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三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大家能从这组数据中读到哪些信息?中国数据:产业结构变化渐>90%渐GDP比例:二>三>一就业人口结构:三>一>二(2011年三产业首度超越一产业)思考:●这种结构变化是必然的吗?背后原因是什么?●各产业内部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吗?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三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一. 基本内涵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以农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型工业)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一阶段: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迅速增长转向重工业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械工业、电子工业)。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进入持续的高速发展,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
●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为主导。
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开始普及。
●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服务业中分离;人们消费欲望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区域产业结构有以下常见分类:●两大类结构(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农轻重结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一. 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1.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略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1.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趋势。
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
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2. 库茨涅兹定律第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GDP的比重和吸收就业的份额不断下降;●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GDP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更快。
在工业化后期,两个指标会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第三产业创造GDP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上升,其中工业化中、前期,后者上升速度更快。
美国数据0%10%20%30%40%50%60%70%80%90%100%1950195319561959196219651968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政府教育医疗科技商业服务金融信息交运仓储零售商业贸易制造业建筑公用事业矿产农林牧渔1950年以后,美国经济基本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
与之对应,GDP 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商业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医疗产业比重大幅增长,而传统农业、制造业、矿产等日本数据:经济转型以来,传统制造业持续下降●日本经济转型以来,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
●从制造业内部来看,采掘、化工、石油石化、非金属矿、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等传统制造业比重日本-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551959196319671971197519791983198719911995199920032007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16.018.020.022.024.026.028.030.0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 5.07.09.011.013.015.017.0(%)传统制造业占GDP 比例 (左)技术及结构升级产业占GDP 比例中国数据>90%渐渐GDP比例:二>三>一就业人口结构:三>一>二(2011年三产业首度超越一产业)广东数据:GDP比重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广东数据:从业人员比重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思考:三次产业结构为何会发生变化?三.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1. 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2. 第二因素: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1. 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GDP的增加率。
●产品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
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系数变化●温饱解决前:食品支出大,第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温饱解决后:基本消费品支出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产品收入弹性下降。
需求转向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上升,拉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第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结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GDP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
2. 第二因素: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作用机制: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特征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感应也不同。
●主要表现: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和地位变化。
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农业●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困难;●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和能力较弱;●技术进步仍然存在,并促使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工业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
因此,技术进步对该产业影响巨大。
莫尔:“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
”•1983年,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10M硬盘售价为3000美元,约30万美元/G;•1995年,IBM1.2G硬盘售价为250美元,约208美元/G;•2006年夏,中关村三星80G硬盘售价775元人民币,相当于1.25美元/G。
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第三产业●不能实行大机器生产,技术进步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不如第二产业;●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对GDP贡献不如第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
二.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筑业和矿业性质单一,这里主要阐述制造业内部的演化规律。
1.重工业化过程2. 深加工化过程3. 技术集约化1.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
●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主要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等。
行业生产指数行业生产指数纺织74.0工业化工112.4服装59.6金属及机械制造108.3食品107.7电子设备140.4造纸及纸制品93.8运输设备115.62000-2007年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指数(2000年=100)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重工业增长仍然快于轻工业。
霍夫曼系数(略)霍夫曼指数(德)被用来衡量重工业化程度。
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一指数不断下降。
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系数2.深加工化过程●制造业结构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主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
●反映了工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逐步下降,而越来越多依赖资本和技术投入。
●原材料工业: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的工业部门。
包括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
日本工业结构的深加工度化出厂销售总额(10亿日元)职工人数(千人)年份1955年1975年1975/19551955年1975年1975/1955纺织10866457 5.910619960.9服装、服饰85218025.7144531 3.7木材274361813.2383465 1.2家具、木器65197430.4145315 2.2钢铁6501130617.4276506 1.8金属制品219657330.0358855 2.43.技术集约化●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出现高技术化的趋势。
●大批高技术产业得以兴起和发展,成为工业主体。
●该过程标志着工业社会将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过渡。
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机械设备制造业包含哪些部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第三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地区主导产业: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
务必区分主导产业和专业化产业一. 地区生产专业化1. 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内涵内涵: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