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晚清外交近代化 (共34张PPT)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晚清外交近代化 (共34张PPT)

让出一部分准噶尔土地给沙俄,有损“天朝”体面;二是,乾隆时期,最终征服准噶尔部,而 沙俄违约收纳准噶尔部的逃人;第三,清廷显然不想让其他藩属知道,本国使臣曾跪拜他国 君主。
结论:近代以前,清廷鉴于沙俄是近在咫尺的大国,防止沙俄支持国内反叛力量,在外 交礼仪上多有妥协甚至一度放弃朝贡体系,给与通商、外交、传教等特权,但从没有改变将 沙俄视为藩属的真实想法。
• “贡品”隐含的较量和“贡品”的归属
英国带来的600多箱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中,有许多英国有意向中国显示其 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如当时英国最大、装备有最大口径火炮110门的“君 主号”战舰模型,以及榴弹炮、迫击炮和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
• 然而,乾隆皇帝却不以为然,只是将之作为海外国家进呈的一般贡品而已, 而英使也只不过是万里迢迢来送贡品,以表示向大清国的恭顺的朝贡国使节而 已。,相反却还责难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而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 符天朝体例。
•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二、鸦片战争前的外交 天朝上国的朝贡外交体系或宗藩外交体系
1、含义:
*BC3-19世纪末,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以中国为核心的政治秩序体
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为主要国际关系模式。
2、朝贡外交体系的形成原因
(1)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2)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3)政治统一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经济文化长期领先;
—— 1793,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携带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书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 “马夏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 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 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问题设计: 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 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所谓拜见王爷之礼,即是“一跪三叩首”(拜见皇帝是“三跪九叩首”)。
按照沙俄方面的记录,托时、德新觐见女皇时,确实是行了“一跪三叩首” 礼,且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由此推测,清使应当没有说明他们行的是拜见王 爷之礼,否则沙俄方面断然不会同意。
虽然尽力维护了“天朝”体面,托时、德新的出使,还是被乾隆在官方资料 中刻意抹去。其原因有三个,一是使团曾转达雍正意旨,只要沙俄不支持准噶尔部,愿意
• 问题设计: 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 不贸易;派驻使节,平等外交
两广总督译文: 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原因: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 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周边地区和国家相对落后 (4)华夷有别观念的深远影响
3、特点:
*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中华帝国保护、协调各国关系
政治和礼仪大于经济利益;以周边地区国家为主 朝贡贸易,厚往薄来; 中华帝国政治制度和文化礼仪的输出和延续
4、朝贡外交体系面临的挑战
西方工业文明对自由贸易的要求; 列强战争的入侵; 近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平等外交原则的强势植入
1793年7月,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到达天津。清廷把英国的使节当成贡使, 在他们的船上挂“英吉利贡使”旗。钦察大臣徽瑞要求马嘎尔尼三跪九拜, 马嘎尔尼只愿依拜见本国元首时的礼节,免冠单腿行礼。
嘉庆28年(1816),英国又派遣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访华,企图扩大 中英贸易,英使不愿行三跪九叩之礼,到嘉庆皇帝接见的时候,正使佯装生 病,副使说礼服没有准备好。嘉庆大怒说,英使“竟系无福承受天朝恩赉”, 遣还了使团。第二天,嘉庆怒气消了些,派人带上礼品赏赐给英国国王,并 且赏收英国部分“贡品”,遣送回国。
一、英国使团访华
1793年7月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的马戛尔尼使团,分乘5艘船只,带 着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的信件和大批代表西方科技文明的礼品,到达天 津大沽口,并于当年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
嘉庆28年(1816),英国又派遣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访华。嘉庆皇 帝没有接见使团。
英使访华,礼仪之争
乾隆皇帝回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
披阅表文, 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
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
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
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
