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巷道维修综合措施

井下巷道维修综合措施

一、说明:我区担负着井下巷道的维修工作,为杜绝巷道冒顶垮落棚事故的发生,保证通风、运输畅通和行人安全,确保井下巷道失修率不超过规定,按时完成公司交办的临时工作,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特编制该技术措施。

二、准备工作:1、公司安排巷道扩修维护零星工作时,区队干部要先查看现场,标定好施工位置及范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现场存有不安全隐患时,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将施工所需材料提前运至施工地点附近,分类码放整齐。

3、施工地点如果不通风,且距进风巷超过6.0m,则由我区提前安设好局部通风机,采取压入式供风。

瓦检员对施工地点每班不少于两次正常检测,局部通风机专人兼职挂牌管理,保证正常运转,风筒环环吊挂整齐,风筒口距施工迎头不大于10m,在扩修施工期间若突然停电停风,应将所有人员撤至通风良好处,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有害气体,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待通风10分钟后,人员方可进入施工地点工作。

三、施工方法:<一>架棚巷道的维修1、施工前将施工地点前后各10m范围内的支架打齐撑棒,背实顶帮,检查加固原支架,控制牢稳,确认安全方可施工。

2、施工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支设与原巷道相同或相应规格的梯形棚,扎角175mm/m,棚距根据原巷道支架棚距适当缩小,顶腿均为11#工字钢,且使用带挡板的,净高不低于原巷道设计高度,小杆、木垛料足顶背实,小杆间距400mm,背帮2条,撑棒2条,撑棒间距1.0m。

3、扶棚:扶棚时先检查加固控制好前后各10m范围内的支架,并在变形棚下打牢双间柱控制牢稳,然后开壁子,在变形棚两侧架支同规格的支架,加固牢稳后去掉间柱,回掉原棚,背实顶帮。

4、整一架棚、蹬换一根腿时,首先检查加固控制好前后各10m范围内的支架,背实顶帮,打齐棚口撑棒,然后在两侧棚口沿巷道方向支设2.0m开口拖棚各一架,扎角175mm/m,顶、腿均为11#工字钢制作,小杆、小楔夹紧背实,棚腿要支到实底上,必要时穿木鞋。

所支拖棚要至少托住被整棚里外各一架棚,确认安全后方可整棚、蹬换腿。

连续2架棚以上需整支或蹬、换腿时,必须使用前探支架。

5、前探支架规格为长度不小于4.0m、15kg/m的平直钢轨,巷道净宽小于或等于2.8m时使用2条,净宽大于2.8m时使用3条,钢轨大面朝上,且布置均匀,前探梁间距不得大于1.4m。

每条前探梁与棚梁不少于3个固定点,每个固定点用44型链条、联接环、螺丝固定,且螺丝要满丝满帽,除前移时可松动外,其余时间均处于有效紧固状态。

前探支架一次只准移一个档,移一条固定一条,严禁同时松动前移。

6、巷道高、宽度不够需开宽、放上时,施工前首先将施工地点里外各10m范围内的支架检查加固,控制牢稳,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7、放上必须在前探支架的掩护下进行,支架两端要打好撑杆,背实壁帮防止支架滑动,由一壁子向另一壁子进行,随放随穿小杆控制好顶板,够档及时支棚,当班封好顶,施工人员要站在放上处以外的安全地点操作。

开宽时支架两端要打好撑杆,背实顶部,一次只准开一侧棚档的壁子,开完一侧再开另一侧,严禁两侧同时进行,够档及时支棚。

8、前探梁使用不上或未支齐3架棚前临时支护为带帽点柱控顶,点柱2棵/㎡,且布置均匀,支齐3架棚后及时使用前探梁有效控顶。

<二>锚网巷道的扩修维护:1、施工前要敲帮问顶,并按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的顺序依次摘除危岩活矸。

