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时候游戏

小时候游戏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毛茸茸得泰迪熊陪伴,也没有华丽的芭比娃娃自说自话,但总的来说,长辈们玩的游戏还是花样繁多。

对于玩,他们总有着无穷的热情和精力:下课十分钟铃声一打,就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放学路上,可以踢着个小石子就可以开心得一路小跑;晚上写完作业,就会和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疯跑。

1.打弹珠
玩法: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5个小圆洞,谁先打完5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

历史起源:据说起源于16世纪,当时两名年轻人,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便决定用弹珠比赛分胜负,打弹珠的游戏便因此产生。

2、丢手绢
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

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3、老鹰捉小鸡
玩法: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老鹰捉小鸡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

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

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

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

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4、丢沙包
常规玩法: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

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

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

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

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

5、123木头人
限制在一个空间内,比画个大圆圈,或在教室里,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

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

6、弹弓
想当年长辈们儿时,伙伴们人手N只,兜里
装满各种子弹,雄赳赳气昂昂地寻找目标,不说是指哪打哪,最起码也是打哪指哪啊。

回忆儿时,大家各自的弹弓也是大小不一,形形色色,样式也五花八门,粗号铁丝挝的,拿在手里,手感不错,再套上医院用的血管皮筋,这样的重型弹弓很受伙伴们喜欢。

子弹可以是纸的,也可以就地取材,石头,土块,都可以用上的,威力也很猛,杀伤力也很强,同时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是大孩子们的重武器。

对于稍小的孩子,用铁丝弄个小号的,套上个女孩子们扎辫子的皮筋,子弹用纸叠个,近距离玩耍一下,也可以娱乐娱乐啊。

7、跳皮筋
女生最喜欢的游戏,有单人跳、集体跳两种,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皮筋晃啊晃,女孩子就慢慢长大了!记忆最深的就是那首:“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也不知道这算术怎么学的…
8、跳格子
游戏者:2~多人
游戏道具:用砖头或粉笔画格子,沙包一个
游戏规则:按格中数字,将沙包扔进(如未扔进格或压边,依次由其它人扔),跳过该格到78格转身,再跳回于该格的上格停住捡起沙包,回到起点。

在过程中,如跳出格外或踩线皆算失败,在捡起沙包时不可以手触地,否则算失败。

失败后由其它人继续游戏。

当打到第9时,跳过半圆,背身捡取沙包,背身扔出,扔中的那个格将为该玩家独有,其它玩家不可再踩入。

如未扔中,或是压线此次失败,从1再开始,如扔中,皆从1再开始,但独享的那格,其它玩家将不能再跳。

9、滚铁圈
那个年代,工厂企业众多,铁环这东西很容易得到,做法也很简单,两根钢筋棒就可以搞定,玩法更是容易上手的,老少皆宜。

那时候玩的投入时,上学也不忘记带着,铁环挎肩上,铁棒手中持,威风凌凌地上学去了,一到课间,操场上都是哗啦啦一片滚铁圈的景象,放学后,更是滚动回家,爱不释手,匆匆做完功课,挎着铁环找伙伴玩去了,比技巧,比速度,玩法众多,更高水平,可以一勾套两(或更多)环,总之,男孩子们几乎人手一圈,真正的铁环一族。

10、斗鸡
小学时期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课间比斗,这是男孩子们较量高低的真正体现,开始争斗,有一对一的,有一对多的,还有多对多的混战了,总之,那个时候操场上随处可见,同学们大呼小叫地满场乱斗,场面好不壮观。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以猛取胜的,谁块大,力大,自然在占优势了。

11、打“猴”
打“猴”,是几代人的玩物,父辈们玩过,我们这代人也曾经玩过,如今,小朋友们也时常打上一二,打陀螺已经不是几代人的简单游戏,而演变成为一项民间体育锻炼方式,深受老中青少喜爱。

12、跳山羊
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那叫“跳马”,孩子们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都是高手。


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
从“山羊”头上越过。

“山羊”会越
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
手撑膝盖,再站直。

13、抓石子
到河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5粒,大小相当,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

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

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

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

先将右手心向上,将5颗石子放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翻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让手心里的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手背将落在手背上的石子向上抛起,然后手心向下去抓,谁抓到的多,谁就可以先玩。

14、翻花绳
的确是一个简易的游戏,只需要两个人,找来一根绳子,就可以随时随地玩了。

它最初都由大河开始,但通过不同的翻法,最后翻出来的图案却会大不相同。

有的能翻出北斗星,有的能翻出铁索桥,有的能翻出花蝴蝶,有的则能翻出大吊塔。

就看你的手有多巧经验有多少啦
15、捉迷藏
玩这个可是分水、陆、空三种玩法的:“水”就是在小河中游泳是玩的,规矩是“不许上岸,抓稳才算”;“陆”就不说了,大都一样,“空”是在一棵大树上,规矩是“蒙着‘猫’的眼睛,任何人落地都算犯规”。

16、吹泡泡
羡慕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好的吹
泡泡东西。

一下吹巨多泡泡我小时候用的肥皂水圆珠笔外壳,慢慢的吹。

能吹很大很大,心里那个美啊。

17、摔纸牌
有些地方称“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