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教学楼屋面大跨度梁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并补充计算书。
2. 教学楼五层大会议室活荷载2.0kN/m2偏小,建议按4.0kN/m2考虑。
3. 教学楼屋面活恒荷载5.8kN/m2偏小,应进行复核,尤其对大跨度结构,应确保恒荷载取值大于实际荷载。
4.《工业建筑防腐蚀规范》第4.9.4条要求桩基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井桩不小于C35,桩身混凝土水灰比不宜大于0.45,抗渗等级不应低于S8。
”5. KZ10为单跨框架柱,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比一级更严格。
建议加大其配筋,且箍筋不小于Φ12@100。
6. 楼梯间两侧支承TZ的框架梁其配筋应加强,箍筋应全长加密,腰筋应按抗扭钢筋设计,且应加强。
(各层梁均同)7. 等高井字梁交接处其中短跨方向的箍筋应贯通节点区域设置。
8. 大跨度井字梁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并补充计算书。
9.支承井字梁的边梁应在计算时梁扭矩折减系数应取0.8~1.0,修改后重新计算并复核原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补充计算书。
10. 支承井字梁的边梁截面为300x1200,建议适当加宽。
11. 井字部分屋面板配筋建议适当加强。
12. 框架柱中直径较大的钢筋宜设在角部。
13. 据勘察报告,场地为Ⅲ级(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最大湿陷深度5.5m,地基处理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6.1.5条第3款进行;基础设计说明2.1地基处理采用整片土垫层应为灰土垫层;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补充使用和维护措施。
14. C轴雨篷板板顶Ø8@150偏小,建议改为Ø8@100。
15.梯柱TZ主筋采用HRB335级,应同主体结构HRB400级。
二、(文昌)1.桩基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承载力时,检测数量应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2. D轴框架梁与剪力墙平面外交接处应在剪力墙上设置扶壁柱。
3. 房屋高度8.70m,地下室与5#、7#楼连为一体,其桩基设计等级应为乙级。
4. 6#楼与5#、7#楼交接处关系应示意出来。
5. 地梁边宽处柱边时钢筋如何锚固,建议增设桩帽。
6. 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其每边配筋应大于一层柱配筋的1.1倍。
7. 6#楼与5#、7#楼交接处应设置沉降后浇带。
三、(XHL)1. 结施-02中,桩详图持力层圆砾层应为粗砂层;井桩明细表桩长8.5m和桩详图不小于6m不一致。
答:已按专家意见修改为粗砂层,并修改桩长约为8.5m,详见桩基详图。
2.迎水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核对修改。
3. 大样1悬挑板下部筋应通长配筋。
4. 设计依据中的主要设计使用年限改为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 主要活荷载中,补充服务大厅活荷载值,取3.5Kn/㎡。
6. 结构分析中:周期折减系数宜取为0.80,计算结果汇总表中补充有效质量系数、最大框架柱轴压比。
7. 场地土具微腐蚀性,混凝土强度可取C30.建议取消C35的混凝土;砌体中补充砂浆强度等级。
8. 计算书中:舒适度验算风压取0.4Kn/㎡,周期折减系数取0.80.梁刚度放大系数应按2010规范取值,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按有侧移,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第1计算层层高取2.0m,楼梯间休息平台活荷载取3.5Kn/㎡,第二层服务大厅活荷载取3.5Kn/㎡。
9.地基处理中:应注明是整片处理还是局部处理,并补充地基处理的宽度;局部C15毛石混凝土改为C15素混凝土。
10.禾驮乡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据弱腐蚀性,环境类别应为五类,补充防腐蚀设计要求。
腐蚀性场地土不应采用灰土进行处理。
答复:已按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禾驮乡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据弱腐蚀性,环境类别已改为五类,补充了防腐蚀设计要求。
腐蚀性场地土采用C25毛石混凝土进行了处理。
11.屋面框架柱不应涂黑表示;12.框架柱主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不满足《11G101-1》第53页要求,核对修改。
13. 核基础承载力,基础底面偏大。
14. 结施-02中,说明5.1处理后垫层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20 kPa,计算书为180 kPa;考虑到处理后垫层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20 kPa要求较高,一些施工单位不宜达到,计算时按180 kPa保守考虑,软弱下卧层计算见补充计算书;经计算地基从0.000开挖至-6.7m,地基处理后黄土状粉土层剩余湿陷量为157mm,满足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小于200mm的要求;15. 结施-09中,核DKL16(A×2~4、6~8轴)上有大跨梁8100 DL1、DL2是否设置吊筋。
四、(渭滨)1.结构的地下室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不应取-1(水平位移完全约束)。
2.与剪力墙平面外单侧相连的梁(端支座),当支座配筋较大时其钢筋水平段锚固长度较难满足要求,且剪力墙平面外局部刚度较难模拟,建议按铰接复核相关梁上下部钢筋。
3.应核实各楼200厚墙体在底部大层高部位的平面外稳定性及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4.应补充墙体轴压比计算书,核实是否满足要求。
5.部分连梁箍筋计算值较大,应核实抗剪截面是否超限,如不满足,则应按高规7.2.26条处理。
6.部分高层筏基的抗冲切计算书未提供,应补充,并逐楼核实是否满足要求。
7.应复核各楼的基础偏心值且应满足《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5.1.3条要求。
