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解析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解析
利珀 河 鲁尔 河
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的工业结构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 煤炭资 源
钢铁工业
机 械 工 业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丰富的水源
化学工业
煤炭能源 煤炭危机 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煤炭能源 煤炭危机 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衰 落 的 原 因
世界性 钢铁危机 钢铁过剩
经济危机
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 革命的冲击
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
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 兴的市场需求;丰富 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 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 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比比皆是的焦炭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地排出红褐
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東西都蒙
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 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 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发展新兴 产业和第 三产业
环境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用地 —充分利用工业遗产 技术 —建设科研机构和高校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优化经济结构
(1)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4、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煤钢工业
产值比重 劳动力比重 16 8
第三产业
56 63
结论表明,煤炭占比每增加 1%,能源强度就会上升 0.26%;石油天然气水电的占 比每增加1%,能源强度分别 会下降0.2%、0.23%和 0.78%,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对改进能 源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革命的每一次革新, 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 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是诞生 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在经历了约一 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遭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三 次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使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 组织方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使鲁尔区衰落的 根本原因。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 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 态”,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等问题严重。因此, 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 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 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 而形成新的工衰 落 的 原 因
煤炭危机:
每炼一吨铁所消耗的煤和铁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0年
焦煤
铁矿石
4吨
2吨
2吨
1.8吨
0.75吨
1.3吨
煤炭能源 煤炭危机 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衰 落 的 原 因
世界性 钢铁危机 钢铁过剩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 年,1830 年后工业稳步成长 ,1903 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 著名的“ 汽车城”。20 世纪70 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 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 世 纪90 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 退趋势。2007 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 年2 月19 日底特律 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衰 落 的 原 因
世界性钢铁过剩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资源枯竭; ③生产技术落后,产 品竞争力不强; ④交通拥挤、用地紧 张、环境污染严重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根本原因
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技术改造 改造传统工业 优化经 济结构 关、停、并、转
交通 —建立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经济危机
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钢和出口钢 的国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相继独立后,积极发展各自 的民族工业,1947 年只有 36 个国家生产钢铁,到 1970 年增加到了80 个,使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同时由于 钢产品的替代品如铝合金、塑钢等的广泛使用,使钢材消 耗量急剧减少。到70年代,由于汽车、造船、建筑等部门 钢铁需求量明显下滑,加之塑料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部分 钢铁制件被塑料制品所替代,导致这些行业对钢材的消耗 量大幅度下降,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继而发生了钢铁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