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1997 NSABP B-20 N(-)ER(+),CEF+TAM>单用TAM
2000 NIH共识
CA(E)F>CMF,受体(+),化疗+TAM>TAM
2001 St. Gallen T>1cm,CA(E)F或AC×(4-6)
2002 SWOG
AC×4→Taxol×4
新辅助化疗的好处
1. 使巨大肿瘤缩小利于随后的手术、放疗; 2. 缩小肿瘤,改善供血供氧,对随后放疗敏感; 3. 与早开始治疗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 4. 可观察到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DFS QOL改善,根治改良
DFS QOL改善,保留肢体
DFS 复发减少40%生存 30%
DFS 复发减少24%
DFS QOL改善
复发减少
DFS ,复发减少
大肠癌辅助化疗的进步
1990-1994 1996-1998 1998 2001 2002 2003 2004
5FU/Lev(或5FU/LV) 5FU/LV> 5FU/Lev (Lev无效) 5FU/LV:6mo=12mo;HDLV=LDLV 老年人=青年人 5FU灌注安全性>iv推注 FOLFOX4>5FU/LV(MOSAIC) Xeloda=5FU/LV(Mayo)
细胞周期
特异性药 物
对增殖期 某一时相 的肿瘤细 胞有杀伤 作用
杀伤作用缓慢, 疗效与与用药时 间关系大,宜选 用最大耐受量缓 慢静脉滴注、肌 注或口服
G1 期 : L - 门 冬 酰 胺 酶 、 糖皮质激素
S期: 抗代谢药为主, 5Fu,Xeloda等 G2期:博莱霉素、平阳
霉素 M期:植物碱类为主
●尽可能采用联合化疗:在病人身体允许的前提 下尽可能采用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 性,减少药物毒性的重叠。
口服给药
化 疗 静脉给药 的
间歇给药 连续给药 静脉推注 静脉滴注 持续静脉滴注

胸腔注射

局部给药
腹腔注射 心包腔注射

鞘内注射

膀胱内注射 瘤内注射
动脉推注
动脉给药
选择性动脉灌注+栓塞 持续动脉滴注
辅助化疗的原理
1. 许多肿瘤术前已存在超出手术范围外的微转移灶; 2. 原发瘤切除后,残余肿瘤生长加速,对药物敏感性; 3. 肿瘤体积越小,生长比率越高,对化疗越敏感; 4. 肿瘤开始治疗越早,抗药细胞出现越少; 5. 综合以上,对微小转移灶进行早期治疗,药物疗效提高,
抗药机会减少,治愈可能性增加。
肺毒性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肝、肾毒性 神经毒性 粘膜损害 过敏症状
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末梢和中枢神经毒性
口腔粘膜炎或溃疡、食管炎、出血性膀胱炎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荨麻疹、心动过速
局部刺激性
主要表现为血管外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抗肿瘤药物渗 漏后可局部应用相关解毒剂缓解疼痛,避免溃疡形成,促进 损伤的恢复。化学性静脉炎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 主要依靠预防。 根据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肿胀与疼痛; 栓塞型:沿静脉走向处变硬,呈条索状硬结;外观皮肤
2~3小时
1~2小时
合 成 RNA ( 关 键 是 mRNA ) 与 酶蛋白 合成DNA和组蛋白
继续合成RNA与蛋白质
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平均分布 到两个子细胞
化疗药物的细胞动力学分类
类型
作用对象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细胞周期 非特异性 药物
主要杀伤 包 括 G0 期 在内的所 有细胞
杀伤作用快而强, 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 疗效与剂量有关, 铂类、 与用药时间关系 小,宜大剂量冲 击治疗
阻碍修复
RNA
博莱霉素

损伤DNA

DNA
与DNA交叉联接
烷化剂、顺铂、 丝裂霉素
RNA
(tRNA、mRNA、核蛋白体)
嵌入DNA
抑制RNA合成 放线菌素D
三尖杉酯碱 L-门冬酰胺酶
抑制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
酶类
微管
促使微管解聚 长春碱类 促使微管聚合 紫杉类
肿瘤化学治疗的实施
化疗的目的
●姑息性化疗: ●根治性化疗: ●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




激素类药
TOPO异构酶抑制剂:DUR、VP16、HCPT、CPT-11 抗雌激素类药:三苯氧胺、法乐通 孕激素类药: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抗雄激素类药:氟它胺
物 的
LH-RH激动剂/拮抗剂:诺雷德、依那通

