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 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 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 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
预习课本P35-P37 图文及自主学习36-37 页。
【新课学习】互动探究
一、大气的组成
1. 通过自学课本和导学案能够连出低层大气组成及其作用
CO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O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
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
教师点拨: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哪些大气成分?这些改变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大气成分变化,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还有哪些成分在改变,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也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36 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要求做到: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
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图并解说
教师引导探究
(多媒体显示):
1.云雨雪等天气
现象为什么发生
在对流层?(从
物质组成、大气运动角度考虑)
2. 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仅从天气状况、大气运动两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屏幕给出的问题,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过渡:我们来听首歌,陶冶下情操。
多媒体展示:改编的大气结构垂直分层歌曲,陶冶情操
过渡:对,正如歌中所说掌握好方法才能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自古以来咱们国家就人才辈出,这不,唐代白居易就写了一首诗《大林寺桃花》——引出大气受热过程
三、大气受热过程
多媒体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微课
要求:根据微课视频,结合课本图文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用箭头表示热量传递过程,并标出辐射名称。
学生活动:
学以致
用:学生运用学过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三.【当堂达标】
教师点拨:补充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
1 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3-4 题。
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
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4、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 )
A.①B.②C.③D.④
课后作业:
秋冬季节,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的“经济”方法处理废弃秸秆,却不理解或者忽视了秸秆燃烧与大气污染、雾霾多发之间的联系。
请你调查走访,普及秸秆燃烧危害的知识,帮助农民设想出更环保经济的。
深刻意识并牢记科技进步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预习提示:1、预习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近地面、高空风的风向
2、完成学案自主预习及预习自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