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2.5光的色散
山东诸城市龙都街道吕标初中岳正国王泽礼
教案背景
1、面向全体学生,初二上学期。

2、课时,一课时
3、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物理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

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认识三原色,在此基础上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对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光现象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
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重点
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基色。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三棱镜,白屏,盘子,平面镜,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红色玻璃、红纸,绿纸、绘面颜料,调色盘,白纸,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语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迷。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与颜料的三原色。

2、通过探究,知道物体的颜色决定的因素,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示:重点是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与颜料的三原色。

难点是物体的颜色决定的因素
学习活动
一、观察实验:光的色散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另一侧的白纸屏
上可看到一条彩色光带。

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
按、、、、、、
的顺序排列的。

这种现象
叫。

思考:什么叫光的色散?举例说明:
练习:用彩色笔画出七色光
知识卡片: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组成。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二、小组合作:
1、色光的混合
将有顏色的薄膜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就是薄膜的顏色。

如果我们将红、绿、蓝不同顏色的光按下图组合,我可以看到顏色?
红光、绿光组合成;红光、蓝光组合成;红光、绿光、蓝光组合成。

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而得到。

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等强度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得到白光。

练习:湘江河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灯光可以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变化,由此可以判定,灯管内光源有几种光源?
2、颜料的混合
自然界中的色彩种类繁多,但人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他色彩,但却不能用其他色彩调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因此,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等量的红、黄、蓝颜料混合得到黑色。

练习:如图所示,是色光的混合,乙图是颜料的混合,请在对应的位置填入相应的颜色种类。

并用彩笔画出来。

三、师生互动:物体的颜色
1)探究的透明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的。

打开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 色;将有红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 色;将有绿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 色;
自选:将有 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 色;将有 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 色。

(讨论分析):无色的透明体能透过 的光,而绿色的玻璃只能透过 色光。

(归纳):将有颜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 的顏色。

透明体的颜色取决于 。

2)探究不透明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的。

找几张颜色不同的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面相同的透明玻璃纸和一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

把几张色纸排列在桌上,在黑屋子里,先用手电筒射出的白光依次照射各纸,记下它们的颜色。

再用各张透明的色纸蒙住手电筒的前端,用不同的色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记下观察现象。

乙图
(空白的项可以选做)
(讨论分析):白色物体能将色光反射;红色物体能将色光反射,而吸收色光;绿色物体能将色光反射,而吸收色光;黑色物体将吸收,不能。

(归纳):不透明体颜色取决于。

知识卡:人类对于颜色的定义是指在太阳光下物体所表现出来的,人眼能感觉到的色彩。

经过分析(有物体的光射入眼睛,我们就可以看到物体)就可以知道: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能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可以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是无色的。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其能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的物体的颜色为白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的物体的颜色为黑色。

练习:小华身穿红衣、白裤在蓝光下看起来为衣裤,在红光下看起来为衣裤。

为什么?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试
1、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发散成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把彩色光带称为光谱,这一现象称为。

2、在不同颜色中,、和称为三原色光。

3、白光照射到红色屏幕、白色屏幕、黑色屏幕上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4、白光照射到红色、无色玻璃上,会透过什么颜色的光?绿光照射到红色、无色玻
璃上,又会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为什么?
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观察变色灯的变色发光现象,引入新课。

随后通过观察光的色散现象,知道什么是光的色散。

随后通过活动“画彩色光带”加深对光的色散的认识。

在色光
的混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如自带的手电筒,红、绿、蓝等有色薄膜,发出不同的色光,进行色光混合实验,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因而更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所研究的问题感兴趣,激发创造热情,获得共同探究知识的乐趣。

颜料的混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调合,然后与色光的混合进行比较,自然的得出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通过活动和讨论体会不同色光混合比例不同,得到的颜色就有区别,从而知道白光色散后的颜色是逐步过渡的,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作用,小组合作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激情得到澎涨,在高度兴奋的情境下,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了物体的颜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学生通过感知,深刻的认识了物体的颜色,并且知道了什么是暖色和冷色,自然的得到了美的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