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与人才优化浅谈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才是人力资源是最优秀的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其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都是对人才资源的竞争。
一些欧洲国家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使用,不但重视加强人才资源的立法工作,而且建立健全了人才选拔使用、人才教育培训、人才资源配置、人才绩效考核等一整套合理的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们发展中国家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是亟需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要善于培养发现人才,营造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培养教育是实现人才资源开发、获取高素质人才资源的一种基本手段,继续教育是提高人才能力的重要条件,不断学习是提高人才能力的基本途径。
人才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保障。
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优秀人才储量明显不足,而且大量外流。
但主要还是过去我们对人才资源的环境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制定人才选拔录用法规,为人才的选拔录用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必须制定人才选拔录用法规,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
二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法规,大力培养各种优秀人才。
我们国
家的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有关人才培养法规,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还应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优秀人才培养保护。
三是制定人才收益保护法规,保护人才的各种正当收益,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收益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制定人才流动法规,保护人才的流动权益。
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使人才在流动中创新,在创新中流动。
五是制定人才安全法规,保护人才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安全,使人才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人才是在竞争和实践中产生和造就的,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合适的锻炼机会。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树立人才发展新观念、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是选准人、用好人的关键。
一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的舆论氛围。
当前,人才兴国已成为我们一项重要的国策,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人才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使提高人才意识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增强人才兴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全体公民认识到人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要创造优秀人才不拘一格脱颖而出的舆论氛围,形成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
以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二是要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选拔人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按照平等、公开、择优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的选任制度。
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选人用人的制度和传统,进入新时期以来,借鉴国外的经验,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要不断创新科学的
选拔人才的方法,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不断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配套措施。
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引进优秀人才机制。
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规定,大力引进留学人员、高新技术人才、有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
三、创新留住优秀人才机制。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优秀人才也不例外,他既要求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一套留住优秀人才的工作机制。
为此,我们在创新留人机制方面应该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对优秀人才进行人性化管理。
制定有关人才奖励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才创业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创业环境。
要想留住人才并使其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人才创业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自主创业提供诸如环境、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才的才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是完善政策环境,解除其后顾之忧。
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上的政策性倾斜,吸引和留住人才,从待遇、从经济等方面要给优惠,用较高的待遇、较丰厚的条件、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留住人才。
四、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优秀人才科学、合理流动,对提升改革速度和加快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规律也在于此。
实践证明,人才合理流动有利于人才的
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我们既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国情,制定相应对策。
一是鼓励和支持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有利于调剂余缺,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是培育发达完善的人才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才配置市场化的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人才市场,按需要量有计划地扩大有形市场的网络,并积极发展无形市场,在市场建设上要做到扩大开放与加强管理和引导相结合,促进人才市场机制的加快成熟和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作用。
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规范区域性人才市场,扩大人事代理、人事测评、人事争议仲裁等业务,形成功能齐全、措施配套、服务规范、高效的人才市场体系。
五、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是整个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国家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才资源储备的必要条件。
整个国民的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机制应该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人才培养。
做好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选拔部分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人才,由老专家进行高层次的培养,建立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后备梯队”制度。
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要破格提拔,晋升高级职务不受年龄、学历、资历以及本单位指标的限制,并给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加强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博士后的医疗保健工作。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各级党校和各类高校为培训基地,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促进知识更新。
二是加强优秀人才培训。
加强人才的政治理论和新知识培训。
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各
级党校,对优秀人才进行政治理论、现代经济和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实行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六、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已越来越为各个国家所重视,已为各个行业所运用。
实践证明,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以促进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绩考核体系。
按照“体现科学合理性、激励先进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综合平衡性”的原则,强化目标管理,及时掌握目标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是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公认体系。
通过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提高绩效考核的真实性,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在具体的绩效考核中,既要听取被考核对象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被考核对象的服务对象的意见。
采取适当形式向群众反馈测评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力求群众参与的测评结果客观真实。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严格进行绩效考核的前提下,以实绩论成败,以实绩定上下,以实绩论奖罚对评定为优等次的要进行奖励,对评定为差等次的要进行淘汰。
所以说,谁在人才资源的开发、获得和有效利用上获得成功,谁就是竞争的胜利者。
人才的开发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前提。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迫切需要培养生产建设所需求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