举制度也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和文字。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p9-10
1. 含义: ①专制主义: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 央。 2. 萌芽—战国:
理论源于法家思想,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中得以实践。 3. 确立—秦朝: p10 ( 1) 皇帝制度(专制主义)的建立 ①由来:三皇五帝传说 ②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③本质:君主专制 (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p10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基本矛盾: P13 ①君权 VS相权—君权加强 ②中央 VS地方—中央集权加强 2. 演变: ( 1)巩固—汉朝:“汉承秦制”
①中央: P13 频繁更相;设“中朝”(内朝) P13重点 ——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地方: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藩; 东汉改“刺史” 为“州牧” ,州、郡、县三级 。
分封制。
(2)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影响:
A. 积极性
凝聚亲族,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B. 局限性
男尊女卑,分裂割据
三、特点关系为纽带 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5. 义务:镇守疆土、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6. 作用 :
A. 积极性
初期巩固统治, 拓展疆域; 使周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
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B. 消极性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分裂
二、宗法制 (1) 含义
以血缘关系定亲疏 ,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
,它们是
西周的两大整治支柱。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 秦统一中国: p8-9
(1)BC221年,灭六国,结束割据混战局面。 (2)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和“直道”; (3)南征岭南 、置郡, (4)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巩固并拓展疆域。 (5)修驰道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设 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 三省。尚书省下设 吏、 户、礼、兵、刑、工 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 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B. 作用:
相权一分为三 ,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民 主性,本质是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②选官:科举制 P15 A. 概述: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朝(605 年)开始实行, 到清朝(1905 年)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B. 背景:
与分封制相比较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稳定。 ⑤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官僚制度 取代 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 。 (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①对秦的影响: A.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 成起了重要作用; B. 秦朝依靠君主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 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强与完善。
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九卿——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管官员。 朝议制度的内容与认识 秦朝, 皇帝百官公卿 ,军国大事—— 集思广议,减少决策失误 (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p9 ①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 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 ③郡县制影响:
③监察: P14 刺史制度
④选官: A.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秦以前是“世卿世禄”制度,分封制,依照血缘世袭。 B. 汉代提拔民间人才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由州推举的称为
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C. 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 2)完善—隋唐: ①中央:三省六部制 P13 A. 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