施工前要保持施工地点20m后退路畅通无阻,摘活石时,人员不少于2人,一人照明观察顶帮,负责安全,一人用长柄工具于安全位置摘除活石,并严防顺杆滚石伤人。

2、当开宽锚网支护巷道两帮或两帮溜壁子造成锚杆外露长度超过500mm时必须补打锚杆,补打锚杆时,锚杆株、排距、长度、角度、锚固力符合原巷道设计。

铺挂冷拔丝铁丝网,相邻网搭接不小于60mm,每隔100mm用14#铁丝双丝双扣三角形连接法联牢一体,要求铺挂网平直,弧面铁托盘贴紧岩面,拧紧螺母。

3、打注锚杆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逐排打注,打一排注一排,采用短打长套法(套钎法)打眼,短钻杆1.0m,长钻杆2.2m。

注锚杆时,先冲净孔内粉渣,再把与眼孔相匹配的2块树脂锚固剂放入孔内,用锚杆轻推至眼底,锚杆外端通过连接套与风煤钻连接,开动风煤钻搅拌药卷,同时把锚杆推至眼底搅拌20s 后,停钻20s,然后回缩风煤钻,上好弧形铁托盘,拧紧螺母,以同样方法打注下一条。

锚杆外露螺母部分为10~50mm。

打注锚杆时,施工人员要扎好袖口并戴好护袖,穿戴整齐,防止阻钻伤人。

4、支设带帽点柱作为临时支护控制顶板,带帽点柱1棵/㎡,带帽点柱使用小头直径不小于160mm的优质圆木,点柱上端要顶住网。

<三>砌碹及锚网喷巷道的扩修维护:1、处理碹体、喷体开裂、脱落、摘除活石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施工前要保持施工地点20m后退路畅通无阻,摘活石时,人员不少于2人,一人照明观察顶帮负责安全,一人用长柄工具于安全位置摘除活石,并严防顺杆滚石伤人。

2、碹体、喷体脱落危及安全时,可支设梯形棚或拱形棚作为临时支护控制顶板。

3、支设梯形棚时首先摘除活石,然后根据巷道规格支设相应开口的梯形棚,扎角175mm/m,棚距800mm(根据巷道顶板情况可缩小棚距),顶、腿均为矿11#矿用工字钢,木垛料足顶背实,间距400mm,背帮2条,撑棒2条,撑棒间距1.0m。

4、支棚时要采用打临时点柱法控制顶板,点柱2棵/m2,且布置均匀。

打点柱时要摘除活石,且按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

5、对于喷体脱落严重的必须使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

前探梁使用15kg/m 的平直钢轨制作,巷道宽度在3.3m以下时使用两根,大于3.3m时使用3-4根,间距不大于1.4m,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每根前探梁不少于两个固定点,吊环拧入螺母长度不少于30mm。

固定前探梁的锚杆使用巷道支护的锚杆。

吊环每次移动都要检查其结构有无裂纹,开焊或变形,如果有要立即更换。

前探梁的上方要用长度比巷道顶部宽度小于0.4m的木板梁(宽150mm×厚60mm)、小杆或板棚接顶,控制前探部分顶板。

6、施工中砌碹巷道拆墙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施工,边拆墙边在碹拱下支设带帽点柱控制碹体,点柱间距0.5m,足2.0m后挖基础再砌新墙。

砌墙时,根据巷道的中、腰线先挂好垂线和水平线,按线施工。

7、施工中锚网喷巷道开宽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边开壁子边在墙拱下打带帽点柱,控制墙拱,点柱间距0.5m,一次只准开一个档,够档及时支棚。

8、打眼前用长柄工具摘除活矸危石,使用侧供水式风煤钻或风钻湿式打眼,使用风钻时要把稳扶好,用力要均匀,方向、位置要准确,点眼时不少于2人掌钻,以防倒钻伤人。

9、锚喷巷道补打锚杆时,锚杆株、排距均为0.7m,角度不小于75°,使用长L=2.0m, Φ=18mm的等强锚杆配合两块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力不小于80KN,托盘紧贴岩面,上好螺丝并紧固。

