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与路径作者:丁明磊王革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06期【摘要】积极谋划建设科创中心是应对未来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基于未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驱动下科创中心发展的特征,根据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新需求,提出面向2035年我国科创中心建设需要把握的思路与发展路径,并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加强区域创新高地战略性布局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心; 区域创新; 科技革命; 产业变革【中图分类号】G32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0.06.004当前,世界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谋划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简称科创中心)是应对未来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科创中心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核心依托,不仅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策源地,而且是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
[1]科创中心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载体与支柱,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与依托。
面向2035年,我国的科创中心建设需要承担更大历史使命,进一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驱动下的科创中心发展特征当前全球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将给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既是全球科技创新驱动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发展观价值观转型的客观要求,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球创新格局的重大调整。
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和城市群仍是创新活动的核心载体。
世界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新阶段,创新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制造业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活动方式,人、技术、资本的作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大城市(群)是创新活动的“集中发生”地。
兰德公司2017年的一份报告提出,未来20~30年,大城市(群)仍然是全球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地和集聚地,这是由全球经济发展周期、历史产业积淀和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以及创新活动的复杂性、本地特性、全球化特征等因素所决定的。
[2]到2050年,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东及非洲的部分国家除外),未来大城市(群)将会成为创新活动的集聚地。
从形态来看,科创中心更多表现为一个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创新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根本动力,城市就成为了科创中心,并具有了很强城市竞争力。
[3]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空间的极化区域,科创中心的重要特征是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对创新资源流动具有显著的引导、组织和控制能力。
[4]面对科学研究加速纵深演进的趋势,科创中心聚集高端创新资源与布局新型科技基础设施,引领科学研究前沿。
基础科学研究不断向宇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加速纵深演进。
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宇宙演化和意识活动机理等重大前沿问题有望取得突破,科学研究学科间横向交叉融合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
据统计,21世纪过去18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学科交叉成果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的20%上升到40%以上。
[5]科学研究活动呈现数据驱动、研究重心向下游应用端移动,以及愈加依赖巨大投入和大型科学装置平台的趋势。
同时,科研组织模式多元化、开放性、体系化的特征也更加明显。
科创中心一定要引领科学研究的前沿,要拥有丰富的科学基础设施,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网络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科技人才等,是知识工厂与人才集聚中心,是原创性科技成果的策源地,能够持续产生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
技术交叉融合不断加速社会数字化发展进程,科创中心作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结点,加速推动技术进步向经济社会全面扩散。
信息、生物、能源、先进材料与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呈现多技术交叉融合和群体性跃升态势。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边界日趋模糊,不断产生新兴学科及领域,催生新兴技术及产业。
据统计,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间,交叉融合的热点研究领域逐步增加,从121个扩大到232个。
[6]例如,脑科学与数理、信息等学科结合,正在催生“脑-机”交互技术,将极大带动人工智能、复杂网络技术发展,促进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等。
以高速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新技术体系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全面扩散,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三元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科创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拥有完善的应用技术研发体系,能在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等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
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生产方式变革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科创中心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形成创新级和创新带,拥有功能健全的创新创业生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以數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将全面加速发展,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和分工模式,将对生产组织、社会分工以及国家治理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在产业领域拓展创新应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将面向开放场景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呈现出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路径多样化等特征,重塑形成智能、高效、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大量涌现,快速向各个领域渗透融合,主流技术和产品不断被迭代,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涌现,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归零效应。
这不仅会改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全球的布局,还会加速推动后发经济体转型发展。
创新资源和创新型产业的高端集聚和引领是科创中心发展的显著标志。
[7]科创中心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形成创新级和创新带,始终处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高端,具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原创思想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拥有功能健全的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创新型经济的时代潮流,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我国正向世界科技第一集团迈进,对未来15年科创中心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我国正向世界科技第一集团迈进,即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面向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逐步形成先发优势,建设新型国际科技合作关系等,都对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同时,由于科技创新日益呈现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例如新技术应用可能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增强社会阶层固化,可能对就业、社会伦理和安全等问题带来重大影响和冲击,新时期的风险挑战对科创中心的科技保障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推动一批多层次科创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创新发展空间格局。
科创中心建设由于创新性地集成应用了规模经济、收益递增、循环因果累积效应、专业化分工以及创新极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了创新要素资源的高速集聚。
[8]通过打造一批科创中心和创新引领示范区,加强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资源布局,促进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形成科技创新战略力量的合理布局,促进创新增长极、增长点、增长带梯次联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作为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科创中心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支点。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科技体系建构已基本完成,向“世界创新工场”转型的科技支撑体系正在加速推进,各种新的制度障碍将日益彰显,对深化改革提出迫切要求共建共享构筑融合创新大平台,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着力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共建共享构筑融合创新大平台。
让人才、技术、成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相融合,与资本、产业有机结合,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优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共识,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三者可持续的均衡发展对科技发展的方向、利益分配机制等都提出了新课题。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新消费群体推动社会需求不断转型升级,对绿色、安全、包容的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
科创中心建设需要同时满足人们对更洁净的水和空气、更健康的生活、更安全的居住、更有尊严的工作、更高质量的教育等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需求。
全方位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重新定义中国和世界的创新关联。
需要深植创新创业的优良土壤,全方位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面向全球组织资源要素,吸引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融入城市和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全球创新创业乐土。
提升各类创新主体通过开放知识网络利用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国际融合和不断攀升。
面向2035年我国科创中心建设需要把握的若干思路建设思路。
一是面向2035年,应充分认识和把握新科技革命的规律与发展特征、抓住新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把一批多层次科创中心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二是以科创中心建设为重要支点,部署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以先进思想和理念统领科创中心建设布局,通过全方位接入全球创新网络融入经济大循环,以创新和提升体系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新增长动力代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动力,打造从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到国家强的通道。
要强化“三个面向”的科技创新主攻方向。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展引领未来的基础科学,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构建面向未来场景的技术体系。
要通过科创中心建设引领促进效率提升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推进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发挥先发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效率特别是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效率提升。
若干思考。
一是推动科技经济“两篇文章”汇成“一篇大文章”。
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强化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依靠、相互促进,把科技创新的价值更多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到创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