生物反应调节剂
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胸腺肽

单克隆抗体类
美罗华、贺塞汀
抗新生血管生成剂
姑息性化疗的策略
1. 延长生存时间; 2. 提高生活质量; 3. 减轻症状。
根治性化疗的策略
1. 使用最有效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 2. 每种药的剂量要足够,尤其是首程,尽量用至每种
药物的MTD; 3. 反复多个疗程以求对肿瘤有最大杀伤; 4. 疗程间歇期尽量缩短(加强支持措施); 5. 为减少抗药性,必要时使用交替联合化疗。

的 分
按来源和药理学分

抗代谢药 微管蛋白抑制剂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激素类
细胞周期动力学
细胞
G0期 细胞
细胞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特点
时相
时间
特点
G0 期 ( 休 止 期 ) 不定
休止状态
G1 期 ( DNA 合 成前期)
S期(DNA合成 期)
G2 期 ( DNA 合 成后期)
M期(细胞分裂 期)
数小时至 数天 2~30小时
化学治 疗
晚期或转移性肿 瘤, 潜在转移 恶性体腔积液
①. 一级动力学 ②.选择性目前还不高 ③.对Go细胞无效 ④.毒性 ⑤.隐蔽所(CNS 、睾丸 ⑥.抗药性
化疗概述-概念
肿瘤化学治疗 应用抗癌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全身 性的治疗手段。
与适于局限性肿瘤的肿瘤外科学和放射学 有着本质的不同,是肿瘤综合治疗重要手 段之一。
②呕吐频繁影响病人进食或电解质不平 衡时;
③腹泻超过每日5次,或有血性腹泻时;
化疗注意事项
④血象下降 ⑤病人感染发热,体温超过38℃以上 ⑥出现并发症 ⑦出现重要脏器的毒性
化疗的毒副作用与其防治
分类方式 按时间 按转归 按后果
按系统
化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类别
内容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用药后1~2周内的毒副作用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进步
1976 Fisher
绝经前腋窝淋巴结(+),口服L-PAM 2年
1985 Bonadonna 绝经前腋窝淋巴结(+),CMF×6
1989 EBCTCG ER(-),N(-)病人,CMF仍有效
1994 Bonadonna CAF的剂量强度,高>中>低 (OS)
1995 Bonadonna 序贯ADM×4→CMF×8优于交替ADM/CMF
辅助化疗的策略
1. 对象:预后差,高危险复发,一般情况好的病人; 2. 化疗方案:该种肿瘤晚期病变疗效最好的方案; 3. 剂量强度:足够,每种药用至接近人体MTD; 4. 开始时间:尽快,一般术后2~4周; 5. 疗程数:多个,一般6个月以上(半年至1年)。
辅助化疗的现状
疾病 辅助化疗 乳腺癌 CMF、CAF 骨肉瘤 T10、T12 结肠癌 FOLFOX、 直肠癌 FU/LV、放射 NSCLC TC、PN 胃 癌 ECF、PF 软组织肉 MAID 瘤
●确定治疗目标:根治性化疗还是姑息性 化疗,术后化疗(辅助化疗)还是术前化 疗(新辅助化疗)等。
制定化疗方案的原则
●了解患者的既往治疗:既往从未化疗过的患者, 应选用一线有效率较高的化疗方案;若为复治 病人,应考虑改用二线化疗方案。
●肿瘤化疗的个体化: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 与重要脏器功能以确定每种药物的用量,药物 剂量的调整应兼顾其既往化疗有效性、不良反 应等各个方面因素。
化疗适应证
以内科治疗为主,疗效较好,有的可达根治 的肿瘤
已有播散多发转移的实体瘤 癌性胸腹和心包积液 某些癌症所致的上腔静脉压迫征、呼吸道梗
阻、颅内压增高等 先期化疗(primary chemotherapy) 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注意事项
1.诊断明确: 血液学: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有色素沉着;血流不畅伴疼痛; 坏死型:沿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加剧,皮肤发黑坏死,
晚期实体癌化疗疗效仍不满意,但总生存有提高
晚期乳腺癌、肠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数实体肿瘤
提高了某些肿瘤手术后的生存
乳腺癌、肠癌、骨肉瘤等.
提高了某些肿瘤手术切除的机会
头颈癌、直肠癌、卵巢癌等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按细胞周期分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肿 瘤
烷化剂

抗肿瘤抗生素
新辅助化疗的缺点
1. 肿瘤缩小,原来范围变得不清楚,以致手术 范围难以确定;
2. 化疗无效,失去随后手术的可能性; 3. 因化疗的严重毒性,需推迟计划中的手术; 4. 术后合并症可能增加; 5. 肿瘤消散,患者有可能拒绝下一步的手术。
制定化疗方案的原则
●了解类型与分期: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 行临床分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肿 瘤的临床及生物学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 具体的化疗方案。
目的要求
了解肿瘤化疗的适应证与其注意事项。 掌握化学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熟悉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