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学复习终极版1

植物营养学复习终极版1

多功能复混肥料:除养分外,还含有农药或生长素类物质的复混肥料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能产生有利的影响的元素土壤速效氮: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枸溶性磷肥:凡所含磷成分溶于弱酸的磷肥磷的固定:水溶性P在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下被固定复混肥料: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生理酸性肥料: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喷雾器械喷洒于植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P/Ca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根际: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激发效应:投入新鲜有机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

使分解速率增加的称正激发效应;降低的称负激发效应。

有机肥料: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肥料:凡能直接或间接补充环境养分供应不足的任何物质肥料利用率: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绿肥:直接或堆沤后施入土壤用作肥料的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

四、简单题1“水旱轮作”时,磷肥合理分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遵循“旱重水轻”的原则,即磷肥应重点施于旱作物,水田则应少施甚至可不施。

原理: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有效性明显提高2水田中铵态氮肥强调深施,为什么?水田水层以下有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

如果铵态氮肥表施,则铵离子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并发生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

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

3施肥包括哪些环节?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基肥:培肥和改良土壤,供给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种肥: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追肥:及时补充植物在生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以促进植物进一步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4有机肥和化肥各有哪些特点?(1)养分含量:有机肥低,化肥高;(2)养分种类:有机肥全面,化肥单纯;(3)养分释放速度:有机肥慢,化肥快;(4)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某些化肥可影响土质,化肥还可污染生态环境。

5为什么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在植物必需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仅次于碳、氢、氧),土壤中氮磷钾的供应量并不低,但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常需通过施肥进行补充。

故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6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大量施肥可导致:(1)土壤污染;(2)水体富营养化;(3)地下水污染;(4)大气污染;(5)食品污染。

7试述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途径。

8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采用的措施全面改善作物生产技术条件、合理分配N肥的品种、合理确定N肥的数量、改进氮肥施肥技术、合理使用N肥增效剂、研制、开发缓释氮肥、培育N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品种9复混肥料主要有哪些缺陷?(1)比例固定 (2)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10氨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差异有哪些?铵态氮肥 1.多是水田氮源 2.植物吸收后在根部全部同化为谷氨酰胺或谷氨酸 3.在土壤中不容易淋失 4.存在于还原性条件 5.吸收氨为保持电荷平衡,需释放质子,pH下降硝态氮肥 1.多是旱地氮源 2.同化为氨可在地下部也可在地上部 3.在土壤中容易淋失 4.存在于氧化性条件5.吸收硝为保持电荷平衡,需释放氢氧根离子,pH升高11复混肥料的特点:优点: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养分种类多,理化性状好、贮运省费,施用省工缺点:复混肥料养分比例固定,难以满足不同施肥技术的要求。

12植物为什么容易吸收尿素(尿素适应做基肥和追肥的原因):1.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2.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细胞质壁分离;3.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4.对大多数作物以0.5%~~1%的浓度喷施为宜,早、晚喷施效果较好。

13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抗旱性: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抗寒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抗盐碱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14施肥量确定依据:计划产量的养分需求总含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的养分含量15有机肥料优点及缺点:养分齐全,浓度低;肥效持久,但是肥劲小而缓慢;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有培肥改土作用;对重金属有吸附作用,从而具有减毒功能能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学特性16化学肥料的优缺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原料丰富;保存容易并可久存;多种效能养分不齐全;肥效不长;过多施用会破坏土壤性质;有局限性17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优点?提高肥料的有效性、养分供应平衡、减轻环境负荷、培肥改土18堆肥的原理:主要利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将植物有机残体,进行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使各种复杂的有机态的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和腐殖质,同时利用堆积时所产生的高温(60—70℃)来杀死原材料中所带来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因此,为了获得优质堆肥,在堆制过程中,千方百计地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加快堆肥腐熟和提高肥效的关键。

19堆肥的过程:潜伏阶段;中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熟化阶段20影响堆肥的因素:有机质含量;PH;含水量;C/N;通风量与通风频率21钾肥增强抗旱的原因、抗病虫害的原因:增加钾离子的浓度,钾提高细胞的渗透性、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使细胞保持稳定的透性、气孔的关闭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植物吸水能力植物体内可溶性氨基酸和单糖积累少,减少了病原菌的营养来源、使细胞壁增厚,表皮细胞壁质化增加、钾促进内酚类合成增加抗病力22土壤施用微肥会出现的问题:分布不均匀、用量大,肥效低、污染大23科学用肥的基本环节:(1)施肥的基本原理(2)肥料种类的确定(3)施肥量的确定(4)施肥方法(5)施肥深度(6)施肥时期(7)施肥技术的发展。

