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开挖施工安全方案

土方开挖施工安全方案

土方开挖施工安全方案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方案审批人:审核人:编制人:中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xx 年 04 月15 日一、工程概况3二、施工部署3三、土方开挖操作工艺3四、主要安全管理防护措施51、安全管理52、挖土施工安全要求83、基坑(槽)和管沟施工安全94、现场消防保卫措施13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本工程),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 号中国人民大学园内。

工程用途为(留学生宿舍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层数为地下两层,地上层,地上建筑面积14426m2,地下面积为3421 m2,建筑檐高36m,基础为筏板式,地基持力层为粉细沙层,承载能力为fka=260Kpa,地下室混凝土外墙的抗渗等级为 S8,结构类型为框架- 剪力墙,梁、板、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二层以下等级为 C35,三层以上为 C30,防火等级为二级,各防火区设消防栓,自动喷水系统。

人防等级为五级,框架抗震等级为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级,总承包单位为中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单位为中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北京国育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我公司承建该工程,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和质量一起抓”的原则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安排,基坑四周均采用放坡,坡度为10、2,边坡采用土钉墙锚喷支护。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人工配合清除基底预留土层。

二、施工部署:根据降水观测情况,满足开挖条件后,开始按由西向东的行走方向开挖。

采用一台WY160型反铲挖土机,5辆翻斗运土车,一台汽车吊(人工清理基底土层时吊运基坑内土体)。

三、土方开挖工程操作工艺:1、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

2、机械挖土分三大步进行,第一步挖2、0m,第二步挖4、5m,第三部挖4、8m。

预留20cm土层人工清理。

3、第一步先摘去面层渣土层至自然地坪下2m,自西向东进行,开挖时边坡预留20cm 人工清理。

再挖基坑中心基土至-3、5m,四周预留8m,做土钉墙锚杆施工的作业面,随挖土随修整边坡,并进行边坡土钉墙施工(详见降水护坡方案)。

待第一步土钉墙混凝土达到允许强度(通常在土钉墙混凝土喷射完成后12h),挖除第一部四周预留的作业面土层,随挖土随修整边坡,并进行边坡土钉墙施工。

4、第一步挖土结束,待土钉墙混凝土达到允许强度后开始第二步开挖。

挖土机回到第一步开挖起始点按第一步行走方向进行第二步开挖至-8m,施工人员同时做好边坡修整及土钉墙施工。

5、第二步开挖结束,待土钉墙混凝土达到允许强度后开始第三步开挖。

第三步开挖至-12、8m,随挖土随进行边坡修整及土钉墙施工。

6、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

7、马道宽度4 m,坡度为15,马道收口时采用两台挖土机倒出大部分马道土体,剩余部分采用人工清理,吊车吊出,支搭脚手架进行土钉墙施工。

8、机械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底边坡线及基槽钎探点位,开始进行基槽钎探施工。

9、钎探完后进行基槽验收,合格后开始由人工挖除20cm预留土体,用尺量好50cm标准尺杆,随时校核基底标高,并在清理好的基底上放好槽边线。

人工清运土体倒退进行,若手推车不得不在挖好的基底土上行走时,必须垫好木板或厚铁皮,不得扰动基底土。

10、基槽平整完后,随时覆盖帆布,保证基底土水分不至蒸发损失,导致土体积膨胀,并及时进行垫层等下道工序的施工。

11、施工中对标准桩、观测点、管网加以保护,发现古墓文物及时申请有关部门处理。

12、为防止地下水及雨水浸泡槽底,沿基坑边30公分外预留50公分宽临时排水沟,且在转角处设临时积水坑,每一坑内配备一台抽水泵,随时抽出坑内积水。

四、主要安全管理及防护措施:1、安全管理因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施工面积17847万平米,按照我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程序文件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严格对现场安全防护进行控制。

现场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工地设专职安全员,由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及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由工程部组织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整改。

