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克兰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内因

乌克兰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内因

乌克兰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内因乌克兰地处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地带,复杂的地理、政治、经济格局使得该国近年来政局变化莫测。

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

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

至此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今日,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近两年,那么战乱下的乌克兰的政治经济状况又如何?一、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一)经济当前乌克兰经济严重衰退,形势岌岌可危。

(1)根据乌克兰“协和资本”投资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乌克兰对欧盟出口额为14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

2013年年初以来,乌俄贸易额大幅减少,乌克兰经济因此遭受重创。

(2)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7%,预计2015年下降4.3%。

全国近半数企业停产,货币贬值66%,通胀率超过30%,居民实际收入缩减一半以上。

外汇储备急速缩水至50亿美元。

标准普尔将乌长期主权外汇信用等级由“CCC”降为“CCC-”,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降为“负面”。

经济运转基本靠美欧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和援助维系。

(二)政治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

总统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

实行多党制。

截至2012年2月,共有198个政党在乌司法部注册登记。

(三)外交乌新政权视美西方为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推进加盟入约融欧进程;谴责俄侵略行径,拒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寄希望于美欧助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范俄继续肢解乌。

2014年9月16日,议会正式批准同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议。

12月23日,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放弃不结盟地位法案,决定加强与北约合作。

因为克里米亚和乌东部问题,乌俄关系已降至历史低点。

(四)军事智库卡内基欧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朱迪•登普西说,乌克兰危机持续的原因是各方签署的停火协议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从机制上看,停火协议缺乏权威监督。

另外,随着危机持续,乌克兰冲突各方的互信几乎消磨殆尽。

有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2013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

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在乌克兰“向东走”还是“向西走”这个问题上,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性中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接下来从乌克兰社会物质条件与社会意识层面上分析乌克兰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的根源。

二、乌克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等方面(一)生产及生产方式在人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乌克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

乌克兰是一个新兴的自由市场经济体,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

欧洲粮仓。

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也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1.地理位置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乌克兰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与黑海沿岸的土耳其、保加利亚、格鲁吉亚、罗马尼亚和俄罗斯南部地区等均有便捷的海上通道。

从陆地边境看,乌克兰东靠俄罗斯,北临白俄罗斯,西部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接壤,通过东欧国家进入西欧的路径也极为方便和简短。

2.现代乌克兰领土形成现代乌克兰的领土成形于苏联时代,它的东西部分曾被不同国家(或帝国)统治。

独立以来,乌克兰努力进行国家身份的建构,但仍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尤其东西之间,既有历史经济文化的异别,在国家未来走向上也有不同意见。

3.战略意义欧洲中部和东部被地缘政治学家称为心脏地带,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乌克兰恰好处于这个心脏地带,这就是乌克兰必须面对的地理窘境:它的位置太靠东,也太接近俄罗斯的腹地了,所以不管莫斯科是谁当权,哪怕是民主派掌控了克里姆林宫,都不会允许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

而同时欧盟并没有认真考虑过乌克兰的入盟事宜,毕竟波兰、立陶宛等八个中东欧国家对欧盟已经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再向东扩,已经超出欧盟现实所能承受的界限之外;但为了制约俄罗斯,也不会完全放开对乌克兰的控制。

于是乌克兰试图在两方僵局之间左右逢源,获取最大利益。

(三)人口因素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乌克兰目前共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乌克兰人占77%,俄罗斯人约占20%,其他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鞑靼人、摩尔多瓦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希腊人、德意志人、保加利亚人等。

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通用乌克兰语和俄语。

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由于地理原因,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双方对乌克兰的争夺早已成为拉锯战。

三、社会意识层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一)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这里主要谈政治思想。

1.国家经济政策和各项立法带有多变性、缺乏连贯性、科学性和可靠性,这已成为乌克兰形成严重的、持续性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多元主义导致乌克兰内无在能赢得多数人民心,成众望所归、具有压倒影响力的政党。

乌政局难以取得稳定、国家经济改革难以推进.在现今乌克兰的政治环境中,尽管各种政治思潮纷呈,但有强大影响力的主要思想潮流不外乎三种: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乌现行41个政党中,基本上是宣传上述思想潮流中的其中一种。

