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玩过的游戏

我玩过的游戏

小时候的游戏有时候并没有输赢,重要的是玩的开心。

——苏士林
滚铁环
我们家那里叫做滚铁箍。

每个地方叫法各异吧。

玩法和规则都很简单,那就是看谁滚得久。

一个人可以玩,挑战自己;很多人也可以玩,互相比比。

总之很有趣,就对了。

叠(折)手枪,飞机。

这个应该不算游戏。

只是手工。

没有游戏规则。

玩法只是拿在手里,对着小伙伴“biubiu”,呵呵。

显得像敌后武工队里的战士吧。

摔面包。

这个面包不是吃的。

是用纸叠的。

于是它有正反面。

背面是光滑的,正面如图。

玩法:至少两人以上。

手里拿着一个面包,地上垫一个,用手里的把地上摔得翻过来,即将上图变成背面。

就赢。

规则:不能用嘴吹。

不能用手故意带。

这个游戏很环保。

都是用废纸折的,小的很小,大得很大。

消磨了不少小时候的时间。

此外,另一个相似的游戏,不知道谁发明的——斗瓶盖。

盖子是啤酒瓶子的盖子。

首先要将盖子敲平。

只要求平。

与整个地面平行。

玩法和规则都和上面摔面包相同。

我们当时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大堆人,在房顶上,有围墙的,斗啊。

两三个人一组(仅限人特多时),每组赢的人组成小组,直至最后出现第一名。

瓶盖的来源都不干净。

都是从商店的垃圾堆里,或者路边,捡来的。

这些没人在乎。

玩得高兴。

学习机游戏,忍者神龟。

在不死的情况下,通关。

很少玩。

都是在别人家玩的。

自己家买不起。

而且,对电子类的,好像不是很感兴趣。

猜胶。

我们家那边是这样叫的。

其他地方怎么叫的,我就不知道了。

用“胶”这个字,来命名,是因为你猜不好的话,线就会乱成一团。

第一张图是小胶。

很多人玩的都是这种。

因为小胶好猜。

规则和玩法,只要猜不死,就没有结束。

一般是两个人玩,姑且一方叫做撑胶,一方叫做猜胶。

猜胶的猜错了,线乱成了一团,那就是对方胜,也就是撑胶的胜利。

第二张图是大胶。

大胶一般是用来展示的。

因为大胶可以变成很多方格。

具体的做法我已经忘了。

只记得当时好像可以从一个方格展示到四个方格。

很具有美感。

跳棋。

它出现的比较晚。

大概是在四五年级左右。

玩法就是将自己的球从自己这一方,全部跳到对方的棋盘里。

要比对方先摆好才算赢。

规则是逢子便跳,没有子只能一步步走。

我叔叔家就有一个。

我都是去他家玩的。

记得应该是玩了两年吧。

一些套路现在脑子里面还有。

跳皮筋
男生女生都会玩的游戏。

我们发明了第六种,第九种,好多种。

玩法和规则记得都不大清了。

一般是两班,人数基本相同。

一方跳成功了,换另一种玩法继续跳;没有成功,则换另一方跳。

单纯的游戏。

小兵摆大炮。

我觉得是河南省的民间游戏。

也可能仅仅是新乡地方游戏。

两门大炮,十八颗小兵。

规则说不清楚。

只有实战才能说明。

不限时间不限地点。

这其实不应该算游戏了。

用链条做出来枪,我不会。

但一条胡同里的亚楠哥哥会。

做出来了,还打响了。

弹弓倒是会做。

射过鸟,但都不准。

陀螺。

我们那叫木驴。

要木驴一直转,转到只剩下自己,自己就赢了。

这个忘了叫什么。

就是将那些圈圈打到那两个针上。

玩过一阵。

后来漏了。

就只剩圈了。

啊哦。

枪。

塑料的。

男生小时候基本都要玩的。

除了不能打人。

其他的应该没什么禁忌。

跳绳。

不能停。

一听就该别人。

当然,也有具体数目限制。

双脚跳够一百,就换单脚跳。

如果没跳够,直到跳够为止,才能进行下一项。

淘花,背着跳,好多种玩法。

乒乓球。

没有案板。

对墙练习。

也是以100为计数单位,右手大够一百,换左手。

铎乒乓球。

就是让球在拍子上跳。

你手要动。

左手换右手。

同上。

玩过的很多,有的真的记不起来了。

就说到这里吧。

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字是本人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