保证无重大事故。

场内按各阶段施工情况在进出口和危险区挂宣传画、色标、标牌及标语,各种防护部位防护到位。

各种标牌应挂齐,并挂在醒目的位置处,符合 OHSMS18001标准。

1)土方开挖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对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检查和鉴定,对可能受开挖和降水影响的邻近建(构)筑物、管线,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整个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其沉降和位移、开裂等情况,发现问题应与设计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处理。

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否则应分析后施工的深坑对先施工的浅坑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大型土方和开挖较深的基坑工程,施工前要认真研究整个施工区域和施工场地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资料、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质量和分布状况、挖土和弃土要求、施工环境及气候条件等,严禁盲目施工。

3)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

开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内机械运行的道路,开辟适当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4)在饱和黏性土、粉土的施工现场不得边打桩边开挖基坑,应待桩全部打完并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开挖,以免影响边坡或基坑的稳定性,并应防止开挖基坑可能引起的基坑内外的桩产生过大位移、倾斜或断裂。

5)基坑开挖后应及时修筑基础,不得长期暴露。

基础施工完毕,应抓紧基坑的回填工作。

回填基坑时,必须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回填要求的杂物。

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且分层夯实。

6)基坑开挖工程应验算边坡或基坑的稳定性,并注意由于土体内应力场变化和淤泥土的塑性流动而导致周围土体向基坑开挖方向位移,使基坑邻近建筑物等产生相应的位移和下沉。

验算时应考虑地面堆载、地表积水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不利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支护,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

在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

7)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防空洞、旧基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8)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9)基坑开挖深度超过9m(或地下室超过二层),或深度虽未超过9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施工方案必须由单位总工程师审定,报企业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查。

10)在距基坑边0、6m周围用48钢管设置两道护身栏杆,立杆间距3m,高出自然地平1、2m,埋深0、5m;在距基坑边0、5m砌120砖墙30cm高,中有240240砖柱间距6m;基坑上口边1m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在锚喷支护上口5m范围内不许重车停留;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越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11)上下坑沟应先挖好阶梯或设木梯,不应踩踏土壁及其支撑上下。

12)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13)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

14)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15)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遗址或化石等,应立即保护现场和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16)用挖土机施工时,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进行其他工作;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17)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挖或铺填超厚。

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红灯警示。

18)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要及时进行支撑或改缓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边坡的变化。

19)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保持23m,并应自上而下挖掘,严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操作方法。

20)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2挖土施工安全要求:(1)在斜坡上方弃土时,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

弃土堆应连续设置,其顶面应向外倾斜,以防山坡水流入挖方场地。

但坡度陡于15或在软土地区,禁止在挖方上侧弃土。

在挖方下侧弃土时,要将弃土堆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弃土表面要低于挖方场地的设计标高,或在弃土堆与挖方场地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挖方场地。

(2)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且不应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土坡坡度要根据工程地质和土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4)在滑坡地段挖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在开挖时,须遵循由上到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3)爆破施工时,严防因爆破震动产生滑坡。

4)不宜雨季施工,同时不应破坏挖方上坡的自然植被,并事先作好地面和地下排水设施。

5)施工前先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地形、地貌及滑坡迹象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6)抗滑挡土墙要尽量在旱季施工,基槽开挖应分段跳槽进行,并加设支撑;开挖一段就要将挡土墙做好一段。

3、基坑(槽)和管沟施工安全要求:(1)基坑(槽)底部的开挖宽度,除基础底部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排水设施和支撑结构的宽度。

(2)基坑(槽)、管沟的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雨季施工或基坑(槽)、管沟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工序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0300mm 厚的土层暂时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除。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管沟底部开挖宽度(有支撑者为撑板间的净宽),除管道结构宽度外,应增加工作面宽度。

每侧工作面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4)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其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

挖方深度应根据土质确定,但不宜超过下列要求:密实、中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m 硬塑、可塑的轻亚黏土和碎亚黏土125m 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 坚硬的黏土2m 基坑(槽)或管沟挖好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

注:挖方深度超过本要求时,应按第5条的要求放坡或做成直立壁加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