但是,无论哪一种思想潮流,在苏联这棵大树倒下后,由于出现信仰多元化、经济市场化、社会两极化,都不能形成在社会中占主导的政治潮流。

这就造成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一个重大难题:迄今,在议会中难以形成占议席过半的议会党或党派联盟。

独立以来的乌克兰议会,基本上是按“议员是自由哥萨克”的不成形思想模式选出的。

这就决定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点:议员崇尚标新立异,政见门户过多,意见过渡分散,分歧难以弥合,结果是,议会决议经常难产,而且议会通过的决议经常和总统或政府的主张相左。

这是乌政局难以取得稳定、国家经济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之一。

3.乌克兰的政局潜伏着不稳定,其原因还在于,议会中最具实力的第一大党——乌共的政治和经济主张与国家现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针大相径庭,甚至有天壤之别。

众所周知,在西方政坛,不管哪一政党上台执政,其政治经济主张与前执政党相比的摆幅并不很大。

而乌克兰情况却完全不同:在政治上,乌共主张修宪,反对实行总统制,主张政府应隶属于议会,不应归总统领导,这与库奇马总统的主张完全是针锋相对的;在经济改革方针上,执政当局实行激进的改革方针,大力贯彻私有化政策,而乌共主张稳健进行改革,反对激进的改革方针,反对私有化(只同意实行某些领域的私有化);在社会政策上,乌克兰利用广大民众对生活恶化的不满情绪,提出改革首先要维护群众的利益,锋芒直指执政当局;在对外关系上,乌共主张加强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全面友好合作关系,这与政府现行对外方针也有很大差别。

总之,乌共与现任总统和政府之间存在多方面的截然对立的矛盾,而且是难以调合的。

关于这一点,在1997年,现任总统库奇马曾公开说,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关键时刻,他可以与其它政党坐在一起进行商议,寻找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但与乌共则无论如何也不能坐到一起,达不成互相谅解。

这次乌共在议会选举中席位大增,其前景只能是,乌共与总统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更趋尖锐化。

(二)宗教与民族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宗教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交织。

1.乌克兰地处欧洲腹地,在文化和道德上深受欧洲各国影响。

乌克兰的民族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至上主义。

(1)人道主义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人道主义是乌克兰各民族十分普遍尊奉的价值观念,在国家对内对外政策上,在社会人际关系上,人道主义精神总是普遍遵奉的行为准则。

(2)民族主义乌克兰在历史上饱受外族欺凌,乌克兰史,就是一部不断被外国侵占、分割和奴役的历史。

所以,乌克兰人的内心深处怀有强烈的“民族至尊”感情,这成为乌克兰在1991年“闹独立”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在乌克兰大小城市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矗立着宣耀民族英雄、民族伟人、民族宗教领袖的建筑物。

(3)民主、自由和人权至上主义是乌克兰各民族中较普遍存在的最高价值观。

这一价值观正式写入乌克兰新宪法。

这种价值观念,对乌克兰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深远。

这种价值观,导致多元主义,人们实行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媒体实行独立;在经济导致私有化和所有制多样化及充分的经营自由;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上,人们很注重人权观念,强调男女,平等尊重老年人、妇女和爱护儿童,法律上注重保护劳动权、迁异权、自由择业权、居住权、私人财政不受侵犯权等等。

需要一提的是,民主、自由和人权至上观念,在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不仅私有化运动、个人经营活动的空前活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根深蒂固的人权和自由观念,而且,在选择就业方式上,也出现了“非正规化”趋势。

乌克兰人心理素有“精神第一”、“个人意愿至上”的价值观,他们愿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与个人的独立选择性和独立经营性、个人的首创性结合起来。

据乌克兰社会学研究资料,甚至在最热爱本职工作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中,也有30%的人具有上述心理素质。

可以预期,经营多样化的和自由化的加强,必然逐渐产生贫富分化。

当然,价值观念的某些其它方面,如人道主义、民主等,又会要求缩小社会待遇上的不公正和贫富过份悬殊的差别。

总之,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都要综合地受到上述价值观念的影响。

2.乌克兰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在1991年以前,乌克兰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完全奉行整个苏联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按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共产党是执政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规定的建设目标是,在苏联全面建成共产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