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
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信函翻译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 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与皇帝陛下发生 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 ……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 和……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故此希望特派 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 保诸事平安 。
了依据; 使团成员著书立说,促使欧洲对中国文明的看法由褒奖到抨击、鄙视。
• 材料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 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 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 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 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 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 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 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 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知识拓展:唯一的破例, 沙俄不肯做大清藩属,这事儿不能让大清臣民知道
1689《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双方对等的代表、卫兵人数,到写制、签署、互 换,及最后使用拉丁文译本,都严格遵守了已有的国际法原则。
这在今天看来,是清朝接受近代外交的开始,而于清廷而言,这只是一次不光彩 的权宜之计,以至在官方材料中,极少谈及这次谈判的经过,意在防止人们知道,当时 为迁就沙俄,清廷竟一度放弃了“朝贡外交”。
雍正皇帝派托时、德新出使俄国,为避免发生礼节纠纷,清使本无觐见沙皇的计划。 但有预案——如果沙皇一定要接见使臣,可以告知对方: “惟我中国使臣无论出使于何国, 从无叩拜之例……按本国之礼,除叩拜我皇上之外,其次可拜见王爷等,我两国自相和好已
有多年,实不与他国相比,贵汗既然务必会见,则本使臣等可按拜见我王爷等之礼拜见贵汗
经典范文【 精品】 工业工程年会主持人串词稿 工业工程年会主持人串词稿 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宣扬先进理念,构建交流平台!第五届华 南工业 工程年 会今天 与您相 约,让 我们以 热 烈的掌声来庆祝我们ie人自己节日的 召开。 首先我 们掌声 有请本 次会议 组委会 委
员谢陵春先生、丁佰胜先生分别做年 会致词! (谢陵春先生、丁佰胜先生致词)
• “贡品”放入仓库,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联军占领北京,在仓库重看到蛛网斑斑 的“贡品” -----以上材料摘自网络
使团活动和感悟
“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 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使团成员安德逊
• “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 衰落,把满清政权看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大船舰”,预言它将“”。他形容 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退化到了“半野蛮人”时代。“中国就像 一艘破旧的战舰,它之所以没有沉没,全在于精明的船长。一旦一个无能 之人走上指挥位置,它将无法承受暴风骤雨,不再有纪律和安全。”
感谢丁先生、谢先生寄予工业工程发 展的美 好愿景 和使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工业工程就 是将现 代科学 技术转 化为现 实生产 力,提高 企 业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技术和 保证。 目前,在 整个珠 三角企 业有80%以上 的 企业都有工业工程部门和我们在座的 各位工 业工程 师们,你 们在企 业担当 着革新 、 改善的重要任务和引进、推动新技术 的角色, 那在今 天,我们 荣幸请 到了拥 有其企 业 ie学院和众多ie专才的富士康集团工业 工程处 处长陈 冠欣先 生,为 我们分 享工业 工
程在富士康集团的实践道路及工业工 程在国 际上所 面临的 发展与挑战。掌声有请陈处长。
陈冠欣处长演讲(代替富士康ie学院院 长陈振 国博士) 感谢陈处长的精彩分享。我刚看了一 下我们 的签到 表,发现 今天来 参加我 们年会 的
还有很多来自企业的高层们,可见我们 的企业 老板还 是非常
鸦片战争前后的外交——晚清外交近代化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近代国际法赋予资本主义外交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朝贡” 外交(或 “宗藩”外交关系),并不存在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近代列强入侵,强迫中
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在此过程中,统治者仍然固 守“天朝上国”和“夷夏之辨”的观念,宁肯丧失治外法权、协定关税以及利益均沾等 国家主权,也不准许外国公使驻京。这说明在清朝传统对外观念中没有国家主权意识。

——英使马戛尼
• 阿美士德使团在来华途中,“深入渤海沿岸测绘这一禁区的水道,取得山东 到辽东一线的沿海航道详图。回国途中,又测量镇江、瓜洲、金山一线的 长江水道,为以后两次鸦片战争英国进攻镇江、南京和兵临白河口,完成 了航道情报的准备工作” [1] 。——摘自网络
• 结合以上材料,提出论点,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示例一:清朝盛世下的危机 示例二:英中发展趋势相反 示例三: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三、从朝贡外交体系到近代外交体系(条约外交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