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迅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建成和投入运营,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伴随这一事物的出现,给公路建设者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高速公路的管养护管理问题。
关键词:质量现状存在问题管理体制协作应用
随着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导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现较差。
在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道路路面逐渐出现凹凸不平的破损现象。
这些破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严重,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旅行时间、行驶安全性和道路运输费用。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一、我国高速公路的质量现状
经过十几年高速公路的建设实践,普遍存在着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要求,路面的早期损坏严重,有的新建路开通一、二年就出现开裂,车辙、抗滑性能不足等早期破坏,设计15一20年的路一般只能使用8一10年,有的工程还存在断板,桥头跳车、平整度差、高填方路段沉降、桥涵构造物基础出现裂缝、混凝土外观质量粗糙、排水系统不完善等质量问题。
造成部分高速公路寿命短、质量差。
极大地影响了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
质量问题,虽然在某种成度上有规范本身以及设计方面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有由于质量管理混乱,不严格执行科学管理造成的。
因此,如何加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解决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己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如今仍以被动养护为主。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
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的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管理结构体系。
(1)建立集中统一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管理与技术管理领导权必须高度集中,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验收、资料统一管理与归当管理。
(2)从制度和机制上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
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的全方位社会化,通过招标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高的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
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立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用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速
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协作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频繁的封闭维修又将对服务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尽量降低这个影响,采取的技术
方法是加强路况检测、进行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提高养护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各管理单位的共识。
而目前,各管理单位面临的问题是一些专用性极强的养护设备和检测设备不仅
价值昂贵,而且使用频率较低。
这些装备专业性强,利用率低,社会上租不到,有的又面临长期闲置,这就引发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需要组织区域性协作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区域性合作的方式,打破管理上相对封闭的局面。
相临省份可以按照区域的特点,经过协商,以会员制的方式,各自有所侧重,装备专门的检测或养护设备并按照区域性的需求来安排,有效的使用这些设备。
区域协作、有偿使用、优势互补,可以使养护专业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
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和高速公路建设技术都需要专业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都需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也有很多的区别,建设期间发现的问题可以根据其大小采取多种形式解决,甚至可以推倒重来,但养护技术的应用却存在很多制约性: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
养护工作的原则要求我们要在保障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去解决存在和出现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养护管理工作要从细微之处做起,充分掌握科学的养护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工作做到前面。
六、结语
高速公路,这个承载着我国日益庞大的运输业、关乎经济命脉的交通方式,在其他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今天,它的运输功能被凸显了。
但它就如同我们的社会制度一样,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车流、人流、物流方式的变化极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速公路产业经济也被誉为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为了保证其顺畅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发现、解决已知的和未知的高速公路问题。
因此,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
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
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
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邵恩崇,高速公路路政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邢蓉.试论收费公路的路政管理[j].上海公路,2004,(3).
[3]马柏良.高速公路路政体制改革探讨[j].现代高速,2001,(7).
[4]成葱村.山西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