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一、单选题(★) 1 . 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拉成丝B.盐酸除铁锈C.空气液化D.石油分馏(★★) 2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铁丝B.红磷C.甲烷D.氢气(★) 3 . 下列物质的主要用途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稀有气体作保护B.用铜作导线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用氢气作燃料气(★★)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OH有腐蚀性B.H2O2能分解C.H2O是常用的溶剂D.Al在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5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让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空中飞行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拉出的彩色烟雾一部分是由三氧化硫(分子结构图所示)遇到空气中的水形成的,下列关于三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不是氧化物B.三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原子构成C.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三氧化硫分子中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3(★★) 6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B.食盐溶液的配制C.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7 . 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相关知识解释的是()A.品红溶解B.篮球充气C.柳絮飞扬D.酒精挥发(★★) 8 .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人体健康B物质分类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②用甲醛浸泡海产品③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①过磷酸钙、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③纯碱、烧碱、熟石灰都是碱C 对有机物的认识D 对安全的认识①有机物不一定都含有碳元素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③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①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②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稀释③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A .AB .BC .CD .D(★) 9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 .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 C .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 .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10 .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 .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8.09(★★) 11 . 用“ ”和“ ”代表弼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D.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12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所选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A铁粉氧化铜稀硫酸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C氧化钙碳酸钙水D氯化钾氯酸钾二氧化锰A.A B.B C.C D.D(★★) 13 .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 可能是()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B.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二、填空题(★) 15 . 小明学习了化学之后,发现生活中“吃、穿、住、用、行”处处离不开化学.(1)小明家使用的水属于硬水,妈妈应该采取 __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小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自行车支架一般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________ 。
(3)用渔网捞鱼是利用了化学上 _________ 的原理。
(填一种操作方法)(4)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是 _____ ;(5)“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 _____ ;(6)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 _____ ;(7)“衣”:某品牌男上衣服标签上标着“80%毛、20%氨纶”,氨纶属于 ________ 纤维(填“合成”或“天然”)(★★) 16 . (1)三四两月,桃花李花竞相开放,植物长出嫩嫩绿芽,空气清新。
花海飘香,使人流连忘返。
①树林中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
一种负氧离子(O 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 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 2-中共含有_____个电子。
②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是大量的带有香味的分子_____的结果。
③培育鲜花的某种营养液呈蓝色,可能由KNO 3、Ca(NO 3)2、Cu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配制而成,其中Ca、N的元素质量比为1:1,则该营养液中含有_____种溶质。
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_____(填元素符号)。
(2)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氯化钠35.836.036.336.6溶解度/g碳酸钠12.221.839.753.2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②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问题。
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种。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 17 . 2020年初全球发生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需要消毒。
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需要如二氧化氯(ClO 2)、漂白剂(有效成分是 NaClO)、酒精(C 2H 5OH))、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等药物。
(1)二氧化氯(ClO 2)可作水处理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2)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 ,由钠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_____ 。
(3)酒精(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4)“洁厕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氯气。
反应理为:NaClO+2HCl=NaCl+Cl 2↑+H 2O,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洁厕灵”与“漂白剂”混用若产生了142克Cl 2,则消耗了多少克NaClO? _____三、实验题(★★★★) 18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 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1连接装置,先 _________________ ,再加水至 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2)加入药品。
添加块状CaCO 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滑入固体。
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 _____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时,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应剧烈的原因是 __________ ,并不适合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4)如图2所示,有一瓶汽水,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其原因是 ______ 。
(5)如图3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
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不可能是 ____ (填字母序号)。
A 浓硫酸B 氢氧化钠溶液C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6)如图4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 2含量的探究实验。
①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5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请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该实验说明 _________ 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
③设计实验验证400秒时溶液中有溶质碳酸钠。
_______四、推断题(★★★★) 19 . (1)金属钛(Ti)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易于加工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的金属”。
工业上以钛酸亚铁(FeTiO 3)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备纳米TiO 2和钛,主要生产过程如下:(其他产物已略去)①反应①生成两种氯化物和一种有毒的氧化物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
②反应③中另一种生成物是 ________________ 。
③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2)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A是人体胃液中的酸,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与C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①D的俗名为 _____ ;其水溶液的pH值 _____________ 7(填“>”、“=”或“<”)②B是实验室的常见物质,A与B能反应的原因是 _____ ,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 。
③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科学探究题(★★★★) 20 . 一个兴趣小组同学们在一起探究金属及金属矿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铜丝,充分作无明显现象用。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铁丝,充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