8.部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柱截面相对偏小,由于存在柱内力向剪力墙的卸载作用,建议按PMCAD荷载复核柱轴压比和竖向承载力(相当于按柱负载面积计算)。
9.上部为住宅、下部为商业的楼号,住宅的填充墙较多,底部为空旷且层高相对较大的商业用房,地震作用下易形成薄弱层,建议底部墙、柱按薄弱层采取措施。
10.16、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的纵墙普遍偏少,墙体水平配筋较大,应逐一核实纵向墙体抗剪截面是否超限。
11.已补充多层结构的山墙柱在相邻高层筏板生根时,多层结构后施工。
12.1) 地下部分结构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与地下车库相连的各楼号中,单体与车库底板、顶板相连的方法不清楚,车库楼板会形成主体结构的短柱、错层柱墙等问题,应采取措施。
(2)上部结构设防震缝的各楼号,在地下部分(包括+0.000板和地下室墙体)连接关系不清,如果+0.000板设缝,则存在高层无侧限的问题。
应逐楼核实、答复。
1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应补充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要求。
14.柱、墙钢筋在筏板内的锚固长度的垂直段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03G101-3》的要求。
15.由于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建筑基础连为一体,高层的地基基础等级均应为甲级。
16.结施3,基础设计说明中,基底未到圆砾层时,超挖部分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17.地下连为整体的楼号,由于分别绘图,后浇带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应逐一核查。
18.底部带商业的高层结构,局部外扩一跨商业裙房,筏板基础连为整体,基础偏心值应满足《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5.1.3条要求,差异沉降量应满足规范要求,裙房外墙F轴的底板不宜再继续外挑。
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措施。
19.已根据高规12.2.5条要求,地下室外墙水平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进行修改。
20.根据抗规6.1.4条要求,嵌固部位以下框架柱纵筋面积应最大为1.1倍。
21.对于高层结构,应根据轴压比核实约束边缘构件体箍率(Ф10、Ф8箍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2.多层结构的楼梯间短柱应全高加密,体箍率大于1.2%,部分楼号不能满足,应复核。
23.各楼短肢墙的轴压比、配筋等构造应按高规7.2.2条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24.部分楼号中,楼板支座两侧跨度不同时,支座负筋长度应以较大跨为准,两侧应相同。
25.建议GZ间设梁,支承斜檐口板。
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
26.部分楼号的飘窗的下挑板采用梁平衡锚固,使两侧框架柱形成短柱,建议采用楼面上翻栏板的形式,否则应对两侧框架柱采取短柱加强措施。
图中挑板和梁均无配筋。
27.底部的部分柱轴压比较大,最大者0.95,应修改。
28.中柱截面小于边柱,应复核是否有误,由于存在内力向剪力墙的卸载作用,建议按PMCAD荷载复核柱轴压比和竖向承载力(相当于按柱负载面积计算)。
29.在底部楼层,电梯门洞两侧墙体水平配筋较大,应核实墙体抗剪截面是否超限。
30.结构超长,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应制定专门的超长设计、施工措施。
31.结构长宽比大于高规3.4.3条的规则性要求,应根据其条文说明采取加强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承载力。
32. 17轴剪力墙底部开洞形成小墙垛,该部位转角应设置框架柱。
33.应核实各层墙体洞口边的YBZ10、GBZ10是否满足墙体轴压比要求,建议适当加大端柱截面。
34.由于开间4.5m较大,其高度200mm(墙厚)偏小,应适当加大。
35.结施20,TB2c跨度5240,偏大且厚度标注有误,建议中部增加支承点。
36.结施1,根据甘建设[2008]249号文,三层商业,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乙级。
抗震等级相应修改。
37.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应为100mm。
38.结施4,部分柱下板底筋不满足计算要求,应修改。
39.基础筏板计算沉降量不足1mm,有误,应核实,A、B段间的差异沉降量应满足规范要求,或采取施工措施消除差异沉降的影响。
40.基底零应力区不满足规范要求,应按基础底板实际宽度核实。
41.B段短肢剪力墙底部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30%,应按实际墙长复核、适当调整。
42.剪力墙连梁应满足一级框架梁的箍筋直径要求,且实配值不满足计算值要求,抗剪超限应处理。
43.高层建筑的外墙在地下室部分应尽量封闭,设置钢筋混凝土墙,以保证其嵌固性能。
44.消防车道的活荷载标准值有误,应为20kN/m2,折减系数在构件计算时采用。
45.应按绝对高程核算地下室底板是否需要进行抗浮设计。
五、1. 办公楼周边场地北底南高,相差约5米左右,这种情况对结构整体十分不利,计算时应将地面压力与土体侧压力输入模型进行计算,但计算书中无体现。
墙体侧壁采用材料、对应措施均应注明。
2. 文本文件中应补充超长结构中除采用后浇带外,其它加强措施。
后浇带应全长贯通,不是图中局部范围。
3.办公楼应该补充本楼层平面及竖向规则性判定结论。
三层中段平面不规则中的楼板局部不连续,说明采用什么措施加强。
4. 场地土对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可按正常环境设计,文本中与土接触混凝土构件表面防护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就不必采纳,应取消。
5.水对桩混凝土和混凝土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另有要求可加注说明。
6. 补充地下室的防水等级,抗渗等级应纠正为P6,与规范中规定对应,不是S6.7.办公楼有错层,计算书总信息中“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应填“是”非“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