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路测量控制点报告说明

高速路测量控制点报告说明

1.任务来源和测量技术依据
1.1任务来源
**高速公路,已对控制网平面和高程进行复测。

然后对段进行控制点加密,测量部已于2016年月日开始,2016年月日完成外业,2016年月日完成内业。

1.1-1仪器设备及人员投入
投入仪器设备投入人员
1.2测量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公路勘测细节》(JTG/T C10-2007)
(5)设计院交桩控制点成果表
2.复测控制点加密观测范围及内容
加密观测范围:**高速公路的(K100+038.96~K111+459.04)桥长11.42千米。

(1)平面控制网复测;
(2)高程控制网复测。

3.测区概况
桥段加密控制点300多米左右一个,共埋设36个,分别为S1-S35、S4-1.四等水准基点大部分与平面控制点公用,共有高程点36个,桩点稳固完好。

4.控制点加密观测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4.1平面控制点加密观测技术要求
这次GPS静态复测采用三级控制网,接收机的对中采用精密对点器,对点精度小于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仪高,误差不大于2mm,取三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GPS接收机的精度指标
a—接收机固定误差(mm);b—接收机比例误差系数。

4.2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技术要求
5.控制点加密观测实施计划和方法
5.1 平面控制点复测实施计划
5.1.1 GPS测量网形设计
控制网复测前首先应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及点位分布情况。

平面控制网采用网联式构网,控制网以三角形为基本图形组成带状网。

5.1.2 GPS测量流程
a)根据网形的技术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在接收机或控制器
上配置预制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b)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
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c)接收机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收机应利用精密对点器和脚架直接对中。

(2)接收机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

(3)雷雨季节架设接收时,要注意防雷击。

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接收机。

5.1.3 GPS测量的操作要点
(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2)经检查,接收机预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3)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仪高一次,两次量测值互差不得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当互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入测量手簿。

观测中,作业员应使用2H铅笔逐项填写测量手簿。

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仪器高等信息记录在手簿上。

同时应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

(6)静置和观测期间应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接收机或阻挡信号。

(7)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

当必须使用时,对讲机应距接收机10m以上,车载电台应距接收机50m以上。

(8)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标识和基座恢复原状后方可执行下一个调度命令。

5.1.4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采用网联式构网,形成三角形组成的带状网。

按照公路三级网测量精度要求对本工程平面控制网进行观测。

5.2 高程控制点加密观测实施计划
5.2.1水准测量
高程控制点复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设计单位所交的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点位是否稳固可靠。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四等水准复测采用相应的水准仪及配套的水准标尺,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2)、测量时,保证前后视距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

(3)、作业前及使用过程中检查与校正i角,保证i角绝对值在作业过程中均不超过15″。

(4)、采用竹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状态。

(5)、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不小于1Kg的尺垫,将尺垫安放在坚实的地方踩实以防止尺垫下沉。

(6)、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脚架时,使其两脚与水准线路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线路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水准路线采用附合路线观测或往返闭合路线路线进行。

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

6.控制点加密观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6.1平面控制点数据处理和平差
6.1.1 内业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
(1)、GPS 网基线解算与网平差均采用华测软件。

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按仪器制造商提供的华测软件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网平差软件采用华测软件进行平差处理。

(2)、外业数据质量检查和数据预处理
对GPS 观测数据进行异步环、重复基线进行计算检核。

及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

由独立观测边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
Vx ≤ 3n * σ Vy ≤ 3n * σ Vz ≤ 3n * σ V ≤ 3n 3 * σ
重复基线较差应小于GPS 接收机标准差的22σ倍。

当检查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应补测或重测。

各级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用下式表示:
2
)
(2
d b a ⨯+=σ
式中 σ——中误差(mm ); d ——相邻点间距离(km )。

当各项要求符合标准后,进行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基线向量的
改正数(VΔx,VΔy,VΔz)绝对值应在规定限差(3σ)之内。

6.1.2内业数据平差计算方法
(1)、基线处理
GPS平面控制网采用GPS华测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处理;基线处理时删除观测条件差的时段和观测条件差的卫星不让其参与平差。

(2)、控制网的平差
基线解算完成后,首先进行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

对所需的基线解进行选择,形成的基线向量文件,即二维向量网平差所需要的基线向量,进行GPS二维向量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时首先需要输入二个点的三维坐标,并生成基线向量文件。

二维无约束平差,选择稳固控制点E011、E013、E003二维坐标作为已知起算点进行整网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前,应先进行起算点的稳定性检验。

约束平差前,应先进行起算点E015、E013、E003的稳定性检验。

即约束一个点的坐标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以复核其他已知点的基线向量精度。

若已知点间基线向量精度满足相对中误差≤1/250000的要求,则认为已知点精度可靠,可以作为控制网的已知点对复测网进行约束平差。

二维约束平差后,按照设计院投影分带的设置,对坐标成果按不同投影带进行投影变换,采用软件获得各投影带相应1980年西安椭球体参数的工程独立坐标。

6.2 高程控制点数据处理和平差
对四等水准的复测应以各水准路线测段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计算每千米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差比对。

否则应重测该段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按复测与设计的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 Δ; M Δ按下列公式计算:
][41L
n M ∆∆=
∆ 式中: △ —— 测段高差不符值(mm );
L —— 测段长(km ); n —— 测段数;
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计算时,取符合规范要求的观测值平差后的成果作为最终成果。

外业观测的当天晚上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内业采用华测平差软件处理数据。

7.控制点加密成果
7.1平面控制网加密观测成果 7.1.1平面控制网最弱中误差
最弱边最弱点统计
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7.1.2平面控制网加密观测成果
8.结论
**高速公路梁加密工作中的平面、高程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满足现场施工。

9.附件
A、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
B、水准测量记录表
C、控制点平面图
D、人员资格证书
E、仪器鉴定证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