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题型解析一、A型题(单选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例:.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取样法规定,对待检的一般药材1500件,应抽检的包件数是A. 65件B.60件C.55件D. 50件E.45件标准答案:C考试题型解析二、B型题(匹配题)( (配伍选择题)每道试题由A、B、C、D、E5个备选答案与2或2个以上题干组成,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每个题干选择1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1次也不选用。
例:[52-54]A.五味子B.小茴香C.枳壳D.枸杞子E.山茱萸52.组织中有油细胞的药材是53.组织中有油室的药材是54.组织中有油管的药材是标准答案:A,C,B考试题型解析三、X型题(多选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例:原植物属于菊科的药材有车前草 B.茵陈 C.青蒿 D.蒲公英 E.石斛标准答案:B, C, D总论第一单元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四大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合理利用药材资源4.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二、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传之有误3.地方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源情况较为普遍4.历史沿革中的品种变迁5. 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三、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途径实地调查,考证本草考查本草以外的地方志等资料规范名称,尽量做到一药一名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整理中药复杂品种四、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除品种外,还有:1.栽培2.产地3.采收加工4.贮藏运输5.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位6.提取化学成分后再流入市场五、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方法1.从民间的用药经验中寻找新药源,发展民间草药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找寻3.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6.根据植物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二单元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采收和药材质量的关系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主要依据:有效物质的含量和药用部分的产量,二者结合考虑如: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0%甘草开花前期甘草酸(甘草甜素)最高为10.5%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中药贮藏保管中发生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风化:自燃:第三单元中药的鉴定中药鉴定的依据1.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1953年(第一版),1963年(第二版),1985年以后每5年再版一次,至今到2010年(第九版)《部颁药品标准》2.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药材和饮片性状鉴别名词术语大黄:星点;何首乌:云锦纹;商陆:罗盘纹牛膝、川牛膝:筋脉点;甘草、黄芪:菊花心黄连:过桥;黄芪、板蓝根、桔梗:金井玉栏防己、大血藤、北豆根:车轮纹;防风:蚯蚓头;人参:雁脖芦、枣核艼、珍珠须;三七:铜皮铁骨;白芷:疙瘩丁;党参:狮子盘头;川木香、党参:油头;茅苍术、羌活:朱砂点;松贝:怀中抱月;炉贝:虎皮斑;天麻:鹦哥嘴、红小辫、肚脐眼;槟榔:大理石样花纹款冬花:连三朵(火炬头);地龙:白颈;珍珠:结构环、荧光环;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麝香:当门子、银皮(云皮);鹿茸:大挺、门庄;牛黄:乌金衣、挂甲;羚羊角:血丝、骨塞、通天眼;赭石:钉头形容药材质地的术语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①切片:横切片、纵切片、三维切片(木类须观察横切、径向纵切及切向纵切)。
②解离组织片:如需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尤其是纤维、导管、石细胞等细胞彼此不易分离的组织,需利用化学试剂使组织中各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溶解,使细胞分离。
可用氢氧化钾法、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③表面制片:鉴定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药材,可制成表面片,观察各部位的表皮特征。
④粉末制片:⑤矿物药制片:细胞内含物的鉴定一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可同时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或用75%乙醇装片可立即观察菊糖,用水合氯醛液装片、若加热透化可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并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细胞组织清楚,草酸钙晶体特征显著。
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菊糖可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立即观察,加10%α-奈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溶解。
草酸钙结晶加入硫酸溶液逐渐溶解,并析出针状结晶;碳酸钙结晶加入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黏液细胞遇钌红试液显红色。
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细胞壁性质的检查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l滴,显红色或紫红色。
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遇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色至红色。
纤维素细胞壁遇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再加硫酸溶液显蓝色或紫色。
硅质化细胞壁遇硫酸无变化。
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药材鉴定相关内容简介《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凡例:总则名称与编排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精确度:称取:0.1g=0.06~0.14g; 2g=1.5~2.5g2.0g=1.95~2.05g; 2.00g=1.995~2.005g精密称定:精密至1/1000称定:精密至1/100精密量取:用移液管量取量取:用量筒量取约:不超过规定量的±10%(二)附录:1、药材和饮片取样法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①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②100~1000件,按5%取样;③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④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⑤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①一般药材100~500g。
②粉末状药材25g。
③贵重药材5~10g。
将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即为总样品。
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分;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
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2、杂质检验法3、水分测定法第一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第二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第四法(气相色谱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三)《中国药典》药材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名称2、来源3、性状4、鉴别5、检查6、浸出物7、含量测定8、炮制9、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事项及贮藏各论第四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性状的区别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显微组织结构的区别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显微组织结构的区别双子叶植物根与根茎性状、显微组织结构的区别单子叶植物根与根茎性状、显微组织结构的区别裸子植物根及茎1、来源:科名(同科植物)、药用部位、多来源药材2、产地:注意道地药材3、采收加工:4、性状:5、显微鉴别:6、理化鉴别:7、成分: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 )【产地】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主产北方,如甘肃、青海等地,习称北大黄,主要为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南方,特别是四川,故称南大黄。
栽培或野生。
【性状】形状:呈圆柱形、卵圆形、段状等;颜色:棕褐色,去栓皮者外表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红白相间的网状纹理(又称锦纹)断面:显颗粒性,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味: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沙粒感,唾液黄染。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根:无星点(异型维管束)根茎:髓部大,有星点。
星点:形成层呈环状,外为木质部,内为韧皮部,射线放射状。
1、草酸钙簇晶:大而多,棱角多短钝,2~125μm,最大可至190μm。
2、导管:多为网纹导管,大,故多为碎片。
【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抗菌成分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泻下成分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番泻苷鞣质:收敛成分多用于身体上部出血的止血,也是继发便秘的原因第五单元茎木类中药定义茎类中药茎木类生药木类中药茎类中药指木本植物的茎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
木类中药指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各部分,一般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通称为木材。
边材: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主要起输导作用;心材:由于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茎木类药材川木通:毛茛科藤茎苏木:豆科心材沉香:瑞香科含有树脂的心材通草:五加科茎髓小通草:旌节花科茎髓钩藤:茜草科带钩茎枝。
1、来源:科名(同科植物)、药用部位、多来源药材2、产地:注意进口药材3、性状:4、显微鉴别:5、理化鉴别:6、主成分:切向纵切面:①可见木射线细胞同型性,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②导管为具缘纹孔,多为短节导管。
③纤维细长,有单纹孔。
④内函韧皮部细胞长方形。
径向纵切面:①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4~20个细胞。
②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余同切向纵切面。
第六单元皮类中药1、来源:科名(同科植物)、多来源药材2、产地:注意道地药材3、采收加工:不同商品规格的不同加工方法4、性状:5、显微鉴别:6、理化鉴别:7、含量测定:8、成分:肉桂(C i n n a m o m i C o r t e x)【来源】为樟科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产地】广东、广西【显微鉴别】1. 木栓层: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特厚;2. 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3. 韧皮部:约占皮1/2厚度,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层,其外侧有纤维束存在;油细胞随处可见;粘液细胞亦较多。
4. 射线:宽1~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