10、补壁子时,要先摘除活矸危石,固定好模板,备足料一次将壁子补好,补壁子前首先打点柱控制好顶板,点柱间距0.5m。

在有轨道运输巷道中施工时,要注意来往车辆情况,有车辆通过时施工人员要及时躲到躲避硐内,确保安全。

11、碹体、喷体巷道出现落棚时,首先用长把工具摘除活石,在带帽点柱的掩护下先在落棚以外支设2架棚,棚距800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扎角175mm/m,再打齐撑棒,背实顶帮,控制牢稳后打超前木垛,打木垛时,施工人员一次将料备齐,自支棚一侧开始摘除顶、帮活石,每平方米打带帽点柱2棵作为临时支护控顶,沿巷道方向均匀穿4根圆杆,长4m,圆杆一端穿在棚梁上,另一端探到渣石上,够档及时支棚,需继续打超前木垛,仍按上述方法施工。

12、打注锚杆时,按由外向里的顺序逐排打注,打一排注一排,采用短打长套法(套钎法)打眼,短钻杆1.0m,长钻杆2.2m。

注锚杆时,先冲净孔内粉渣,再把与眼孔相匹配的2块树脂锚固剂放入孔内,用锚杆轻推至眼底,锚杆外端通过连接套与风煤钻连接,开动风煤钻搅拌药卷,同时把锚杆推至眼底搅拌20s 后,停钻20s,然后回缩风煤钻,上好弧形铁托盘,拧紧螺母,以同样方法打注下一条。

锚杆外露螺母部分为10-50mm。

打注锚杆时,施工人员要扎好袖口,穿戴整齐,防止阻钻伤人。

13、处理落棚时,要提前与安监处联系好,派专职安监员盯现场负责安全工作,我区区队干部盯现场。

<四>巷道交叉门口的维修1、维修前,首先加固与交叉门口相通的各条通道,确保通道可靠安全,如顶板破碎支架变形严重,应由外向里逐步加固维修,直到接近损坏的支架位置。

2、在每架叉梁下面打好牢固可靠的点柱,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必须在叉梁下面打木垛并与叉梁接实。

3、托棚和巷道支架的接触部分要楔紧垫实,使之成为一整体,以增加交叉口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

4、架设棚梁时,人员要相互配合好,腿与梁要严实合缝,抬棚梁与叉梁必须紧密接触,并加木楔紧固,帮顶背实、背严、背牢。

5、托棚梁必须一端维修好以后再维修另一端严禁两端同时维修,维修好后去掉临时点柱或木垛。

6、更换叉梁必须一根一根更换,打设两棵临时点柱支护,叉梁应比巷道支架顶梁长600mm,以便搭在两架托棚梁上,并有足够的余量。

<五>处理冒顶巷道1、根据冒顶的实际情况,备足充足的物料,如圆木、小杆、板皮等。

2、首先加固冒顶附近5m内的支架,若巷道冒严无风,应首先通风。

3、若冒顶高度不大且顶板稳定时,可以由外向里清理冒落矸石,清理的同时必须注意顶板情况,时刻注意顶板是否再次垮落,做好随时撤人准备。

清理一架要及时支护一架,新支护的棚子与原有完整的支架用拉杆、撑木连成一体,使新支架稳定牢固,并用小木杆背顶,木垛接顶,再继续逐架恢复,直止冒顶全部支护好,最后必须对新支设棚子加固,把渣石清净,确保后退路畅通。

4、若冒顶较高,范围较大,应首先加固冒顶附近的支架,加固后,使用4根长度为4m,直径Ф180mm左右的圆木,将一端搁在未埙坏并得到加固的棚子上,另一端搭在冒落的矸石上,并尽量插进浮矸里。

以后在圆木上铺设密集的板棚,使其成为掩护顶部,完成之后,在圆木下面架设棚子,逐渐接近冒落矸石并将其清除,如此循环作业,并用木垛接顶,直到把冒顶处理完为止。

5、造成冒顶垮落棚时可用撞楔法控制。

首先将冒顶以外的5架棚打齐撑棒,检查加固控制牢稳,确认安全后从冒顶以外的第一架棚顶上以不超过30°夹角用大锤将撞楔打入落棚以里,外端长度200~300mm,并用小杆和木楔加紧外端于棚梁上,撞楔间距不超过400mm,中间顺巷布置,两侧撞楔以与煤帮成30°夹角打入前端。

撞楔可用1.5寸旧钢管制作,长度1.5m,前端呈扁平状,并根据顶板破碎情况可适当加密撞楔。

相关主题