24施肥的基本原理:(1)矿质营养学说(2)养分归还学说(3)最小养分律(4)报酬递减律(5)因子综合作用律。

五、计算题1、某农户麦田前3年平均产量为365kg,该地块无氮对照区小麦产量为150kg,现有碳酸氢铵和猪圈肥,试估算实现小麦计划产量,每1/15hm2约需施用多少猪圈肥和碳酸氢铵? (★每生产100kg小麦需要3kg纯氮,总肥料量的 2/3作基肥:用含氮为0.5%,肥料利用效率为25%的猪圈肥, 1/3作追肥:用含氮为17%,肥料利用效率为30%碳酸氢铵)。

解:①计划产量确定:365kg+365×10%kg=400kg②实现计划产量需肥量确定:400×3%=12kg③估算土壤供肥量:150×3%=4.5kg④需要通过使用肥料补充的氮量:12-4.5=7.5kg⑤估算实现计划产量施肥量(2/3作基肥、1/3作追肥)7.5× 2/3=5kg,按猪圈肥含氮0.5%,当季肥料中氮素利用效率为25%计算=5/(0.5%×25%)=4 000kg剩余的氮素量为7.5×1/3=2.5kg,按碳酸氢铵量计算为2.5/(17%×30%)=49kg2、在我国南方缺磷、钾的红壤性水稻土上种植杂交稻,需配制分析式为8-10-12的混合肥料一吨,需用尿素 (N=45%)、过磷酸钙 (P2O5=18%)、氯化钾 (K2O=60%) 及填料(石灰石或泥炭)各多少公斤?解:每吨混合肥料中应含有N、 P2O5 、 K2O的数量分别为:N = 1000 × 8% = 80(公斤)P2O5 = 1000 × 10% =100(公斤)K2O = 1000 × 12% = 120(公斤)相当于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数量分别为:尿素= 80 ÷ 45% = 177(公斤)过磷酸钙= 100 ÷ 18% = 555(公斤)氯化钾= 120 ÷ 60% = 200(公斤)三者总重为:177+555+200=932(公斤)填料为: 1000-932=68(公斤),可用石灰石或泥炭补足答:需要尿素177公斤、过磷酸钙555公斤、氯化钾200公斤及填料68公斤。

3、已知复混肥料的有效养分含量为18-9-12,计算每公顷基肥用量为氮(N)75Kg,磷(P2O5)60kg,钾(K2O)75kg,计算需要多少复混肥和其他单质化肥?①计算出75kg氮素需要多少复混肥料?75÷0.18=417kg②计算出417kg复混肥中所含磷钾的数量及其与实际需要量的差值含磷素=417×0.09=37.5kg含钾素=417×0.12=50kg需要补充磷素=60-37.5=22.5kg需要补充钾素=75-50=25kg③若用普钙(含P2O512%)和氯化钾(含K2O 60%)来补充磷素和钾素,需要补充普钙=22.5÷0.12=188kg需要补充氯化钾=25÷0.6=42kg4、欲配制10-4-4混合肥料1吨,硫酸铵(含N 20%)过磷酸钙(含P2O5 20%)、氯化钾(含K2O 60%)和钾盐(含K2O 12%)为原料,在配制混合肥料时不能添加任何填充物,试计算各种肥料的用量。

1吨混合肥料中含硫铵:100 ÷20%=500kg过磷酸钙:40 ÷20%=200kg两者之和为700kg,剩下的300kg用氯化钾和钾盐调整。

设氯化钾用量为x,则钾盐的用量为300-x0.6x + 0.12(300-x)=40 x=8.3kg即氯化钾及钾盐的用量分别为8.3kg和291.7kg5、现生产10-5-10的三元复混肥1吨,选用氯化铵(含N 25%)过磷酸钙(含P2O5 12%)和氯化钾(含K2O 60%)为原料,试计算各种原料的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