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挑战杯大流程

挑战杯大流程

怎样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参赛流程图:
二、具体说明:
(一)开题
参加“挑战杯”竞赛,你得从选择一个题目入手。

从现在开始,利用你已掌握的知识和你敏锐的头脑,挖掘你感兴趣的学科中有科研价值的课题。

首先,你必须知道“挑战杯”竞赛的参赛作品类别: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

为使这类作品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作品一般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参见附件)范围内选题题目示例:
无“网”不胜——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探析
贫困学生怎么上大学?——中国高校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分析及其国际比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遗传学求证——汉族遗传结构初探
3、科技发明制作(包括化工、机械与控制、计算机、电工、电子、电信、农医等)
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我校的专业设臵情况,参赛的主要是第二类,即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方面)。

要知道,一个好的选题,在“挑战杯”的成功中占有重要的份量。

在本手
册的附件中,列出了部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的标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最好把你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一下,征求老师对于该课题的意见。

其次,你得知道“挑战杯”对参赛者以及参赛作品的资格的要求:
■对参赛者的身份要求:
凡2007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并尚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

■对作品内容的规范:
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距竞赛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竞赛申报日不到两年,而非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工作。

以下四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
A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B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C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D获国家级奖励成果
■对作品形式的规范:
人文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有关资料必须是中文(发表作品为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者,要附有汉语文本),以四号楷体字打印在A4纸上(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附于申报书后。

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

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

特别提醒:
没有申请或者申请但未获得资助的作品也可以参加“挑战杯”竞赛。

但是获得资助的作品必须参加当年的“挑战杯”竞赛。

(二)展开研究
确定题目、申请资助的工作完成后,你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心完成作品啦。

以下是部分参赛者的心得。

但愿他们的成功能让大家的前行多一些信心,多一些准备。

★在得知获奖的瞬间,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回首这几十个艰苦奋斗的日子,有激烈的争论,有默契的合作;有遇到困难时的苦闷,有豁然开朗时的喜悦;有一夜苦战后的疲惫,也有取得进展后的兴奋。

“挑战杯”没有亏待我们,从开始的资助、初评到最后,它带给我们的一直都是惊喜,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当这一切有了令人欢欣的结果,证实了我们当初的信念“付出就会有回报”。

★这次研究和参赛,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同学们认真、严肃、勤于思考和合作的研究精神的互相影响。

这种精神上的互动使我们这个研究集体都全力以赴地做好研究,经常进行成果和疑难问题方面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兴趣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长,研究目的也越来越明确,研究的问题点越来越具体,这使我们知道逐渐深厚的知识和熟练地运用相关方法去研究是很重要的,而并不是在一个宽泛的题目里做肤浅的工作,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研究的意义和愉快。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思考,我们是在挑战别人,还是在挑战自己……
——北大教育学院“挑战杯”论文组(作品:《谁来为高等教育付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第一作者哈巍现留学美国)
★值得高兴的是,自己终于蜕去了表面的浮躁,可以静下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在北大那么多年,耳濡目染老师们的儒雅风范与学识渊博,总有高山仰止之感,而他们平静静气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潜心研究与严谨治学,更让我敬佩不已,视为楷模。

回首自己本科的四年,尽管充满激情但似乎流于浮躁,在尽情品尝着北大的自由和民主的同时,却忽视了去充分吸取北大“科学”的精髓。

……看到“挑战杯”的宣传语“营造学术氛围”,不禁深有所感。

要成为世人所认可的世界第一流大学,自然离不开学术的繁荣与强盛。

早一点感受到学术氛围,早些深入其中,可能更有利于以后的做学问吧。

做学问自然是苦的,要想苦中寻乐,去感受一次次成功的喜悦,那或许应该从现在开始就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郭建南(作品:《从上海与贵州的极端化发展看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作者现留学剑桥)
(三)初评
参赛学生需要班委组织部领取《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师范大学校内选拔赛报名表》与作品打印稿(A4纸,正文小四字,1.5倍行距)一起安参赛日程安排上交学院学习部。

学校将依实际情况对参评作品进行一定分组,并按一定评分标准,聘请专家进行校内初评。

你要注意的是如下规定;
若以个人作品申报,申报者必须承担作品60%以上的工作,合作者不能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若以集体作品申报,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四)学校决赛答辩
初评结束后,学校将及时进行统分,并将聘请专家对初评分数靠前的作品作者进行决赛问辩,并由作者进行答辩,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答辩者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完善作品。

(五)评奖及报送全国“挑战杯”竞赛
最后结合初评分数、答辩情况和最后完善情况,对于所有参赛作品,学校将按实际情况设臵一定奖项,评出最后的获奖作品。

从获奖的作品中最终评选出六件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将按照各院系组织作品申报的具体情况,由工作委员会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

☆☆了解一点评审原则是有用: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

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

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
基本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