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物流工程专业姓名李梦研学号2010210474关键词:俄罗斯地理;俄罗斯简史;俄罗斯文学;俄罗斯音乐;俄罗斯绘画;课程评价一、本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一)俄罗斯地理概貌:位置:俄罗斯:东经30-西经170 北纬50-北纬75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地域辽阔。

俄罗斯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春秋季节甚短。

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37653公里。

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3%,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横跨11个时区;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跨越4个气候带。

地形:俄罗斯是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低地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

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二)俄罗斯简史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语:Russian Federation),地跨欧亚两大洲。

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且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冰岛、瑞典隔海相望。

俄罗斯被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围,可经波罗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并且是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亦为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科技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强国,也为八大工业国之一,亦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北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

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

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

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独立。

恢复使用沙俄时期的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历史:俄罗斯联邦成立于1917年11月7日,在此之前一直在沙皇的直接统治下。

1922年12月30日加入苏联,称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原苏联瓦解以前,俄联邦一直是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共和国。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乌克兰两共和国的首脑在明斯克会晤,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的协议,并同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

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

到公元六世纪,进入封建社会,成立了基辅公国。

到九世纪基辅公国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国家,它存在了三百多年,是罗斯民族的摇篮,后来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

到十二世纪中,基辅罗斯解体,一批小的公国取而代之。

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远征欧洲,首先征服了罗斯全境和波兰、匈亚利。

从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统治的金帐汗国,致使俄罗斯经济文化远落后于欧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国(其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塑像目前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纪逐渐强大并领导其它公国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此后俄罗斯逐渐向外扩张,到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最思想开放、富于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这时我国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的时代)。

为了俄罗斯的强大,他军事上从瑞典人手里取了现彼得堡一带地区,并开始俄罗斯的欧洲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装和社会风尚上也学习西欧,致使到今天圣彼得堡人仍被俄罗斯人认为是最讲文明和最欧洲化的城市。

在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到圣彼得堡。

使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同时和以后的皇帝的继续下还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罗斯最早的大学。

其中有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1797年)等。

从彼得大帝后,俄罗斯迅速扩大,从周边国家攫取了大领土,人口也在半个世纪里扩大了一倍。

但当时的国家即有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又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度。

直到1861年俄罗斯沙皇才自上而下的废除了农奴制,从此俄罗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初,俄罗斯在日俄战争失败,使国内危机发展。

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1917年1月俄罗斯沙皇被推翻。

当时俄罗斯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同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水兵和陆军士兵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苏联。

并在很短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但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犯了许多错误,在与西方的经济竞赛中逐步落伍,引起苏联人民不满,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立。

(三)俄罗斯文化文化:俄领土跨越欧亚两洲,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

俄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大量出版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俱乐部等群众性文化设施。

俄还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

俄博物馆按专业可分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专业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等。

著名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俄罗斯中央革命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中央海军博物馆等。

较大的艺术馆有莫斯科科列季亚克夫国家绘画陈列馆。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

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

俄罗斯的戏剧艺术体裁和形式多样,最早出现在皇宫内,19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社会戏剧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

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的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

俄罗斯的马戏团在俄罗斯也很受人们的欢迎,马戏团团员训练有素,技艺精湛。

俄罗斯人有卓越的民间艺术。

实用装饰艺术有金属、兽骨和石头的艺术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画、刺绣、带花纹的纺织品、花边编织等。

最有名的工艺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碗、木盘等木制品。

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于1935年访问了苏联,会见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梅耶荷德、塔伊罗夫、爱森斯坦等苏联最著名的导演。

当时在莫斯科工作的英国导演戈登﹒克雷、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和皮斯卡托也观看演出。

这是东西方戏剧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它永远载入了世界戏史册。

画家高贺琪运用中国绘画语言描绘俄罗斯,提供了具有历史感的人文空间。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59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是苏联和俄罗斯最大的国际电影节,1972年定级为世界A类电影节,是全球12个A类国际电影节之一,2000年起从每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

其悠久历史仅次于威尼斯电影节。

(四)俄罗斯音乐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

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音乐特色俄罗斯音乐的养分源自民间,但又深受拜占廷宗教唱诗音乐的影响, 它常常以悠远深沉的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比如我们重温“红莓花儿开”、“小路”等歌曲时,就能细细体味到它的这个特点。

俄罗斯音乐甚至能展现历史的大场面,那恢弘的气势,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咏曲调体系。

(五)俄罗斯绘画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接受美术教育的人来说,俄罗斯绘画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俄罗斯(以及苏联)绘画就是艺术典范,就是创作样板,就是高不可攀的文化顶峰社会影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

在欧洲范围内,19世纪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时代,各种文艺思潮和流派频繁起伏更迭。

19世纪初,流行了将近200年的古典主义趋于没落。

法国大革命后的形势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了浪漫主义的诞生,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相当的发展。

到了三四十年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辩证法、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使艺术的主流转向真实地表现生活和再现社会风貌、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

这股强劲有力的艺术潮流,由于它对现存秩序的揭露和批判,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二、俄罗斯文学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俄罗斯文学,下面我就说说俄罗斯文学吧。

20年代下半期,普希金在保持和发扬早期诗作的优点的情况下,完成了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

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表明他已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在该国文学中展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塑造了当时大多数进步贵族青年的代表奥涅金,他们厌恶上流社会,但又远离人民而无法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